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83967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高考诗歌鉴赏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xx高考诗歌鉴赏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xx高考诗歌鉴赏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xx高考诗歌鉴赏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xx高考诗歌鉴赏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高考诗歌鉴赏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高考诗歌鉴赏汇编(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高考诗歌鉴赏汇编高考诗歌鉴赏汇编篇一:XX 高考诗歌鉴赏汇编XX 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含答案) 刘祖义 整理 1.(2102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落 叶 修睦 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 ()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时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现强 烈的感受 ()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 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慨。 2.(2102 全国新课标

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 题。 思 远 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 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 分) (2)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

3、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3.(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 (7 分) 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 分) (C) 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 堤” ,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 B 三四句承题, “十里”承“春江” ,写堤长;“千条”承“密树” ,状柳茂。 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 “啼莺” “飞燕” “风暖” “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

4、的美丽景色。 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 ,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 分) (DE) 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 (唐?郑谷阙下春日 ) 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 ) 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宋?刘子翚海棠花 ) 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 (宋?杨维桢燕子辞 ) E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 ) 2、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 (白日依山尽)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苏轼题西林

5、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 150 字) (10 分) (略)4.(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 分)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 “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 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 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6、3 分) 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 “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鹧鸪天金王 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 (1)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

7、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4 分)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 分) 答案:(1)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晓云散去山腰瘦” ,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 ,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2)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弃了旧钓矶。 6.(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 分)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

8、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 分) (2) “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案:(1)色彩渲染、意象叠加。 (2)雨后生机勃勃。体现在樱朱、豆青、草绿、水满、蚕动。 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 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 一 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 分)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 、 “涌”二字的

9、妙处。 (4 分) 答案:(1)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的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8.(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0、。 (1)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 分) (2)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 、“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 分)答案:(1) (4 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

11、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9.(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 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 分)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答案:(转载于: 小 龙文档 网:XX 高考诗歌鉴赏汇编)(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

12、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10. (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变做:纵使。(1)概括“杨柳” “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 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 分) 答案:

13、(1)意象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感情: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2)相同点:1、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2、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不同点:1、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2、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 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 分) 度破讷沙(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破讷沙:沙漠名。鸊鹈泉:泉水名。 (1)

14、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边塞 诗。 (2 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 分) 答: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12.(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

15、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有。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 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5 分) 答案:(1)答案要点:“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3 分) (2)答案要点: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 “远客”无不惆怅、 “断肠” ,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 ,都在“催

16、归”声里“空低首” 、 “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5 分) 13.(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曳碧云斜。 (1)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 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 分) 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 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14.(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2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