高中高考语文阅读训练教辅书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30025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考语文阅读训练教辅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高考语文阅读训练教辅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高考语文阅读训练教辅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高考语文阅读训练教辅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高考语文阅读训练教辅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高考语文阅读训练教辅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考语文阅读训练教辅书(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高考语文阅读训练教辅书高中高考语文阅读训练教辅书篇一:高考语文阅读推荐书目语文学法指导读书篇 读书,其实是一件简单而纯粹的事。 选择一个安静的空间,捧一本好书在手,让时间在阅读中静静地流淌,让生命因此而丰盈充实。我们究竟拥有什么?又缺乏什么?面对这个纷繁的世界,我们的内心如何宁静,如何沉淀?读书吧,在别人的智慧中发现和认识自己,让精神的光芒指引你走出人生中的迷茫。 做一件最简单的事,并且坚持下去,你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单纯、美好。 我们结合中华读书报的推荐书目和自己的阅读体验,精心为你挑选了 33 本书籍,内容涵盖历史、人文与社科,体裁也多种多样。读书不求多,因为古今中外的名著

2、是永远读不完的,只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发现,原来阅读可以带给你的裨益,远比你想象的多。 生活有多妙,读书告诉你。 1、 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 ,黄飞立口述,文靖执笔,三联书店,XX 年 10 月 2、 全球城市史(修订版) 美乔尔科特金著,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XX 年 11 月 3、 教你读懂文学的 27 堂课 ,美汤玛斯佛斯特著,张思婷译,木马文化,XX 年 9 月 4、 非常印度 , 加黄景路著,东方出版中心,XX年 2 月 5、 老而不死是为贼 ,小宝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XX 年 11 月 6、 谁更了解中国? ,李翔著,浙江大学出版社,XX 年 11 月 7、 论道宪法 ,蔡定剑著

3、,译林出版社,XX 年 2 月 8、 细说中国华夏地理丛书四种,商务印书馆,XX 年 12 月 9、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张维为著,世纪文景,XX 年 1 月 10、 菊与刀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黄山书社,XX 年 2 月 11、 幸福的建筑 ,英阿兰德波顿著,冯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XX 年 4 月 12、 插图本世界文学史 ,英约翰德林瓦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XX 年 1 月 13、 美的历程 ,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XX 年 3 月 14、 寻找香格里拉 ,沈卫荣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 年 12 月 15、 常识 ,梁文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 1

4、月 16、 人性诸相 ,刘再复著,三联书店,XX 年 12 月 17、 父亲的来信 ,王建明、孙关朝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XX 年 11 月版 18、 让人民自由:民主的历史 ,约翰邓恩著,新星出版社,XX 年 11 月 19、 发现之旅 ,英托尼赖斯著,林洁盈译,商务印书馆,XX 年 2 月 20、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易社强著,饶佳荣译,九州出版社,XX 年 3 月 21、 千江有水千江月萧丽红著,人民文学出版社,XX 年 5 月 22、 未央歌 ,鹿桥著,黄山书社,XX 年 12 月 23、 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 ,赖瑞和著,清华大学出版社,XX 年 9 月 24、

5、 我们的祖先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著,译林出版社,XX 年 2 月 25、 里尔克抒情诗选 ,奥地利里尔克著,张索时译,译林出版社,XX 年 1 月 26、 聂鲁达诗选 ,智利聂鲁达著,黄灿然译,河北教育出版社,XX 年 1 月 27、 博尔赫斯诗选 ,阿根廷博尔赫斯著,陈东飚译,河北教育出版社,XX 年 1 月 28、 带一本书去巴黎 ,林达著,三联书店,XX 年 5月 29、 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XX年 1 月 30、 赖声川的创意学 ,赖声川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XX 年 8 月 31、 金岳霖的回忆与回忆金岳霖 ,刘培育著,四川教育出版社,XX 年 11 月(我们最重

6、感情的老校友,很有必要了解一下) 32、 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著,上海文艺出版总社,XX 年 33、 落脚城市 ,加道格桑德斯 陈信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XX 年 2 月 篇二: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 (附答案)专题检测 散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 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呢?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就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

7、、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来洗涤心灵的尘

8、垢。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琅琅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

9、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在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 。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

10、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1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联系全文,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2文章结尾说:“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 ”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认为要怎样才能在“繁华”中“诗意栖居” 。 3联系全文,概况本文主旨。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首段“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呢”以反问开篇,引人深思,该句在结构上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B作者将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缝隙中的月光比作受污染的水,是为了表现月光的昏 黄及对城市月光的厌恶之情。C明月

