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罢黜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74548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罢黜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xx-xx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罢黜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xx-xx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罢黜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xx-xx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罢黜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xx-xx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罢黜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罢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罢黜(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XX-XX 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罢黜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罢黜篇一:XX-XX 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XX-XX 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 11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兴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3 小题) 1 (XX 年高考福建文综 16 题)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 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2 (XX 年高考北京文综 13 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 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2、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3 (XX 年高考全国文综卷 12 题)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 (XX 年高考重庆文综 15 题)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 (XX 年海南高考 2 题)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6 (XX 年海南高考历史 1 题)

3、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 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7 (XX 年上海高考历史 4 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 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8 (XX 年高考四川文综 12 题)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9 (XX 年高考浙江文综 12 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 列项中,与

4、“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罗马法的基础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B CD 10 (XX 年上海高考 3 题)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于是积极组织灭火。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B CD 11 (XX 年上海高考 A2 题)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 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12 (XX 年

5、上海高考历史 14 题)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 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3 世纪 7 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 A B C D 13 (XX 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4 (XX 年上海高考 B6 题)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 ,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 15

6、(XX 年高考浙江文综 13 题)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6 (XX 年高考上海单科 13 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17 (XX 年高考广东文综 12 题)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

7、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18 (XX 年高考山东文综 9 题)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19 (XX 年海南高考 1 题)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20 (XX 年高考广东单科 2 题)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21 (XX 年高考上海单科 8 题)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

8、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 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22 (XX 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 42 题(3)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 B C D 23 (05 江苏 2)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A B、C D 24 (03 江苏 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

9、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25 (02 上海历史 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26 (02 苏粤 1)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27.(02 天津 13)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

10、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8.(XX 年高考北京文综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29(XX 年高考安徽文综 13 题)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30(XX 年高考宁夏文综 30 题)汉武帝采纳董仲

11、舒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11 百家争鸣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治国方略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律的的解释应该是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礼法兼施,相辅相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本题以唐律疏议的记载切入,巧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中等,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的理解。本题的解题材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文“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

12、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 ”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 “德礼为政教之本” , 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 “刑罚为政教之用” ,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 B。 “相须而成者” ,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 C。 2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3A 解析:道家主张“无为” “,虚无”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的重视“法”而“慎终追远,民德

13、归厚矣”强调的是人对于道德的传承,强调的是治民以德,这符合儒家的思想。 4A 解析:“举而上之,富而贵之” ,是推选他并重用他,使他变得富贵。可以看出是“选贤能,尚贤”的思想,这主要体现了墨家思想。 5D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的阅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繁为攻伐” “实天下之巨害”主张“非攻”为墨家学说,因此选 C。 7B 解析:此题考察第 2 分册第 5 课百家争鸣的内容,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独裁,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考虑。故选 B。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

14、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大变革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分析:“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对照一下选项,不难做出判断。8C 解析: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言仁义”,即主张仁义,是儒家学派。题目的着眼点是题干中的材料提到的韩非批评的“言仁义者盈廷” ,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 C。 9C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有整体史观。该题通过“小国寡民”这一切入点考察中西方的古代文明。因为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15、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由此判断与题意无关 10D 解析:题干中是事件的经过,是对事件的认识、结论,因此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11D 解析:从材料中得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意思是教学的内容是法律,有懂法律的人担任官吏,体现法家思想。选 D 项。 12D 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历史技能/运用有关时间的术语(如古代、现代、世纪、年号、纪年等)。考试内容:春秋战国、隋唐、清末民初三个时代的时代特征。分析:将三个时间转化为春秋战国时期;隋唐前期;辛亥革命,答案自然一目了然。 中国史内容的考察,20 世纪初期主要指新文化运动,属于第一种,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3 世纪,可以指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7 世纪初期中国处于唐朝刚刚统一,没有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