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36428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学设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学设 计计 唐诗五首解读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它们塑造了中 华民族的性格和审美情趣,具有了历久常新的艺术魅力。 本课选取了五首唐诗,这五首唐诗寄予了不同的感情以及 风格。 山居秋暝空明宁静;从军行气魄雄阔,风格 浑豪。 登高寄托了艰难潦倒的郁郁不平,形成沉郁顿挫 的风格;石头城抒发了故都萧条之感。 锦瑟基调哀 怨、意境迷离。 一、 山居秋暝 王维(701-761) ,字摩诘,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 山水风光。王诗艺术成就很高。无论是雄奇壮阔的景象, 如“大漠孤烟直

2、,长河落日圆” ,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 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 挥洒自如,意境独到。苏轼概括王诗艺术特色说: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取景颇具画家的匠心,而且画面色 彩常映衬得浓淡相宜,这在他的辋川集中有集中的体 现。王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写山水的名篇,于诗情画 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 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 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 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 女、

3、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这首诗 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 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上,只用了“赋”的手法描 摹山水,但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用了“比兴” 的手法。因而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 耐人寻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二、 从军行 (之四) 王昌龄:(698 约 756)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 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 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 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

4、前赴 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其七绝能以精练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 有王昌龄集 。 从军行为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写了在阴云密 布、满眼黄沙的“孤城”中将士坚守边疆,表现他们杀敌 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辽阔的青海湖上空,连绵不 断的阴云把雪山都遮暗了,站在玉门关这座孤城上向四处 张望。在沙漠里的战场上,出征的将士身经百战铁甲都磨 破了,尽管这样,不歼灭敌人决不回家乡。但也有不同的 理解,有些评论家如沈德潜就认为“不破楼兰终不还”有 “归期无日看”的意味,因而主张学生有自己的理解。 三、 登高 杜甫:(712770) , 字子美,祖籍襄阳 (今湖北襄

5、 樊) ,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其祖父为杜审言。早年南 游吴越,北游齐赵,裘马清狂而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 后入长安,困顿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始博得看管兵器的 小官。安史乱起,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麻鞋见天 子,被任为左拾遗,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西行, 客秦州,寓 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草堂。严武镇蜀,荐 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次年严武死,即移居夔州。后携家出 峡,漂泊鄂湘,死于舟中。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 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 史” ;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 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对后世影响深远。 登高约作于代宗大历

6、二年(767)左右,是诗人晚 年的作品。安史之乱后,诗人留寓夔州。时值九九重阳诗 人扶病登台,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此诗向 为人称道,杨伦称“杜集七言律第一” (杜诗镜铨 ) ,胡 应麟“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诗薮 ) ,是诗人七 言律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登高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以夔州的 景物为对象,用高度概括的笔法,写出了江边秋景的壮阔 与悲凉。诗人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意象, 并且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从感觉、视觉、听 觉、声音、色彩等角度加以描写形容,写得极为精巧工致, 形象性和节奏感极强,也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 颔联紧承首联而将写

7、景拓展到更深远的空间,写得极为开 阔而雄奇。此联上句写“落木” ,下句写“长江” , “无边” 、 “不尽”深远开阔, “萧萧” 、 “滚滚”生动雄奇。此句写得 气势磅礴,而且又透视着不尽的悲慨之情,体现了诗人沉 郁悲凉的艺术风格。颈联转向抒发悲秋作客、多病登台的 身世飘零之感和凄苦孤独的情怀。 “悲秋”已难耐,又兼 “多病” ;“常作客”已出飘零之苦, “独登台”又添孤独 之情,以雪上加霜的笔法写出了沉痛的悲苦情怀。尾联上 下句分别承颈联上下句, “悲秋作客”带来“艰难苦恨” ; “百年多病”引出“潦倒停酒” ,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穷困潦 倒的悲凉之情。结尾“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 言表

8、” (胡应麟诗薮 ) 。 此诗在艺术上,把空阔萧瑟的秋景和凄苦孤独的情怀 融合在一起,写得苍劲悲凉,典型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 的风格。首先,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含蕴深刻。譬如首 联短短的两句容纳了六种物象,而且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 形容描写,可谓字字精当,无一虚设。又如颈联意蕴极深 广,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 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 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 (罗大经鹤林玉露 )所以,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达 到了极高的艺术境地。其次,诗歌的章法也颇有特点: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

9、贯串, 一气呵成。 ” (胡应麟诗薮 ) 。全诗通篇对仗,句句合律, 一意贯串,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工巧而又自然,刻意 布置而又无斧凿之感。 登高赏析(陶道恕)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 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 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写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 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杜诗镜铨 ) ,胡 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 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 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 天高气爽,这里却猎

10、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 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 经注江水 )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 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 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 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 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 , “高”对“急” ,下句 “沙”对“渚” , “白”对“清” ,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 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 辞, “尽谢斧凿” ,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 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 德潜因有“起二句对

11、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 (唐诗 别裁 )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 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 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 “不 尽” ,使“萧萧” “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 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 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 笔力,确有“建瓴走坂” “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 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 字。 “独登台” ,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 和心中情紧密

12、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 ,指出了诗人飘 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 ,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 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 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 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 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 “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 “不尽” ,还有 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 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 已给出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人 悲秋苦病的情思

13、,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 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 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 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 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 动” ,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诗薮 ) 。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 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 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 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像补充。三联表现 感情,从纵(时间) 、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 写到多病

14、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 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 便跃然纸上。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年版, 有删节) 四、 石头城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 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 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 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 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 “诗豪” 。与白居易并称为“刘白” 。其诗沉着稳健,风情 俊爽,而且格律精确。 石头城一直

15、是六朝的国都,唐被废弃。诗咏古城,寄 寓作者对今昔盛衰的感慨。环绕着故国的山脉还在,潮水 拍打空城。秦淮河东边挂着的还是过去那个月亮,夜深时, 月光还像过去一样,透过城墙上的城垛照射过来。诗中句 句写景,然而所写之景无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 凉的深沉感伤。 五、 锦瑟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诗人。 其出身小官僚家庭。多次参加进士考试,不行,直至令狐 氏推荐,得中进士。后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终生 潦倒。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有政治诗、爱情诗、咏史诗等。 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 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 绮丽、

16、精巧的风格。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 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因而他的诗篇具有深婉 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有李义山诗集 。 首联以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以锦瑟作 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接着诗中用了 四个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庄周做梦变为蝴蝶的故 事:“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古代蜀国国王望帝变成杜鹃, 每到春天就悲啼,直到嘴里流血为止的故事:“沧海月明 珠有泪” ,用海中鲛人哭泣时眼泪化为珍珠的故事:“蓝田 日暖玉生烟” ,用蓝田出产美玉的故事。诗中反复咏叹那一 腔无法派遣的怀才不遇的伤感,似实指又似虚指,令人迷 离不解。所以这四个典故,与抒情主人公那种无法捉摸的 伤感(有人认为是爱情因素)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凄迷 的意境、怅惘的心情。因而才会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 是当时已惘然” 的惆怅。 补充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1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 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