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开发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673637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区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景区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景区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景区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景区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区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区开发(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小组成员: 成学松、刘玉钊、郭亚朋、李龙、管杰、陶思源 讲解人:刘玉钊 答辩人:郭亚朋 制作人:成学松,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东经1181,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约160.6平方公里。年均降雨2348.2毫米,年均气温8,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2006年元月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一、黄山景区开发概况及利用现状,黄山风景区侧重于自然景观的开

2、发利用,先后开发建设的温泉、玉屏楼、北海、云谷寺、松谷庵、钓桥庵6个风景游览区。此外还设有浮溪、箬菩、洋湖、福固寺、乌泥关5个风景保护区。现有游览区面积达70多平方公里,具有著名景点400多个,可分为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生物观赏景观等类型。近年来,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以及黄山风景区旅游淡旺季的存在,着重开发了度假旅游产品,兴建了黄山旅游度假区,以优美环境招徕度假观光客。隆重推出了“黄山之冬”旅游项目,以“处处路通玻璃界,时时身处水晶宫”的黄山冬雪景,加上雾淞、雨淞等自然奇观,并辅之以优惠的价格政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在隆冬季节登山揽胜,使得淡季不淡。,飞龙迎春,夏翠,初秋,银装素裹

3、清凉台,黄山是中国人的骄做,是人类的瑰宝。随着黄山知名度的日益提高,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1997年游客超百万,创历史最高纪录。黄山景区开发也达到了黄金时期,三条登山缆车线路的建成,构成了黄山空中立体观光网络。天都峰新道、莲花峰新道及天海新景区的开发,使黄山的登山线路更平坦、更便捷,并将以往游人稀少的北大门景区也带动起来了。,二、黄山景区内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评价,注:每种因子评价等级为四层, 观赏(极高30-22、很高21-13、较高12-6、一般5-1); 历史文化(世界25-22、全国21-13、省级12-6、地区5-1); 珍稀程度(罕见15-13、很少见12-9、少见8-4、较多见3-1

4、) 规模、丰度与几率(巨大、优良、很高10-8;较大、良好、很高7-5;中等、较好、较高4-3;较小、一般、较小2-1) 完整性(保持完整5-4;少量变化3;明显变化2;重大变化1) 知名度和影响力(世界10-8,全国7-5,省级4-3,地区2-1) 适游期或适用范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5-4;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3;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2;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1)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20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10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3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 3 ),对黄山进行如下

5、的定性评价: 1、历史文化价值 (1)黄山在1000多年的建设历史中,留下的古观寺庙、险塞关隘、摩崖石刻等数不胜数,它们是黄山文化景观不可缺少的部分。 (2)徽州文化(如,黄山画派、节庆习俗、丧葬风俗、茶道文化习俗等)始于黄山地区,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2、艺术观赏价值 (1)有机的组合,高度的和谐 。黄山群峰叠翠,山、石、松、云相互衬托,和谐统一,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立体画面。 (2)多样的统一,综合的艺术 :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得群峰错落有致。 (3)奇险的山峰,雄伟的气势 ;名闻天下的“黄山四绝”。 3、科学考察价值 (1)动植物王国 (2)中国黄山

6、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三、黄山景区开发的环境分析,1、安徽省上下正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大政方针和“东向战略”,全力推进“861”计划。“861”计划中明确提出把安徽建设为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作为安徽旅游的龙头,黄山理应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2、安徽省要把黄山建成为“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对黄山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期望。 3、徽杭高速已全线通车,南北向的合铜黄高速公路和东西向的景德镇杭州高速以及沿江高速成为华东地区与华中地区连接的大动脉,长期制约黄山发展的可进入性问题将有根本的

7、改观。 4、安徽省东向战略和杭州旅游发展西进战略使黄山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成为现实,长三角“15+1”旅游格局已经形成,旅游市场前景日趋看好。 5、黄山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给黄山带来了新的机制,激发了新的活力,积聚了新的能量。,投资(社会经济)环境分析,黄山客源市场,从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结构看 (一)国内看,全国各个阶层人士都知道黄山。大城市个性化旅游已成时尚,如北京市民现在有很多选择知名度不高生态环境优良的山水旅游,而且消费水平偏向中高端市场,值得引起景区的重视。名山胜景人满为患最终不是人们高端旅游理想的旅游目的地。黄山作为一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应该高度重视高端市场的拓展,要通过个性化、体验

