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768257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目目 录录 第第 1 1 章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 第 1 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1 第 2 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4 第第 2 2 章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 第 1 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9 第 2 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11 第 3 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5 第 4 节 免疫调节17 第第 3 3 章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19 第 1 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9 第 2 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1 第 3 节 其他植物激素24 第第 4 4 章章 种群和群落种群和群落 25 第 1 节 种群的特征26 第 2 节 种群

2、数量的变化29 第 3 节 群落的结构33 第 4 节 群落的演替35 第第 5 5 章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7 第 1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37 第 2 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9 第 3 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1 第 4 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43 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4 第第 6 6 章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46 第 1 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6 第 2 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47 第 1 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第 1 节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

3、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2 态度观念方面 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 稳态,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能力方面 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和水平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 2 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稳态的

4、概念即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建议结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逐层推进首先,以人体为例,结合初中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弄懂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的人体内环境及三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明确: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实例,证明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 化时,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进而 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并且使学生认识到: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代谢紊乱并导 致疾病。 教学模式 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 教学手段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参考课时 一

5、课时 二、设计思路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2.知识方面 (1) 明确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环境的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2) 理解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是通过内环境而实现的; (3)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 2 态度观念方面 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 稳态,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能力方面 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和水平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 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

6、物意义 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即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建议结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逐层推进首先,以人体为例,结合初中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弄懂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的人体内环境及三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明确: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实例,证明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 化时,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进而 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并且使学生认识到: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代谢紊乱并导 致疾病。 教学模式 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 教学手段 3 课

7、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参考课时 一课时 二、设计思路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要想讲透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清内环境的概念.和 外界环境相比较,内环境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利用了一个课件,借助计算机, 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充分认识内环境的构成和作用. 内环境的稳态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首先让学生清楚内环境稳态时各组分的理化指标,从宏观上有 一个认识,再分析具体事例,说明这些指标在 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而不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再分析事 例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更明确地说明

8、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利用投影仪,将由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而出现的一些病症展 现给学生.最后以一道习题作为知识的巩固和反馈.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提问:(1)动物的新陈代谢与植物新陈代谢有何显著不同?(2)单细胞动物是何 进行物质交换的? 2 导入: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组成人和动物体的细胞数以亿计,其中绝大多数细胞 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那么这些与外界环境隔离的体内细胞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是怎样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引出内环境的知识. 3.什么是内环境? (1)明确体液的组成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统称为体液(成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65%左右).体液构成概括如下:

9、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淋巴 教师需给学生指出的是:体液是由水无机盐低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构成的.除蛋白质外,其 他成分均可通过毛细血管壁,从而为弄清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 (2)明确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参考教材图 315 首先使学生明确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存在的位置:血浆血液的液体部分,存在与血管中;组织 液组织间隙的液体;淋巴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然后动态显示三者之间的关系:(1)细胞浸浴在组 织液中,在细胞内液 与组织液之间只隔着细胞膜,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细胞膜的物质,都可以在细 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2)在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只隔着毛细血管壁,水分和一切能够

10、透过毛 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交换.(3)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教师需 给学生指出:毛细淋巴管比壁细胞呈覆瓦状(鱼鳞状)排列,组织液中的大部分成分可以渗入毛细淋 巴管形成淋巴,而淋巴不能反渗回组织液.淋巴经淋巴循环,由胸导管和右侧淋巴管进入左右琐骨下 的静脉,又回到血液中.总结三者关系如下: 通过上述讲解得出结论: 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需给学生指出: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角度看问题就是细胞外液,从人 体的角度看问题,就是内环境. 根据上面所讲内容,学生讨论总结:与人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有直

11、接关系的系统有哪些? 投影仪显示下表: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 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 4 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 关系如图 1-2 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 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一个更为抽象、更难以理解的深层次问题。一般的讲解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 留下深刻印象。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资料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等讨论活动,使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在 资料

12、分析中,5 个讨论题是为学生自学课本内容设计的,讨论题 1 和 2 围绕有关细胞外液成分的问题; 讨论题 3 和 4 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有关;讨论题 5 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有关。要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这 5 个题的讨论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针 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如果学生基础较好、能力较强,可以把他们分成小组, 提供充足的时间,放手让他们讨论,并自学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简单总结。对于基础 较差和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宜给予适当的引导,再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学生分阶段进行讨论。如学习 细胞外液成分时,先讨论 1、2 题,

13、学习渗透压和酸碱度时,再讨论 3、4 题,第 5 题则可以放到“内 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标题下的“思考与讨论”中去。这样做有利于分散难点,突破每一阶 段的重点。 3.以任务驱动讨论的开展,以讨论促进任务的完成,通过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最终实现对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充分理解。 这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在必修 1 中学过的物质出入细胞的内容,及初中学过的消化、呼吸、循环、 泌尿系统等知识联系紧密。教材提供了“思考与讨论”和“技能训练”两项学生活动,旨在通过活动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并建立起与新知识间的联系,从而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的媒介

14、。 教学时,建议将“技能训练”作为一项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独立完 成。学生在接受任务后,会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完成这项任务。他们可能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人 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是如何完成的?二是选择哪种表现形式来表达。这时他们就会产生 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老师可提出,为了帮助同学降低完成任务的难度,同时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要 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就自己面临的问题开展讨论,也可根据“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展开 讨论。由于学生是带着任务参与讨论的,因此会很投入、很积极,讨论的效果就能得到保证。讨论结 束后,应由同学或老师总结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扫清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