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新加坡)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761957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租房(新加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廉租房(新加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廉租房(新加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廉租房(新加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廉租房(新加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廉租房(新加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租房(新加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租房(新加坡),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新加坡:“廉租房”分两个档次,在新加坡,占很大比例的居民住宅属国家所有。新加坡房产和发展委员会将“廉租房”分为两个档次,家庭收入在800新元或以下的家庭,只需缴占总收入10的钱作为房租;收入在800-1500新元的家庭,用于房租的钱为收入的30。,新加坡居民住房制度,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有许多特色: 一是政府主导房屋建设新加坡每五年制定一个建屋计划,政府除了专门拨出国有土地和适当地征用私人土地,还提供低息贷

2、款的形式。 二是实行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允许动用公积金存款的一部分作为购房的首期付款,不足部分由每月交纳的公积金分期支付。 三是对住房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所有的组屋区都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新加坡政府对于组屋(廉租房)的相关规定,新加坡政府规定只有本国居民才能购买组屋,永久居民只能购买二手组屋。 对申请购买组屋的居民有严格限定,首先照顾无房户,然后逐步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人享受政府提供的住房福利。 居民在获得组屋后五年之内不可以出租,五年之后允许腾出半套出租,但房主必须与房客合住。 政府还规定,一个家庭同时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如果要再购买新房子,旧组屋必须退出来,以防投机多占。对于商品房,新加坡政府

3、规定,业主出售购买时间不足1年的商品房,需要缴纳高额房产税,从而有效抑制了“炒房”行为。,新加坡住房模式的成就 20 世纪 60 年代初,“屋荒”问题严重。据统计,市区 84%的家庭住在店铺和简陋的木屋区,其中40%的人住在贫民窟和窝棚内,能够住上像样住宅的人口只占居民总数的 9%。 1989 年,政府共建了50万多套公寓,居住人口占新加坡总人口的86%。 到了90年代,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另外 15%的高收入家庭住的是市场上购买的高档商品房。据新加坡政府统计,过去40多年中,新 加坡共建设组屋100万套,约84%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组屋中。,我国廉租房的制度缺陷,1 廉租房覆盖面狭窄

4、 2廉租房修购资金五制度性保障 3廉租房准入退出机制不完善,缺乏监督 4廉租制度建设明显落后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新加坡住房模式对于我国建设廉租房的借鉴意义,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监督体系 ,为使货币补贴能够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在社会保障制度细节执行过程中保持公平,必须有效监督公民的个人收入,从而使得货币补贴给与真正需要的低收入者人群。 2、对于我国房地产业,要致力于构建市场和保障并重的双重结构 根据我国国情要求我们对于房地产业要兼顾公平和效率,但房地产业存在着过多的虚假泡沫,为构建健康的房地产市场需要政府府引导。3、扩大廉租房的保障范围,适当减少经济适用房建设 我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策已实施

5、多年,但经济适用房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应该扩大廉租房的覆盖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真正达到“居者有其屋”。,4、合理配置廉租房在高中档住宅社区中的份额,以避免造成社会阶级分层 ,目前我国廉租房建设是以小区为单位的,应把廉租房建在普通住宅区内,使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同在一个屋檐下”,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5、降低廉租房建设的成本 一方面政府应逐步放开对于廉租房建设的掌控权,减少直接投资建设廉租房。另一方面也可适当对建设廉租房的房地产商进行减免税收的方式,提高房地产商建设廉租房的积极性。 6、现阶段,应实行“补人头”和“补砖头”并举的政策 发放住房补贴俗称“补人头”,免土地出让金和规费减半的经济适用住房俗称为“补砖头”。住房严重短缺时期,政府直接建房有利于短期内迅速增加住宅供给;住房供求关系缓和时期,房租补贴的方式则更具选择性。,廉租房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如何有效的解决住房问题,对政府、社会、人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