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05834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则)(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语教学案例分析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精选精选 5 5 则则)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一):whalesAreNotFish 现场观察与分析一、背景?1、上课时光:XX 年 2 月 15 日2、上课地点:奉贤县钱桥中学初一(2)班3、学生状况:30 位来自远郊农村,5 位外地借读生,1 位三峡移民。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理解潜力较差。4、知识背景:学生在第一课 Themoon 中已学会了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并在教授 Drill1 时讲明了比较级与最高级的构成法规则相同,掌握了good,much,many,bad,little 等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5、教学资料

2、:whalesAreNotFish 七年级第二学期LessonTwo 第一教时?6、教学目标:能掌握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的最高级的用法;能归纳总结形容词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用法并能理解运用。?7、预期目的: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出语法规则,然后让学生操练、套用规则以到达巩固目的。这对学生来说,属于理解性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较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想将探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在课堂语法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语法规则,巩固规则,运用规则,从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潜力、创新精神。?二、设计意图、教学片段及诊断分析“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

3、体,问题为中心,研究为手段,实践为途径,过程体验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培养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本课设计时,我力求将上述特征体此刻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研究性学习实施时三个相互交叉推进的阶段-进入问题情景、实践体验、表达和交流与外语教学“3P 模式(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是相通的。因此,我在Presentation 这一阶段中,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创设情境,引出最高级,激发学生探求最高级使用规则的欲望并归纳总结(即发现、探究问题) 。在 Practice 这一阶段中,我让学生前后联系,构成形容词三种形式用法的知识网络,并探求相应的记忆策略,然后操

4、练(即探究、实践问题) 。研究性学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 (交际) 。找到了两者的结合点,我就在 Production 这一阶段中,让学生展开联想,实际运用。本课较大的探究活动都安排了“小组合作”这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以过程体验为重点,因此,我着重实录了学生探究活动中的三个片段,以期发现这种学习方式对教师和学生产生的影响,从中提炼出值得探讨的问题。?案例(片段)?引入中“发现规则”的探究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我先透过实物比较(三个球,三个高矮不一的学生,三本大小不一的书) 、和学生问答,引出本课的结构、功能。?T:Thisi

5、sabasketball。Thisisafootball。whichisbigger,thebasketballorthefootball?S1:Thebasketballisbigger。 。 。 。 。 。T:Right。Sothetabletennisballisthesmallestofthethree。T:whataboutthebasketball?Itsthebiggestofthethree。然后让学生以 pairwork 形式操练Drill2model1A:Is“mickymouseandDonaldDuck“thebestofallthesecartoons?B:yes,i

6、tis。model2A:Arewhalesthebiggestanimalsintheworld?B:yes,itis。2、布置任务,激励学生发现规则。T:Now,canyoutellmehowtousethesuperlativedegreeofadjectives?youmayhaveadiscussionwithyourgroupmembers。听到指令后,有的学生立刻开始讨论,有的盯着黑板上的例句思索。 。 。 。 。 。 。我在几个小组间巡视,听见有一部分学生说“最高级表示三者间的比较” 。我想他们可能受到我引入时举的例子都是三个的影响了。于是我叫这几位同学看操练过的句型 2,并很夸

7、张地把例句中的ofallthesecartoons,intheworld 读出来。反应快的学生立刻兴奋地叫起来, “对,不光是三者,三者以上也能够的!”见别人仍茫然不解,便迫不及待地替他解释,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我转身到旁边的小组。他们被我刚才夸张的朗读吸引了,伸长脖子朝我瞧,看我望他们,立刻缩回脖子讨论起来。一个说:“最高级和 of 的介词短语连用。 ”另一个补充道:“还有 in 的短语呢!刚才老师大声读的!”我猜测他们原本只认为“最高级常与 of 短语连用” 。看来,学生更易受我所举例子、所写例句的影响,而忽略了对句型 2的观察。故我又把“ofallthesecartoons,inthew

8、orld“大声读了三遍。有些同学理解了我的用意,有些则迷惑不解,有些充耳不闻。有几个则发现了新问题,互相询问:“为什么有的用 of,有的用 in 短语?”这个问题我备课时没思考进去,想不到学生提出来了!虽始料不及,但我却大受鼓舞原本以为这些学生连理解潜力都较差,更别提发现问题的潜力了!我快乐地鼓励和提示:“有同学问为什么在句型 2 中有的用 of,有的用 in 短语?这问题有价值!大家能解答吗?”学生们来劲了,思考一会儿后开始各抒己见,有的能自圆其说,有的则经不起大家的反驳。?(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受我引入时例句ofthethree 的影响,造成了一些同学归纳规则时的误解。这说明教师呈现规

9、则例证时必须要注意材料的全面性、典型性;同时也说明这些同学还不能恰当地选取信息、处理信息,而学会这些恰是研究性学习目的之一。发现学生探究中的错误后,教师提醒的“度”很重要。上文中如我把用法直接告诉他们,他们也就没有了发现规则后的喜悦、自信的情感体验,更不会出现那个有价值的问题,这但是宝贵的质疑潜力啊!)(二)操练中“巩固规则”的探究活动?这一块中,我先安排学生操练 Drill3,做 Homework5。替代性的机械操练和有图片提示的练习学生都会做。但如把有关形容词原级、比较级、最高级各种形式的题目混在一齐,知识一多,好多理解潜力较差、不大肯记肯背的学生就会记了新的,忘了旧的,或前后混淆。为了提

