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我与地坛》说课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05916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我与地坛》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我与地坛》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我与地坛》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我与地坛》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我与地坛》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我与地坛》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我与地坛》说课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我与地坛我与地坛 说课稿说课稿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我与地坛 ,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一、新大纲对高中语文阅读的要求: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默读注重效率。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一般现代文的阅读每分钟不少于 600 字) 。2、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3、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4、能使用多种

2、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二、课文特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我与地坛是史铁生 1989 年所写作品,共分 7 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作者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本文选取了其中 2 部分,重点写作者从地坛处所获得的人生感情。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1、通过此文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言的能力,编者将此文训练重点之一定为品味和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意在训练学生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三、学生情况分析我校学生语文基础一般,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我与地坛反映的毕竟是成年

3、人尤其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特别是关于生死的感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要引导性进行分析。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训练用具有一定速度的普通话流畅阅读。2、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3、初步鉴赏文学作品,领悟作品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4、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死、父母的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克服脆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教学重点是目标 2、3。教学难点是课文第二部分对生死的感悟及对母亲的理解。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使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

4、圣陶语) ,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得适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quot;言荃更为重要。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作品主题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5、性,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六、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经。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几点:1、用普通话正确朗读。2、学习使用批注法。3、对基本语料的积累。4、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七、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提问:1、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个特殊环境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

6、的是什么?2、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什么让作者对人生有了生死的感悟呢?(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阅读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二、朗读训练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绪感伤的音乐)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提出来。2、正音要求(幻灯出示)教师对词语领读,学生积累。 3、朗读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高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去补已很难有成效,根据学生实际,

7、要求学生朗读准确,对一些模糊词语,教师作一解释)三、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1、阅读全文,用符号对全文进行圈点批注批注要点:(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红线,认为用得好用框。(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3)有疑问的地方,加问号(4)用双竖线和单坚线划分层次(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各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高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注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馈信息)3、

8、词汇积累(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设计听的能力,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一石三鸟)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1)在阅读基础上,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感情,概括前后两部分要点, (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要点的能力)(2)深入思考,抽象概括贯穿全文的思路是什么?(注意找出第一部分中的一些关键语?quot;我一连几小时我为什么要出生。剩下的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 却窥看自己的心魂。)训练学生体悟重要语句的能力。(尝试练习的设计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学习目标)四、布置作业1、积累词语(注音并解释写在作业本上

9、)(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看来很机械,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2、完成练习二(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练习本上)3、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重点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第一二部分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是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主要教学环节如下:一、重点研读第一部分的(3、5、6、7 节)朗读、讨论。史铁生对生死的感情是和一个特殊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地坛。思考:A、他为什么喜欢地坛?这个安谧

10、、宁静地坛给了史铁生什么样的启示,找出文中的语句回答。(1)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不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2)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B、地坛以什么样的特点给了史铁生这样的启示?C、朗读第三节,请从思想、内容、语言等角度对此段文字进行分析评价。D、朗读第五节,思考在作者笔下,蜂儿、蚂蚁、瓢虫、蝉等小昆虫真的不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吗?作者明白了什么?找出关键语句二、研读第二部分(提问和讨论)A、本节中作者谈到母亲给了他哪些生存启发。B、作者用哪些材料写出他

11、对母亲的理解?请概括。C、这些材料或材料中哪些话对你有感触?请谈你的理解。D、文章第一、二部分有什么联系?概括主旨。三、关键语句品味。A、第一部分第七节中史铁生是怎样理解任谁也不敢改变的有些东西的?品味本节语言之妙。B、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C、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D、现在我才想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E、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四、总结讨论1、作者为什么在地坛想了好几年,终于才找到答案?2、为什么史铁生认为活得最苦的是母亲。五、比较阅读训练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比较阅读六、小结七、作业布置你也一定被某种东西深深触动过,有所感悟,请你记录下来。郭建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