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气旋--蒙古气旋实习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787056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方气旋--蒙古气旋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方气旋--蒙古气旋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方气旋--蒙古气旋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方气旋--蒙古气旋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方气旋--蒙古气旋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方气旋--蒙古气旋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方气旋--蒙古气旋实习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习报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习报告20152015 20162016 学年学年 第第 2 2 学期学期北方气旋过程实习报告北方气旋过程实习报告 时间时间 2016.4.6班级 长望实验班 学号 20141334027 姓名 杨显轲 得分 一、概述(请在此部分简要概括总结此次气旋发生的大范围环流形势,并从其演变过 程指出其属于那种发展类型气旋) 1)环流形势: 当高空槽接近蒙古西部山地时,由于上升运动,空气柱垂直方向压缩,造 成水平方向辐射,使得气旋性涡度迎风坡减弱,同理在背风坡加强,并且使得 等高线成疏散形式。同时由于阿尔泰山脉的阻挡,使得来自于极地的冷空气在 迎风面堆积,因而在

2、 500hpa 上的温压场上表现为比较明显的温度槽和温度脊 (见图 1) 。下垫面的非绝热加热作用使温度脊更见明显。并且在蒙古中部地面 上出现热低压或倒槽(见图 2) ,当高空疏散槽的正涡度平流叠加其上时,热低 压即获得动力性发展,由于低压前后的高空暖,冷平流都很强,这样一方面促 进暖锋锋生,另一方面推动山地西部的冷锋越过山地进入蒙古中部,形成蒙古 气旋。在此过程中,高空低槽也获得发展。图 1 4 日 20 时 500hpa 高空蒙古西部的温压场图 2 4 日 20 时地面蒙古中部的低压倒槽2)演变过程概要 这是一次随着西风槽的东移,地面冷锋进入新疆到蒙古西部的暖性低压后, 发展成为蒙古气旋的

3、天气过程, 按蒙古气旋的分类,这次的过程属于于冷锋进 入倒槽型。这次气旋于 2002 年 4 月 4 日 20 时到 4 月 5 日 08 时生成,并在 4 月 5 日 08 时到 4 月 6 日 08 时这段时间强烈发展达到锢囚阶段,也是地面气旋 发展最强阶段,伴随的天气主要为大风、降温以及降水的天气。最后在 4 月 6 日 08 时之后进入消亡阶段,锋区发展和气旋发展都减弱,并于 4 月 7 日 20 时, 气旋完全消失,本次过程结束。在本次过程中的天气变化,过程的形成到发展 共 3 天时间。二、北方气旋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从高低空配置分析详细说明其发生阶段、发展阶段 以及减弱消亡阶段演变过

4、程,对应的天气及天气产生的原因,可附主要图形) 1、生成阶段生成阶段 (1)生成阶段发展概述在 4 日 20 时高空就形成了明显的槽脊,地面形成了暖性低压和倒槽。在高 空中等温线落后于等高线,并且可以看到槽后有冷平流使得高空槽不断发展。 并且可以看到以 36 区和 51 区的之间位置,即大约天山山脉的位置为分界线。 上部分是冷平流,下部分是暖平流(如图 3) 。接着随着高空槽前正相对涡度的 不断输送,导致地面低压系统不断发展,并且由于冷锋前后的高空暖,冷平流 都很强,冷平流使得地面产生正变高,暖平流使得地面产生负变高,从而导致 冷锋南下转竖并进入倒槽(如图 4) ,这些系统移动速度很快,均以每

5、天 1015 经距度移动,所以在 5 日 08 时形成了蒙古气旋。图 3 4 日 20 时 500hpa 天山山脉南北温压场图 4 4 日 20 时地面天山山脉附近冷锋 (2)5 日 8 时气旋形成的高低空配置主要从高空 500hpa 和地面图分析,如图 5 和 6 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几 点信息 地面气旋位于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使得气旋发展,并且在高空产生负 变高,从而动力因子使得高空槽移动,使得气旋中心发展; 500hpa 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使得高空槽发展,热力因子使地面气旋 前部减压,后部加压,气旋移动,但确使槽发展; 这个地方对应高空还没有出现闭合的等高线; 温度平流零线(等高线与