10、高学习效率,我设计了让学生回顾形容词三种形式的用法和区别,举出例句,构成知识网络;并思考用相应的记忆策略把这些知识点简化记忆,最后比比哪组的方法是最好的活动。?听懂任务后,各小组立刻行动了。我照例巡视观察。一开始,教室里很热闹,人人都在回忆归纳,并边说边在纸上写例句,写好后教室里声音静了许多,我适时提醒:“Dontforgettofindagoodwaytomakethemeasy!“我明白这是个较难的任务,好几个人眉头紧皱,嘴里嘟囔着:“想什么方法呢?”我点拨:“Suchasarhyme,atableandsoon。Ifyoucant,youmayalsouseyourownwords。“大

11、家有所启发,打算编小诗的开始七拼八凑起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有说七个字一句的,有说八个字一句的,不合要求的便修改,有认为这样改好的,有认为那样改好的,争的脸红耳赤,最后少数服从多数。打算编表格的在纸上划了格子,讨论着怎样填。有 2 个小组怎样编也凑不成一首小诗,泄气了。我赶紧打气:“你能够用自我的话,你觉得怎样记得牢就怎样记,反正这方法只要适合你就行!”有 2 个小组各编了一点,最后两组合作了。有了眉目后,教室里气氛重新热烈起来,每组都有人执笔写讨论的结果,连一些平时最不爱讲话的同学也受了感染。不时爆发一阵欢快的笑声,朗读声。交流结果,下列两组被判为冠亚军。没有比较用原级,两者相比比较级,三者

12、以上最高级。Very 词后用原级,Than 句子比较级,The 字在前最高级碰上 of 和 in 短语,千万别忘最高级。名称范围标志词原级=1Very,so比较级=2Than最高级=3In,of 短语这两组同学高兴得拍起手来,有一个还拥抱了同桌。当我带着佩服的神情夸奖他们,说要将他们的作品介绍给其他老师、班级时,他们脸上充满自豪。大家在评判时已品味了两个作品,再齐读一遍,基本都能背了。我再出示几道练习题,有几位中差生做得比往常快,做好后显出“我会做”的得意神情。我观察到班中最懒、英语最差的王某也做对了多数题目。(分析:研究性学习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构成用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

13、和实践潜力。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习得的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弄清新旧知识的关系,构成认知结构。上述“归纳用法、写例句、构成知识网络”的活动促进了理解,巩固了知识,是一有效的学习策略;而“简化复杂的知识点巧妙记忆所学资料”的活动是一种认知策略的学习,学会这种策略对学生今后的各科学习影响巨大,终生受用。从效果来看,两种记忆方法虽略显粗糙,但已是学生用心思维的结晶,迸射着创新精神、实践潜力的火花。为学习后面单音节副词及多音节形容词、副词三种形式的用法铺平了道路。且学生讨论的气氛、笑声、表情、拍手拥抱等动作无不体现出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构成用心主动的学习态度。 )(三)运用中“使用规

14、则”的探究活动在这块中,我让学生先联想生活中哪些时候会用比较级、最高级,并让学生根据其用法,编对话或说一段话进行 freetalk。?受刚才快乐、自信的感染,大家用心性很高。我规定每位组员须向组长汇报,组长向组员汇报。挑组中最好的在班内汇报。一开始,很多人自顾自说,有些则两人商讨。不一会儿,有人汇报了。我发现有照着我引入的例子说的;有“投机取巧”照前一课 Drill3 改几个字,增个最高级说的;有偷懒的只说:“Imtall,youretaller,hesthetallest。“我不太满意,提醒大家尽量说得资料多一点,可参照先前回答的在borrowsth。 ,buysth。inashop,hav

15、eacontest,visitamuseum 等情境中较多运用形容词的三种形式的回答,很多同学已在这些方面开动脑筋。班中最调皮的男生徐某在拿同组女生开玩笑:“胡某 istallerthan 王某,王某 isfatterthan 张某,王某 isthefattestpiginourclass。“惹得那女生很生气。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让他根据班中实际编个谜语让大家猜“这是谁” ,便去点拨最后交流时,徐某的谜语竟然最受欢迎,谜语如下“Sheissittinginthefirstlineinourclass。Sheisverytallandnice。Sheistallerthan 王某,butissh

16、orterthan 李某。Sheisthinnerthan 陆某,butsheisntthethinnestoneinherline。whoisshe?“大家扭头看着第一排,七嘴八舌猜,掀起了本课的又一高潮。徐某自豪无比,我则趁热打铁,让大家回去各编一个有比较级、最高级的谜语作为家作,明日课上大家猜谜。?(分析:课堂上难免会有偶发事件发生。如处理不当,会影响教学。因此,把徐某的“调皮”用在正道上,我觉得很开心。他的谜语不仅仅创造性地发挥了所学知识,使他大获成功体验,而且带动了课堂气氛,这对他今后的英语学习定会带来用心影响。另外,我发现探究活动只有与语言学习的规律:“超多输入后才有输出”结合,才会产生良好效果。效果显示:学生的运用较大程度地受前面输入的影响,模仿的成分居多,能创造性地运用的较少。他们都会运用,但质量有高低。看来,创新潜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言潜力的构成也非一蹴而就,今后留给我探索的路还很长)这时,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有同学说怎样这节课这么短。我注意到下课后好多同学立刻练起编谜语来,嚷着让别人猜;有一个大声念起自我组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