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政治《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3单元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604411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政治《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3单元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政治《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3单元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政治《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3单元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政治《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3单元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政治《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3单元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政治《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3单元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8版浙江省高考政治《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1第3单元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7课时 个人收入的分配,备考导航,考点1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_。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_经济中,在对_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_(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_,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基本原则,公有制,社会总产品,劳动,个人消费品,点一点 公有制经济内并非只有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也不是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分配。,考点2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b)(1)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_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_的性质和特点,是

2、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_,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_,提高_,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前提,生产力,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科学技术,劳动技能,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_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_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_、_的社会地位。 (3)按劳分配的地位。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_地位。,剥削制度,两极分化,共同劳动,平等分配,主体,考点3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b)(1)按生产要素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_等生产要素按贡

3、献参与分配的制度。(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_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_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_的尊重,对劳动、_、_、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_、推动_。,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市场经济,所有权,公民权利,知识,人才,居民收入,经济发展,析一析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形式,2.区分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关键是看劳动者所处的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如果劳动者是在国有、集体经济或国有、集体控股的经济中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均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否则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考点4 收入分配

4、公平的含义(b)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_,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_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_的区别。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是实现_的体现。,相对平等,收入差距,根本,内在要求,共同富裕,判一判 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平均主义。( ) 解析 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也不是要实现同步富裕。 答案 F,考点5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c)(1)坚持和完善_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_保证。(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_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_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5、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_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_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居民收入,劳动报酬,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3)_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_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_收入,增加_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_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_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4)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_,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合法,低收入者,非法,生产力,过高,选一选 (2016年10月浙江

6、新高考)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网,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从根本上说( ) A.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B.要加大财政投入 C.要统筹城乡发展 D.要完善转移支付 解析 要促进分配公平,根本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故A正确。其它选项均不是根本因素。 答案 A,考点6 兼顾效率与公平(c)(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_。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_。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两者又存在矛盾。(2)兼顾效率与公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_,又要_。,物质前提,保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7、选一选 某企业原来效益很好,后因分配上不断向高层管理人员倾斜,导致普通员工积极性下降,企业效益下滑。这说明( )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C.效率与公平没有一致性 D.效率与公平不存在矛盾 解析 题意强调企业分配不公平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了不利影响,说明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B项正确,A项不合题意。效率与公平有一致性也存在矛盾,C、D两项均错误。 答案 B,考向一 区分不同的分配方式,【例1】 (2016年丽水模拟)(判断题)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原则,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解析 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原则,公有制经济

8、中的劳动者的收入以工资、奖金、津贴方式存在的是一种按劳分配,但在公有制经济中也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福利等,本题观点前对后错。答案 F,【例2】 (2016年温州卷)建立体现人才价值的绩效薪酬体系,是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确定的薪酬。在事业单位实行绩效薪酬体系( )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所有劳动者的收入 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的统一 能够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A. B.C. D.,解析 我国的事业单位属于公有制经济范畴,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将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完善,对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正确;中的“所有

9、”说法错误;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是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收入,不符合题意。 答案 D,高分支招 三角度判断分配方式 (1)依据范围判断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具体形式有: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工资、奖金、津贴;农业集体经济中的联产计酬(特例: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不是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特例:国有控股企业中的技术入股、专利使用等也是按生产要素分配)。,(2)依据分配尺度判断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3)依据形式判断 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

10、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训练1 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A.29 760元 17 000元 B.49 760元 20 000元C.48 800元 20 000元 D.44 260元 3 000元解析 分红、专利技术入股两项收入共计20 000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工资、津贴、奖金共计49 760元,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答案 B,考向二 缩小收入差

11、距,实现社会公平,【例3】 (2016年4月浙江新高考)下表为近三年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注:财产性收入是指运作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收入。 居民收入增速下降 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比重提高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居民投资渠道增加,A. B. C. D. 解析 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与设问的限制性要求不符,不选;生产决定分配,20132015年浙江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下降趋势表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符合题意;工资性收入年增长率下降趋势表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比重减少,认为是“再分配”的观点错误。财产性收入年增长率提高

12、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增加了居民收入,居民投资渠道增加,正确。 答案 D,高分支招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和措施 (1)原因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分配公平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措施 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

1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再分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分配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训练2 截至2016年5月底,全国又有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13.1%。这有利于( )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规范分配秩序 提高劳动报酬,增加居民收入 提高劳动效率,实现同步富裕A. B.C. D.,解析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符合题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范畴,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范畴,与题意不符,排除;中“同步富裕”说法错误。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