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类调查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80714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类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法律类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法律类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法律类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法律类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类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类调查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类调查报告法律类调查报告篇一:大学生法律素质调查报告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报告 姓 名 刘 建 伟 学 院 商 学 院 专 业公共管理类 班 级 XX 级 3 班 学 号 指导教师李 岩 XX 年 12 月 25 日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报告 (公共管理类三班 XX1611673 刘建伟) 摘要:法律素质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律素质”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行分析,进一步了

2、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素质调查 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我们对鲁东大学商学院公管系和经济系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调查方式是无记名调查,人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调查方式和结果 问卷结果如下: (1)你生长在( ) A.农村 76%B.城市 24% (2) 违法和犯罪( ) A.能 23% B 不一定 31% C 不能 56% (3) 在你的经历中,曾用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么( ) A.用过 25% B 没有用过 75% (4)你是否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法律制度或法制进程( ) A 经常会 20% B 有时会 60% C

3、 不会 20% (5)你知道劳动法是何时颁布的吗( ) A 知道 34% B 不知道 66% (6)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么做( ) A 拒绝 80% B 如果对方度强硬就接受 15% C 完全接受 5% (7)如果你参加勤工助学或者工作时,你有意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么( ) A 有 47% B 没有 53% (8)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作用如何 A 非常重要 33% B 一般 40% C 不重要 27% (9)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 已经是法治社会 21% B 各方面差的还很远 79% (10)你觉得将思想到的与法律修养作为大学生的公共课程有意义么( ) A 意义很大 63% B

4、 意义不大 29% C 没有意义 10% 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法律素质是有了基本的了解。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学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不同,但总体看来,大学生的整体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质亟待提高。 三、原因分析: 我认为,大学生整体法律素质偏低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1)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期,心理上具有强烈的要求他人和社会认可的冲动,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同时,这一阶段,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确立,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还缺乏完善的认识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灌输为主的法律

5、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开始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随着心理压力的积淀,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 2)价值取向的偏差 当代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有的在主流与支流、精华与糟粕、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上分辨不清,甚至颠倒是非;有的只

6、顾搞所谓的“自我设计” 、 “自我完善” ,从而陷入极端个人主义泥潭;有的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追捧“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 3)高校法律教育薄弱 一些高校对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把法制教育作为软任务,认为可抓可不抓;有的对学生法制教育定位不准,提不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知识传输上,也存在一定误区。一是重刑事轻民事。教育者常常突出刑事法律在教育内容中的重要地位,过多地讲解刑法关于犯罪和刑罚的具体规定,从而导致学生对法制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并且强化了“我不犯罪何须学法”的错误观念。同

7、时,由于轻视民事法律教育和民事权利义务观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正确处理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常常引发纠纷。二是重义务轻权利。忽视对公民享有权利的宣传,使学生产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的错觉,有碍于大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 4)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一是腐朽思想的侵蚀,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影响。二是不良风气的干扰。随着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日趋广泛与紧密,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的东西通过各种载体和渠道进入了学校,侵蚀了部分学生的心灵,使其偏离正常健康成长的轨道。三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利益矛盾等的发生,极易使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个

8、人化倾向。如果不能把握合适的“度” ,就容易产生犯罪。有的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评价个人利益,甚至为了经济利益,放弃了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四、改进措施: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修养,提升法律思维水平,不仅是我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需要学校的教育,也需要大学生自己的努力。 1)高校应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仅仅是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看法,将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目的转化为使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要达到既掌握法律这一重要武器,又提高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另外,高校的思想道

9、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课应实行以法律意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因为这样做可以克服“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这种改革会使课程内容得以精练,即使讲些必要的具体条文,也只是作为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材料对待,而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这不仅会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主要内容,也会为运用其他的教学方式、手段提供可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2)在教学中,高校法律教师应树立三种教学观念。一是树立“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求学;二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独