6、等温线的平行区)穿过气旋中心,气旋前部为 暖平流减压,后部为冷平流加压,使气旋沿变压梯度方向或者是沿着引 导气流方向移动图 5 5 日 8 时 500hpa 蒙古槽温压场图 6 5 日 8 时地面图的气旋中心在这种情况下,高空槽会近一步发展,同时气旋中心也会得到很强的发展 并且进一步东移。 (3) 对应的天气现象 在蒙古中部 44 区上方出现小范围的大风天气,主要是因为冷锋是冷 气团和暖气团的过渡带,在此处冷气团势力强,推动暖气团运动, 由于冷暖气团交汇,温度梯度大,热成风也大,因此冷锋上空风速 加大(图 6 所示) 。 在气旋左方出现小范围的降水天气,主要是受到气旋上部另一条冷 锋的影响,在

7、冷锋上有冷暖气团交界,产生降水(图 6 所示) 。 在 30 区附件也产生了降水,在这里一方面是由于西南风和东北风相 遇造成该地区辐合上升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另一方面是位于冷 锋后,冷锋移动过程当中,造成该区域的暖空气被迫抬升造成降水 (见图 7) 。 冷锋移动较慢,坡度也较小,处于空中 700hpa 槽前,为第一型冷锋。图 7 5 日 8 时地面 30 区附件降水与冷锋分布图2、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1) 发展阶段发展概述 在 5 日 8 时到 20 时这段时刻发展过程中因为碰到高原,所以由于地形的爬 坡作用,使得这个系统的高空槽略有减弱,但移速大大加快,并且冷锋继续深 入暖性倒槽之中,由于

8、地面暖式切变进一步增强,使得倒槽内暖式切变附件温 度梯度不断加大,形成一条暖锋(见图 8) ,12h 内移动了 10 个经距以上。在 5 日 20 时到 6 日 08 时槽已经越过高原开始下坡,此时槽又得到加强,移速减小, 槽前的正涡度平流增强,引起地面气旋和锋区不断发展。并且随着高空槽的配 合,地面的锋区不断加强,气旋不断东移,其引导的冷锋逐渐侵袭我国,不断 南压并且由之前的东北西南走向转向偏西走向,对我国华北东北及华南地区 产生的严重的影响。并且在 6 日 08 时由于冷空气不断南下,暖空气不断抬升, 形成了锢囚锋(见图 10) 。图 8 5 月 20 时地面图(虚线表示 12h 之前的锋

9、区)图 9 6 日 8 时 500hpa(黄色为 12h 前高空槽) 图 10 6 日 8 时地面图(虚线为 12h 前前锋区)(2) 6 日 8 时高低空的配置 高空槽有明显的移动,温度场仍然落后于高度场,500hpa 高空首次出 现了闭合中心,气旋中心不在全部位于槽前了,此时涡度平流相应的减 弱(见图 9) 此时可以发现高空出现暖舌,700 和 850 的高空图上特别明显,并且500hpa 可以发现等高线和等温线的夹角减小,温度平流变小 地面气旋大致发展到最强阶段,此时气旋中心的等压线相对于之前增多 不少,地面冷锋逐渐追上暖锋,将地面暖空气抬升,气旋锢囚(见图 10) 。 此时动力因子和热

10、力因子作用的开始减小,地面摩擦影响增大,相对成 为主要的因子。 (3) 对应天气现象 地面风速加大,并且大风范围扩大,并且大风区域也随着冷锋东移了很 大距离,主要与这里的等压线的密集程度相关,导致该地区的气压梯度 力比较大,所以产生大风,当然也与冷空气的活动息息相关。 气旋发展旺盛,风区进一步东移的过程中还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造成大 范围降水,同时青藏高原以东和黄河流域以南地区也产生了降水。露点 及温度都有明显下降。 30 区附近,即贝加尔湖右边产生了降水,这个降水的成因主要是第一, 偏西北的气流不断输送贝加尔湖的水汽,导致该区水汽丰富。第二是这 里有东西风的切变,会造成气流的辐合,引起很强的上

11、升运动,造成降 水。 同时发现在暖锋前也有降水,因为下方的暖空气在移动中遇到较冷的空 气会主动上升,就形成了降水的条件,所以在移动的前沿会有降水,同时 也因为沿海的偏北气流不断输送水汽造成大范围降水。 在冷锋前开始出现沙尘暴天气,此时在这里因为有大风天气,为沙尘暴 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并且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的过程, 在锋后强烈的对流活动会带来大风降水的天气,地表的沙尘很容易在这 样的天气条件下被大风扬起,形成沙尘暴。 冷锋处于空中 700hpa 槽前,为第一型冷锋。3、消亡阶段消亡阶段 (1) 消亡阶段概述 从 6 日 8 时之后,从高空 500hpa 可以看到,温压场近乎重合,