8、型、度假型产品拉动高端旅游市场,要提供完备的硬件和高效的服务,做到不仅资源一流,产品、管理同样一流。这样既有利于控制人流,保护旅游资源,也使景区效益达到最大化,实现转型增效。(二)国际看,入境游是黄山旅游的一大弱项,特别是欧洲市场,千人之中只有一人知道黄山。作为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其国际影响力不容低估,应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同时大力拓展周边国际市场,如韩国、日本市场。,四、黄山景区形象设计,(一)形象定位 分别从自然、人文和性情三个视角看,黄山的主题形象应分别定位为 “仙境黄山”、“风雅黄山”、“名山之魂” 。,(二)旅游主题形象宣传口号忘川天下 众品黄山,五、黄山景区开发布局,黄山风景名胜

9、区用地布局总体可分为五部分: 东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西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南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北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中部(海拔1500米以上区域)。,将土地利用程度按四个层级分为:利用程度高、利用程度较高、利用程度一般、利用程度较低。 总体来说,东部和西部利用程度较低,南部、北部利用程度较高或一般,中部利用程度一般。,用地布局,资源保护结构 1黄山风景名胜区在区域中的资源保护结构 从较大尺度的生态学角度上看,黄山风景名胜区与区外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均为生态状况良好的斑块,外围缓冲区以及周围环境是生态基底。在外围缓冲区的适当位置,尤其是黄山风景名胜区

10、西南面与五溪山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区域,应建立黄山风景名胜区与区外斑块联系的生态廊道。2黄山风景名胜区内部资源保护结构 黄山风景名胜区整体可看作一个生态基底,区内共分为五个大斑块和若干小斑块。其中,东部、西部斑块的生态状况保持自然状态;南部、北部和中部斑块的生态状况受到有控制的人为干扰。若干小斑块则是指受到较多人类干扰的人工设施建设区和居民社会用地区。在中部斑块应设置若干条生态廊道,将东部和西部斑块联系起来。,旅游空间结构,黄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设施分为四个等级:旅游服务基地、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服务点和宿营点。其中旅游服务基地分为一级旅游服务基地和二级旅游服务基地;旅游服务中心分为一级旅游服务中心

11、和二级旅游服务中心。规划总体布局上,开放黄山风景名胜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南北方向为主入口,形成南北贯通格局,开展观光游览。东西方向为辅助入口,开展生态游览。具体出入口的设置上,根据现状,分为近期、远期两个步骤设置。,旅游路线结构,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路线结构为 南北观光游, 东西生态游, 云谷松谷文化游, 周边低山半日游。,六、黄山景区旅游产品开发(商品),黄山毛峰,黄山笋干,黄山蜡石,以上三种产品是黄山地区的特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然可能还有很多,碍于能力有限,只能列举三种。 对于产品的开发应该还是归结于“特色”二字,黄山景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黄山四绝”,可以对其研究,深入开发。如: 1

12、、利用黄山的奇石只做精艺的小盆景,上面刻有黄山独有的摩崖石刻。 2、模仿黄山的怪松,只做造型独特的盆景等; 3、变幻莫测的云海,制作成海报,光盘等; 4、至于温泉,在现在传统开发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扩展,开发成药物温泉疗养,温泉休憩室(下棋,品茶等) 5、对黄山地区的特产进行深加工等等。 (注:从旅游市场方面上讲,黄山区的旅游产品应主要以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生态旅游三种产品为主,以会议旅游、观光旅游产品为辅。),七、景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问题:1、没有严格规划进行开发建设2、旅游生态环境遭到破坏3、“山上游,山下住” 老式发展模式,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环境。4、对游客的态度不同 5、深层次

13、开发有待加强,侧重于自然。 措施: 1、提出一个从目标、战略到行动计划的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的规划体系,并且立法保证严格实施。 2、运用世界先进的保护理念,提出宏观的、极具针对性的保护对策和风景区的科学整体保护战略。 3、探讨解决社区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4、要深刻体现以人为本,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满足黄山风景区的各个层次的游客体验。 5、通过开发生态旅游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八、黄山景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问题(1)管理机构庞大臃肿,精力分散(2)景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3)黄山的人工化、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人居工程”景区。加之个别员 工的素质一般,从而导致游客品味下降。 (4)生态退化,各种“提水”“净水”工程的修建,以及游客产生的大量垃圾污水等。(5)黄山景区的开发建设没有严格遵循指定的规划,如床位超标厉害。 措施(1)国家争取主动,组织力量,选取典型(包括黄山)对我国世界遗产保护 状况进行客观深入调查研究。(2)停止一切破坏性建设,拆除违规建筑,保持自然原貌。 (3)加强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景区管理工作的立法工作 。(4)保护景区环境,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立法保证其实施。(5)景区管理机构精简,责任明确,提高员工的素质。,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