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37287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739980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37287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37287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37287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37287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37287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3728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37287(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回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基本特征有哪些?,2)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宏观调控的含义、原因、主要目标和手段分别是什么?,基本标志,根本目标,内在要求,2、宏观调控的含义、原因、主要目标和手段分别是什么?,(4)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1)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2) 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自主学习 (6分钟),1、总体小康的成就和不足是什么? 2、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景有哪些?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有哪些?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有何特点?,课本探究材料一,1、改革开放以来,新疆这个民族乡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该乡经济水平大大发展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居民收入显著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请查找资料,探究新疆这个民族乡发生巨变的原因。,经济上: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民族区域自治

3、,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地人民的艰苦奋斗;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政策等。,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 阶段性目标,你了解我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吗?,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1.总体小康的实现时间,总体小康,20世纪末,1990年,2000年,

4、2050年,1980年,解决 温饱,达到总体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意 义,贫困,2.总体小康的发展历程,建党100周年,2020年,总体小康,全面小康,总体小康的成就,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3.总体小康的成就,2012年世界GDP排名,2012年世界人均GDP排名,注:2011年,世界人均GDP为10035美元,4、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是喜是悲?,2012,2010,2008,2009,不全面,5 153,

5、17 175,5 919,19 109,6 977,21 810,7 917,24 565,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图片反映了什么?,城乡收入逐年增长,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扩大,2、收入差距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3、这说明了我国总体小康的什么特点?,发展很不平衡,总体小康 特点,发展很不平衡,低水平,不全面,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满足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经济得以发展,而社会保障等方面有待提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居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总体小康,低水

6、平 不全面 不平衡,全面小康,高水平全面的平衡的,特 点,特 点,3、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基础,成为 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国内市场规模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经济) 成为 人民生活富裕、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生态) 成为 民主权利更加充分、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政治文化) 成为 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社会) 成为 对外更加开放、更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对外开放),3、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美好愿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二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看教材P86探究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什么是GDP?,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或者总量指标,Gross Domestic Product,以国界为标准,在中国境内的中

8、国居民和外国居民,课本探究材料二,1、算一算:如果要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应该增长多少?,如果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80万亿,年均增长约4万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大约为4万元和1.2万元,年均增长分别约为2千元6百元。,2、查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资料,分析实现翻番目标的可行性。,近五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增长分别为8.8%和9.9%,翻一番的目标是可行的。,创新型国家至少具备3个基本特征: 一、创新投入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005年我国科研资金投入总量达到2360亿元,占GDP的

9、13,)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2005年我国为仅39)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美国、日本在10,但我国目前为50左右)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

10、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同时建设小康社会,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全面小康,成就,不足,目标,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发展过程 是不平衡的,(特点),五成为,(2009广东文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

11、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 ) 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 B C D,A,3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要求,观点正确的是( ) 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A B C D,D,4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12、认识错误的是( ) 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B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 C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1我国现在已实现了总体小康,这表现在( )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们的生活消费已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A B C D,B,2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实现的程度为97.86%,中部实现的程度为93.18%。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是 ( )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 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 D总体小康社会,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