12、温度平流逐 渐减小,到 7 日 08 时的时候,高空中发展成了一个冷性的涡旋系统(见图 12) , 并且可以看到,此时在高空的冷性涡旋系统的北方,即鄂霍次克海的西边形成 了一个阻塞高压(图 11 和图 12) ,这个高压在未来的几天里,影响着高空冷性 涡旋系统的东移,并且导致地面的气旋系统一直停留在东北平原附件,在东北 平原这里产生了持续几天的降水。地面的锋区在这个阶段开始减弱,当锋区移 动到东北平原附近时,由于受到阻高的影响,在这里停留,随着气旋逐渐与锋 面开始脱离,首先导致暖锋消失,然后随着上升运动的消失,并且受到地面摩 擦的影响,冷锋停留一天之后也消失,本次气旋过程结束。图 11 6 日

13、 20 时 500hpa 阻塞高压形成图 12 7 日 08 时 500hpa 冷性涡旋形成图 13 6 日 20 时地面锋区示意图图 14 7 日 8 时地面锋区示意图(2) 7 日 8 时的高低空配置 此时高空中温压场近于重合,发展成一个深厚的冷性涡旋,并且该气旋 将在以后的时刻因为受到地面摩擦作用减弱慢慢消失(见图 12) 地面气旋变成冷低压,锋面移动到气旋外侧,暖锋首先消失。 (见图 14)此时变压场已经消失,动力因子迅速减弱甚至消失,温压场重合,热力 因子也迅速减弱甚至消失。(3) 对应天气现象 在 6 日 14 时,大风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且不断推断冷锋的移动,之 后由于该气旋进入

14、消亡阶段,风也逐渐减弱消失,在气旋移动到东北平 原附近,即阻高南方时,大风范围已经维持在小范围。 在 6 日 20 时到 7 日 8 时,华北地区沙尘暴的范围进一步加大,主要原 因是盛行来自西北的冬季风,而在这个过程中该区域升降水却很少,随着 干燥的冬季风,不断带来内蒙古高原附沙地的沙尘,导致沙尘暴大范围 爆发,并且在以后一段时间内维持在华北地区附近。 在 6 日 20 时气旋北方出现大范围降水,主要还是暖锋移动时造成冷暖 空气相遇,暖空气被抬升造成降水,并且西部不断有来自贝加尔湖的水 汽提供,还有贝加尔湖东边的两股风辐合也造成降水,所以最后引起该 部分有大范围降水 7 日 8 时,暖锋消失之

15、后,降水区域开始减小,冷锋前有一定范围降水, 主要还是与冷暖空气相遇有关,在 7 日 20 时冷锋消失之后,该区域降 水消失,并且在贝加尔湖东部的降水区由于两股风相遇辐合仍然有小范 围降水,并且维持了很长时间,在 8 日 8 时消失。三、预报着眼点(分不同阶段,给出预报思路) 在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对于高空系统的发展主要从高空形势方程出发, 结合地形等的作用。例如在此次过程中 4 月 4 日到 4 月 6 日槽上都有 较明显的冷平流,加上高低空有利的配置,都有利于槽的发展和气旋的 发展,暖平流与 4 月 6 日 08 时已经较为明显,这是导致本次蒙古气 旋锢囚的关键点,结合地面上暖锋式的气旋性

16、切变暖锋形成于冷锋相接, 使得暖锋进一步发展,并且冷风逐渐追上暖锋相遇形成锢囚 在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对地面气旋的发生发展要从地面形势方程出发, 而在此次过程中地面上的倒槽以及后面形成的气旋性环流中心、低 压 中心,一直位于高空槽的前方,在槽前的减压作用下,倒槽得以发展成 为低压,低压得以加强,在加上冷暖锋的相接温带气旋得以生成。当然 在地面图上也要注意暖锋前方大片的负变压区。 同时在初始和发展阶段,在预报过程中要注意天山、阿尔泰山脉以及萨 彦岭的地形作用及蒙古高原对槽上下坡的影响。例如在发展阶段槽上下 坡的时候就受到高原上下坡的影响 在消亡阶段要结合北方的高空环流形式整体分析,例如在此次气旋过程 中,北部的阻塞高压对高空的抵压中心和地面气旋中心就产生了很大影 响。四、小结 本次天气过程在分析中,主要是从天气图的地面图和 500hap 高空图中 分析变化,预报地面天气,高度变化主要看涡度平流、热成风涡度平流、 平均冷暖平流。根据高空槽前的正涡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