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改编歌词写作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2980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改编歌词写作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改编歌词写作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改编歌词写作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改编歌词写作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改编歌词写作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改编歌词写作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改编歌词写作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改编歌词写作教案高中语文改编歌词写作教案篇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诗两首诗两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方法,仔细揣摩优美的诗句,品味诗歌语言之美。 2、理解诗歌的情感,分析情感与语言之间深刻的关系,体会优美的意境所造就的艺术效果。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教学,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反复诵读,感受语言之美。 2、合作探究,品悟意境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感悟诗人的情感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获得一次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美之所在、美之真谛。 教学方法 诵读法、感悟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2、、课文朗读带 教学时间 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 “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 二、文本解读 (一)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 年出生于杭州。1929 年 4 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 ,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 年 8 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 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 92 首。 雨巷写于1928 年,是诗人

3、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2、写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 1927 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 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

4、党的宣传工作。1927 年 3 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 “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 (望舒草/序 )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来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诉和自白里,我们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吗?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痕在诗句里流动。即使是当时

5、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着“欺骗” 。人们读了雨巷 ,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人们会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二)信息筛选 听录音朗读,提问: 1、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 2、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明确:一共是六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

6、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 8 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 (三)能力提升 1、姑娘是怎样的一个姑娘?从诗中找出一句来概括。明确:“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2、为什么说“结

7、”着愁怨?“结”字有何意蕴? 明确:“结”字是用来写“丁香”的。古典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结雨中愁” “结愁干绪” ,“结”字写出丁香花的特点。丁香花,纤小柔弱,清香幽雅。花片单薄,花蕾丛生如结,不绽放,象征情结或心结。“结” ,有凝固、阴郁的特质,写出了姑娘忧郁的气质,从骨子里散发出淡淡的哀愁,弥漫周身。 3、从诗中找出姑娘的动作、神态描写。 明确:动作:“彷徨” “彳亍” 。这两个词写出姑娘的迷茫、困惑、无助。 神态:“冷漠、凄清又惆怅” 。 “冷漠”一词写姑娘孤独、忧伤中却透着高贵、傲气,很不容易接近。 神态还有一个特写,就是姑娘的眼神,用“太息”“凄婉迷茫”来写的。

8、 “太息” ,即叹 息,写出了姑娘的神韵。姑娘眼神会说话,会传情,很有内涵。 “凄婉”的“婉”字写出了姑娘性格的另一面,“婉”即“温柔” ,姑娘虽然忧伤冷漠,但眼神中却有一丝温柔。总结:可见这是一个美丽高贵的姑娘,是一个温柔忧郁的姑娘,是一个很有内涵很有气质的姑娘。 4、诗人与姑娘以怎样的方式相逢?有感情交流吗?从文中找出语言来回答。 明确: 相逢方式:“飘过” (概括) “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具体) “静默地远了,远了”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 点拨:我和姑娘仅仅是擦肩而过,缘分很浅。我没有递上手中的伞,也没有缔结一段千古奇缘。 感情交

9、流:“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点拨:这是一个细节描写,是姑娘与我进行的感情交流,是唯一的交流。尽管我和姑娘各有各的方向,但毕竟有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个眼神,诉说的是一种理解、一种友爱、一种关怀。 (四)分析鉴赏 1、为什么和姑娘以这种方式相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姑娘有什么象征意义? 点拨: 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求。姑娘是诗人追求的那位可望不可即的伊人, “诗经蒹葭”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句子。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寻。姑娘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理想还很朦胧,希望还很渺茫,但毕竟透出一点点星光。 表达了诗人对心灵慰藉的寻求。姑

10、娘就是理解、关怀、支持自己的人。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孤独的,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 ,人与人之间总是疏离、隔膜。对于一个在痛苦孤寂中挣扎的人来说,多希望有一个人能和自己互吐心曲。哪怕来自路人的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关切的月光,都将成为生命的支撑。 “茫茫人海心无岸” ,我们需要一种心灵的依托。 总结:古人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 。不必追问得那么具体,不必回答得那么确切。这首诗,或许,就是一种隐蔽灵魂的宣泻。这是一个人在梦中流露自己的潜意识,像梦一般朦胧。 2、雨巷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戴望舒是江南人,杭州人,他少年时期就穿行于江南的这些小巷中。雨巷阴暗、狭窄、潮湿、幽深、空蒙,墙角长满了青

11、苔,墙面已经剥落了。走在雨巷,心情很寂寥,很惆怅,也会像天气一样变得湿漉漉的。身不在雨巷,但心却可能在雨巷,我们的人生有时置于一个逼仄狭窄的境地,你会感觉路越走越窄,一片风雨凄迷,这便是我们人生的雨巷。 (五)合作探究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 , “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

12、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 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样来,又像梦一样地飘逝。(六)拓展探究 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

13、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转载于: 小 龙文档 网:高中语文改编歌词写作教案)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当初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 (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 “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 ”(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 三、课堂小结 读诗就是感受其美。上一课毛泽东

14、的词给我们的是壮美的情感体验,今天这首诗给我们的是优美的情感熏染。都是美。 雨巷这首诗之所以流传至今,主要在于它艺术上的成功。诗人将外国的表现手法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妙意境,相当完美地融为了一体。所以,著名诗人、学者卞之琳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或者稀释 。 ” 四、作业设计 明天我们要继续创造美。今天的作业是请每一位同学为两首诗当中的一首,选择一段你认为合适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诵。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佛云:人生有七大苦,我们前面通过雨巷的学习,品味到了“求而不得之苦。 ”人生第六苦就是“爱别离” 。 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 “多情自古伤离

15、别” 。冯至别离写道“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 离别时是痛苦的。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回之际,这 “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看他对别离是一种怎样的描写,和一般的离别诗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二、文本解读 (一)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

16、学,攻读博士学位,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的一切,早就 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2、播放再别康桥朗读带,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青荇 xng 长篙 go 漫溯 s 浮藻 zo 笙箫 shng (二)信息筛选 引导启发学生自己诵读体会,师生共同总结各小节内容。 第一节:透露对康桥难分难舍的深情。 第二节:写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的情景。 第三节:写康河里水草随微波起伏。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和联想。 第五节:向草色深处漫溯,向星辉斑斓里放歌。 第六节:在寂静的夜晚吹秦离别的笙箫。 第七节:照应开头,表现对康桥的一片温柔情意。 (三)能力提升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作品,语言华美。尽管这是一首现代诗歌,但却处处流淌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韵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语言的深层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