10、立思考的习惯,而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即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相辅相成,避免教书和育人相割裂。 3)作为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法律公开课的时候,应该注意培养以下素质 1 法律至上意识。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形同虚设。 “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尊重。法律的权威不仅来源于其强制性,更源于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信赖和崇尚。 2 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培养树立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的观念,民主与法制辩证统一的观念。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主人翁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利益

11、与人民利益。 3 主体意识。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主体经济,只有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成为真正主体是,才会有竞争,有效益,有资源优化的配置。也才会有市场经济本身。因此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独立的主体地位,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4 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守法观念,自觉守法,用法,护法。 5 法律保护意识。既要学会将自己的权利法律化。比如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保护等,又要认识法律不仅是惩处犯罪的工具,更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有效武器,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敢于并善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报告总结 大学

12、生是 21 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初步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唤起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增强有所帮助。 篇二:法律专业调查报告未成年人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科教兴邦,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是我们实现法制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可靠保证,所以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更有着特殊的意义。本调查旨在通过对沈阳市内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情况的了解,探究我国城镇居住的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现状,及时发现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上的漏洞和缺陷,进而提出可行性方案,为未成年人维权和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提

13、供一些参考。 二、调查对象、方法与内容 调查时间:XX 年 3 月 16 日 调查地点:沈阳市白塔小学 调查对象:小学五年级 2 个班的同学(年龄 9-12 岁)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普遍调查法; 调查内容:共发放问卷 81 份,剔除不合格问卷 3 份,故 78 份问卷参与统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您觉得法律重要吗? %认为非常重要,%认为一般重要,0%认为不太重要,%认为不重要 2.下列哪些法律是您所知晓的?(多选)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公司法%,合同法%,著作权法% 3.您觉得“违法”和“犯罪”有区别吗? %没有区别,是一样的

14、概念 %有区别,二者不一样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在城镇居住的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强的,这跟学校的法制教育及家长的普遍文化水平有很大关系。对各门法律的知晓度调查中,未成年人保护法占的比重最大为%,说明在小学生心中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思想根深蒂固,学生普遍具有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比重第二大的刑法为%,而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调整作用的民法通则 ,学生们仅有%人表示知道该法律,这是受我国固有的重刑轻民的法律历史传统的影响。因为在一般人的概念中,一提起法律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抓人”跟“判刑” ,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全面调整和对公民权利的全面保障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再者是与我们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宣传的

15、重点有关。近年来,由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日益严重,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对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最多的是刑法知识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注重的是义务与责任教育,强调的是守法观念,忽视了帮助孩子们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和了解法律的基本程序的教育,这种法制教育的偏差,不利于健全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其中令人可喜的是,在其他知晓 率较高的法律当中,除了平时日常生活中可能被接触到应当知晓的婚姻法为%, 环境保护法也有四成的学生知道,说明近些年来,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大提升,无论是政府的行政措施还是学校老师相关教育都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到第一位,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尤其是沈阳市,从以前的白色垃圾漫天飞到现在马路街道

16、各个角落整洁一尘不染,市民的素质显著提高,小学生如今有这样的环保意识实在让人可喜可贺。4.“未成年人”是指多少岁以下的公民? 0%10 岁以下%14 岁以下%16 岁以下%18 岁以下 5.我国实行的是几年义务教育? %三年 %六年 %九年 %十二年 6.您觉得自己年满多少岁可以去打工挣钱? 0%12 岁 0%14 岁%16 岁%18 岁 7.请依次说出急救电话、报警电话和消防电话号码: 正确率%(男生%,女生 75%) 上述这些问题考察的是小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了解程度。九成以上的小学生能够准确的说出“未成年人”的概念是指满 18 岁的公民以及 18 岁以上才可以被用人单位雇佣建立劳动关系获得劳动报酬,说明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和劳动权利意识的具体法律知识了解程度比较深。六成的学生知道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说明学生的教育权利意识比较强,但仍需提高。有%的学生能准确说出三个紧急报警电话,且根据我调查的数据进一步分析,男生的情况要比女生好些。我认为实际的正确率应该再高一些,因为不排除学生没有仔细审题答错顺序的情况,所以对三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