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统战工作计划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86207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局统战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保局统战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保局统战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保局统战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保局统战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保局统战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局统战工作计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保局统战工作计划环保局统战工作计划篇一:环保局工作计划环保局工作计划 环保产业是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 一。环保产业发展,不仅能为防治污染提供先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而且可以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的战略任务,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环保产业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主要包括环保设备(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技术服务、自然生态保护、低公害产品生产和环境贸

2、易。 按照全省现代化建设和全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要求,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在把握全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明确环保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战略目标,重点规划环保设备(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 和环境服务等发展领域。突出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和政策性。一、环保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浙江环保产业伴随环保事业发展而发展。70 年代开始起步,90 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经济发展的带动、环保政策法规的促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全社会环保意识日益提高的推动下,“九五“环保产业迅速成长,初步形成产业基础和区域优势。 (一)“九五“成就 1环保产业初具规模。“九五“时期,全省环保产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

3、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XX 年,环保产业从业单位 1967 家,固定资产亿元,从业人数 16 万人。环保产业总产值亿元,利润总额亿元,税金总额亿元。环保产业总产值相当于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总产值的%。在全省环保产业总产值中:资源综合利用亿元,占 72%;环保设备(产品)亿元,占%; 洁净产品亿元,占 12%;环保服务业 6 亿元,占 2%;自然生态保护亿元,占%。“九五“共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59 家,XX 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浙江环保产业是全国发展较快的省份,XX 年环保产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0%,居各省市区第三位;环保设备总产值和利润总额

4、分别占全国总量的%和 22%。2环保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工作,推广应用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取得一批技术创新成果。水污染防治方面:具备了大型城市污水处理(20 万吨)的技术开发和制造能力,压滤设备、膜处理技术、污水泵类技术及产品在国内有较强的竞争力。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及气力输灰装置的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首次独立设计和承包了 70mw 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全国火电单机容量 300mw、600mw 配套电除尘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 1/3 和 2/3,较大吨位的流化床锅炉、填料和滤料、节能变压器等产品在国内也有较强竞争力

5、。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方面:开发了我国第一台日处理 150 吨垃圾焚烧炉,综合利用低品位石灰石和石煤渣、金属尾矿烧制水泥等技术列为国家第一批优秀实用技术,废橡胶生产冷冻胶粉等技术国内领先,垃圾焚烧发电起步较快。可再生能源方面:风能发电、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设备等再生能源利用设备和技术应用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环保服务也取得积极进展。 3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色优势。大批企业特别中小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入环保产业,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投资和开发主体共同推进,环保装备(产品)门类较广,区域布局相对集中,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了一批产学研基地和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除尘

6、和烟气脱硫等一些有较高水准的产学研基地;形成了上虞的风机、诸暨的电除尘器和烟气脱硫技术、台州玉环的填料、天台的工业滤料、杭州的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及压滤机等区域产业特色;形成了产值超亿元的环保产业生产基地;形成了菲达、杭锅、杭氧、洁华、天洁、丰球、金泰等在国内同行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企业。 篇二:XX 年度环保工作计划(1)福建龙岩喜鹊纺织有限公司 XX 年环保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以治本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努力做好公司的环保工作。特制定公司环保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

7、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解决影响员工生产工作中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实行部门/分厂(车间)负责制、部门联动制,切实加大环境整改力度,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以保障员工权益,杜绝环境事故的发生。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以工艺辖区为界限“谁主管谁负责” ,安全环保部牵头,公司领导组织全员参与。将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部门、分厂(车间)负责人职责,并定期向公司环保部门报告环境保护工作。 2、建立各车间的污染物信息档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环保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8、重要环境点的污染情况。 3、定期组织召开环保会议,进行工作布置,环保培训等。 4、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工作,尤其是现场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5、加强对污水、废气监测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记录并保存原始监测数据,出现故障及时通知运营商处理。 6、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规范化处置管理。 7、对在环境保护、防治污染和环境建设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部门、车间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8、提倡示范车间、点,开展环保竞赛活动,切实做好废水、污水、废气治理工作,确保做到达标排放。 9、积极配合市环保局每季度一次的监督检查工作。 三、环保宣传 1、充分发挥各单位负责人带头作用,利用宣传标语

9、、主题黑板报、及环保知识传单,围绕环保工作,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社会化进程。引导和发挥员工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在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要针对员工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宣传工作,并做好环保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2、继续搞好环境警示教育,把员工参与环境监督作为加强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时刻提醒全体员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要深入宣传发动,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公司干部员工环境保护意识,今年我们要着重加大环保工作宣传力度,全员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并在“”世界环境日在车间基层开展各种形式环保宣传讲座活动,提高公司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

10、境法制观念,鼓励和支持群众性活动。 4、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拿出具体事例事故进行通报宣传,从具体方面下手,重视可操作性,注重公司实际情况。 四、日常工作 1、做好环保档案整理保存工作,规范环保档案(转载于: 小 龙文档 网:环保局统战工作计划)管理工作。 2、加大对各生产车间的监督力度。 3、做好环保信息采集工作。 4、做好环保资料积累整理,装订成册,便于查阅。 5、加强环保知识宣传工作。 福建龙岩喜鹊纺织有限公司 XX 年 1 月 27 日 篇三:XX 年度环保工作计划XX 年度环保工作计划 为了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以治本和提高

11、环境质量为目标,努力做好公司企业的环保工作。特制定公司环保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1、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负责任制,将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单位负责人职责。 2、建立各车间的污染物信息档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环保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3、定期组织召开环保会议,进行工作布置,环保培训等。 4、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工作,尤其是现场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5、加强对水、汽监测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设立专人负责,出现故障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及运营商处理。 6、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规范化处置管理。 7、对在环境保护、防治污染和环境建设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

12、予表彰和奖励。 9、积极配合市环保局每季度的监督性监测。 二、环保宣传 1、充分发挥各单位负责人带头作用,围绕环保工作,推进环境宣传教育全员化进程。引导和发挥员工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鼓 励和支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在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要针对员工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宣传工作,并做好环保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2、要深入宣传发动,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公司干部员工环境保护意识,着重加大环保工作宣传力度,全员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公司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鼓励和支持群众性活动。 三、日常工作 1、做好环保档案整理保存工作,规范环保档案管理工作。 2、加大对各生产车间的监督力度。 3、做好环保信息采集工作。 4、做好环保资料积累整理,装订成册,便于查阅。 5、加强环保知识宣传工作。 安技环保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