11、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意思是月光很难在城市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因为城市拒绝月光。 D作者认为精明的现代人之所以将读书视为苦事,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过大,文凭、职称、职位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因而无法找到读书的乐趣。 E本文多处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全文语言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行文上富于变化,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 题。 岁月中飞翔的瓦 王剑冰 在桥上闲坐着的时候,我常常把目光长久地放臵在瓦片上。 那一片片的瓦以灰暗的色调,涂抹了周庄的岁月。这种瓦从窑里出来便是一种不太光明的颜色,不像西方的瓦,展现出红和蓝的鲜艳,也

12、不像皇宫和寺庙那种金黄的宗教色光,这种瓦本就是代表了平民性,它不是用来装饰的,而是直接进入了生活。那些瓦只在中午的时候会全部保持一种颜色,早晨或傍晚,阳光会像涨潮一样一点点漫过一层层的瓦,而有些瓦由于屋脊的遮挡,还是会呈现出灰暗的颜色,让太阳感到无奈。到了傍晚,又如退潮一般,光线会一点点从一片片瓦上消失,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最终使一片片的瓦,变成一整个的瓦,变成一顶巨大的黑色的草帽。 这高高低低的房上的一片片瓦,也确实像鸟的羽翅,扇动着却没有飞走。 小的时候,曾帮人拆过老屋,看似不大的一块屋顶,却能拆下那么多的瓦片,一片片肩并着肩,膀挨着膀地挤在一起,不给风雨以任何可乘的机会。 瓦其实质地并不

13、坚硬,很小的我,将瓦扣在地上,一挥拳便会让它粉身碎骨,这种瘾是砸了无数块瓦才出现的,每一块我都会砸成无数瓣,直到砸不动才停止我的破坏,而那些瓦终是要被废弃的。现在想起来有些感慨,守候了一生,还因我等的调皮而不得“瓦全” 。这种瓦掉落地上的时候,是不会发出大的声响的,尤其是这些经过了数百年风霜的瓦,它们的掉落甚至是无声的。 瓦是一种亲密协作的典型。我发现一些屋角的瓦片出现了空缺。正是由于它们的空缺,其他的瓦也出现了裂隙。不知是在哪一天,一片瓦悄然滑落,坠地的声音没有谁听见。而且会碎裂得成为一小撮灰灰的土块。不细心的人会轻易地扫走它。有些屋角的瓦是落在了水里,那同样激不起多大的声响,而且会以极快的

14、速度沉入河底。这些瓦就此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们是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才失落的,它们绝不想失去自己的弟兄和责任。它们知道由于更多的瓦片的失落,会改变周庄的形象和地位。周庄的瓦同石头一样,坚硬地同岁月抗争着。很小的时候,我以为瓦是一整块地盖在上面的,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小块一小块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一块所覆盖的面积并不大,只是因为多了,才显出它们的作用。它们真的不如西方的一块铁皮,一整块地覆上屋顶,不知省了多少瓦片的劳苦。但是周庄必须以这些瓦片来表达自己的生活。 在有雨的时候,我钻进屋子里,听着薄薄的屋顶雨打瓦片的声音。那声音让人有些伤感。尤其连日阴雨的日子。是那些瓦片撑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天天一年年,只

15、要瓦片不坠落于地,这生活就总是延续下去。其实瓦片不知道,屋子里的主人已走了一拨又一拨。瓦片不仅对同类表示出了友好,也对其他物种表示出亲切的包容。比如燕子或其他的鸟类飞过时忘掉的一颗草籽或瓜籽,瓦片会精心地为它们保存起来,不致它们死去。即使没有谁找回这些失物,瓦片也会供养它们生长,长成花,长成草,甚至结成果。 生活中突遭战火或灾祸,会有一个词叫“一片瓦砾” ,可见瓦总是最后的底线。这个底线没了,生活也就失去了支撑的东西。 1周庄的瓦具有哪些特点?请分析归纳。 (每点不超过 10 个字)2你如何看待标题“岁月中飞翔的瓦”? 3为什么作者说“周庄必须以这些瓦片来表达自己的生活?”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

16、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借挥拳砸瓦的经历,不仅用反衬的手法揭示了瓦的特性,也巧妙地把自己融入了作品中,使得文章让人读来更为真实、可亲。 B “我常常把目光长久地放置在瓦片上”中的“放置”一词化无形为有形,突出了“我”对瓦片注视的长久和专注,表现了“我”对瓦片的喜爱和思索,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C生活中突遭战火或灾祸,会有一个词叫“一片瓦砾” ,这不仅说明了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更说明人们在精神深处对瓦的一种依恋。 D瓦撑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让生活得以延续下去,相较于瓦的深情,屋子的主人走了一拨又一拨,则是无情了。 E文中使用比喻、比拟的手法来描写周庄的瓦的特点,既写出了瓦与周庄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又表达了自己对瓦的深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 题。 倾听滴水 何 羽 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