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_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39731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拿来主义教案_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拿来主义教案_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拿来主义教案_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拿来主义教案_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拿来主义教案_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教案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教案_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即使如此,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阅读方法应当与其它议论文大体相同。要在学习第九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在学习本文论证艺术时,难免要涉及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而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一次弄懂,不搞夹生饭。 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是个难点,可以用“比”的办法加深学生的理解。重在加强学生的语感,重在“意会” (心中明白了鲁迅杂文语言的妙处了) ,而不一定要求学生“言传” (用语言表述其中的妙处) 。 理解内容和学习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特点是学习本文的两大任务,可以各安排一个课时。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参考材料很多,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众说纷纭,人教社

3、的教参只是其中的一种意见。教学过程固然必须使学生读懂课文,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依据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这一原则决定对各种意见的取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 4。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 、 徬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 、 而已集 、 二心集 、 华盖集 、

4、 南腔北调集 、 且介亭杂文等。 (仅以中学语文课本涉及的为限。 ) 二、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最初发表在 6 月 7 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 (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

5、随之叫嚷“发扬国光” ,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 “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 ,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 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 , “类似投降” 。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

6、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 (板书标题)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 “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三、研读标题,发现问题。 提问:本文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你读了标题之后明确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我们从标题明确了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

7、读标题后,要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拿来主义”?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四、阅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理解这篇杂文的钥匙,是我们阅读本文的入门。让我们先在课文寻找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让同学们阅读课文(4 分钟)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找出哪些段落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 ”这一问题。 学生阅读。教师指名回答。最后明确:第 8、9 段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 (二)背景介绍了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 8、9 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 ,却谈什么“大宅了”之类的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 9 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大宅子” 、

8、“鱼翅” 、 “鸦片” 、 “烟枪和烟灯” 、 “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 学生阅读,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 “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这里“大宅子” 、 “鱼翅” 、 “姨太太”并不难理解,对“鸦片”的含义可作适当启发:清末有些人吸食鸦片,身体垮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看来鸦片不是好东西,但鸦片作为药用,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看来鸦片又是有用的东西;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鸦片呢?想想文化遗产中什么样的作品与鸦片具有相似之处

9、。明确了“鸦片”所指之后对“烟枪和烟灯”的含义也要作适当的启发:吸食鸦片时烟枪烟灯是工具,而鸦片则是吸进来的内容,联系文化遗产中某些不好的内容究竟是凭借什么才得以流传的,想想烟枪烟灯指什么。 明确了“大宅子” 、“鱼翅”等所指内容之后要进一步明确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 提问:1。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鱼翅” )应取什么态度?(吸收)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读出课文中有关的阐述,不能多读,也不能少读,要恰如其分。 (“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 ) 2。对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鸦片” )应采取什么态度?(批判地吸收)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

10、子。 (“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 ) 3。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烟枪和烟灯” )应取什么态度?(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 (“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 ) 4。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 )应采取什么态度?(坚决抛弃)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 (“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 ) 5。用一句话概括拿来主义的作法。 (回答第 9段第 1 句,答第 10 段第 2 句也可) (三)理解第 9 段内容之后再来理解第 8 段内容。 “得了一所大宅子”自然是指面对文

11、化遗产,其余的内容应当怎样理解?仔细阅读课文,在笔记本上填好下列表格。 (出示投影片) 指名回答。最后由教师明确:孱头,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 “勃然大怒放把火烧光”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废物,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四)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主张实行“拿来主义” ,议论文写作目的是宣传作者的观点,但是,文章不仅要明确地提出论点,还要进行论证即回答“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 。 引导学生先想一想,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每天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再做书面作业,你能用几种方法回答? 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教师总结。可以有两种

12、方法:一是说清这种做法的好处,另一种是说清楚其它做法的害处。这种回答问题的方法所表现的思维方式是普遍适用的。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 1 至第 6-7 段,看看作者在这里是否回答了“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 ,是用什么方法回答的。 学生阅读、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是通过批判与“拿来主义”相反的“送去主义”来证明必须实行“拿来主义” 。 ) 重读第 1 段,说说这段是从什么角度批判“送去主义”的。 学生阅读、思考,教师指名回答。最后明确本段第一句说明“送去主义”的由来,以后语句列举了反动政府一味送去的可耻行为。 提问:本段开头就指出“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一脉相承,这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思考不难

13、理解“送去主义”是“闭关主义”在新形势下的表现。从闭关锁国到投降卖国从对旧文化的抱残守阙到对进步文化的深闭固拒,都是与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不相容的,文章一开始就把问题放到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去考察。 提问:联系本文写作背景,想想为什么“别的且不说” ,而“单说学艺上的东西”? (因为本文着重要谈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所以作者集中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 ) 提问:本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其中“进步”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 提问:你还能从本段的哪些语句上体会出对“送来

14、主义”嘲讽的感情? 这里主要靠学生“意会” ,大家互相补充,具体到每个学生不必要求找完全。同时只要指出有关的语句即可,不必要求说清怎样表现了这种感情。本段中“大师” 、 “捧着” 、 “儿张” 、 “一路挂过去、 ” 、 “发扬国光” 、 “传道”等都表现出嘲讽的感情。(五)重读第 3、4 两段,想想一味送出去究竟有什么坏处?填好下面的表格。 (出示投影片) 根据课文不难填出表上的内容,但要求学生语言要尽量简明,不能大段地抄录原文,以提高他们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没有好结果,发了疯。送去主义;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中国永远贫穷落后。 提问:第3 段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

15、批判送去主义? (本段用将“送去主义”与尼采进行比较的方法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 ) 提问:第 3 段开头意思紧承第 1 段,联系第1 段的内容应怎样理解“丰富” 、 “大度” 、 “不算坏事情”? (这里是对“送去主义”的讽刺,不是“丰富” ,而是自欺欺人;不是“大度” ,而是媚外求宠。一味地送出去,当然是坏事情。 提问:说说“抛来” 、 “抛给” 、 “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给” 、 “送来”是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 “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一句“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 ,把“抛来”和“抛给”之间的善恶分得十分清楚。 ) 提问:请同学们说说

16、3、4 两段和第六段的意思。 (3、4两段通过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来批判“送去主义” ,第6 段揭示“送来”产生的祸患,说明“拿来”的必要。 ) (六)学习本文最后一段。 要求学生阅读第 10 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设计好问题后请把问题和答案连在一起读一遍,看看是否通顺,自然。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 (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提问:最后一句的“新文艺” 、 “新人”指什么? 新人指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