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课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599939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7.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年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17年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17年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17年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17年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年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年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抓线索、联热点,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内容索引,抓线索重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联热点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抓线索重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线索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专制主义逐步强化) (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彼此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2)汉设立中朝,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通过增加宰相人数来削弱相权。,政治模块线索,(4)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5)明废丞相,使六部直属皇帝。明成祖设立内阁,君主专

2、制进一步加强。 (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2.中央集权加强的历程,3.行政区划演变:郡县(秦)州郡县(两汉)道州县(唐)路州县(宋)省路府州县(元)省府县(明)省道府县(清)。,线索2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线索3 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变迁 (1)先秦时期的萌芽阶段:夏商周三代已有监察的因素和活动,但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未确立。 (2)秦汉时期的形成阶段:秦朝的御史大夫、汉代的刺史,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出现完整的监察制度。 (3)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隋唐时期,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出现谏议制度,形成较严密的监察网。 (4)宋元时期的强化阶段:宋代设独立机

3、构谏院,元代制定一整套监察法规。 (5)明清时期的顶峰阶段: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使司。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高度的统一和严密。,线索1 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五大线索 (1)生产工具的改进。如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唐朝的筒车和曲辕犁等。 (2)耕作技术的进步成熟。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从西汉的二牛抬扛到唐代的曲辕犁、隋唐时期南方两年三熟耕作制等。 (3)农作物的推广。如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明朝棉花推广和引进新品种甘薯和玉米等。,经济模块线索,(4)水利工程的兴修。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和郑国渠、西北地区的坎儿井、隋朝修大运河等。 (5)农产品

4、商品化程度提高。如唐代的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开始征收茶税、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等。,线索2 古代中国商业与外贸的发展,线索3 “市”的发展演变,(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 (2)汉代:城中设专供贸易的“市”,官府直接管理。 (3)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整齐划一。 (4)宋代:坊市格局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5)明清: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线索4 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线索1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孔子仁、礼结合,为政以德、中庸、有教无类。 (2)孟子仁政、德治、民贵君轻、人性本善。 (3)荀子仁义王道,礼法结合,“制天命而用

5、之”,人性本恶。 (4)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5)朱熹理是忠孝节义仁,理生万物,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6)明末清初儒学家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文化模块线索,线索2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线索3 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针对训练,1.(监察制度的演变) 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 B.监察

6、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 C.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 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解析,1,2,3,4,5,6,7,解析 从材料“唐律疏议斗讼规定”“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说明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监察机关,故B项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立法规定监察内容,不能反映监察组织体制,故C项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不能说明监察权限和范围扩大,故D项错误。,1,2,3,4,5,6,7,2.(市的演变) 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这表明宋代( ) A.商

7、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 B.小农经济遭遇冲击 C.重农抑商观念不断强化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解析,1,2,3,4,5,6,7,解析 据材料“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和“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可知宋代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故A项正确。,1,2,3,4,5,6,7,3.(商业政策的变迁) 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这样一条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清朝后期形成捐纳(买官)制度,买官成为商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途径。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以后中国社会( ) A.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

8、.商业已成为社会主导产业 D.科举考试逐渐失去吸引力,解析,解析 选拔官吏的规定和买官现象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商人急于提高社会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1,2,3,4,5,6,7,4.(城市化的进程) 数字中国2016:“江浙地区的工商业市镇,在宋代出现71个,明代达到318个,清代(1840年前)增加到487个。”就明清时期而言,与这些市镇相关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体现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市镇的经济职能专门化分工明显 C.位于经济繁荣、交通发达要冲之地 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高度发达繁荣,解析,1,2,3,4,5,6,7,解析 明清时期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推动了对外贸

9、易的高度发达繁荣”的说法有误。,1,2,3,4,5,6,7,5.(经济重心南移历程)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解析,1,2,3,4,5,6,7,解析 从材料“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江南经济得到发展,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放,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进一步”与

10、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因逃避战乱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故C项正确; 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2,3,4,5,6,7,6.(儒学思想的演变)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1,2,3,4,5,6,7,解析 据题干提示,孟子的主张可以通过A项和B项得以体现; 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

11、期的法家思想,故应排除; 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理论,故C项正确。,1,2,3,4,5,6,7,7.(近代前夜中国社会转型状况) 历史一般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研究历史可以采取不同的历史角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自宣宗(13981435)以后,很少皇帝能专注于国事,朝廷作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则被赋予浓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间的争执,强迫性地执行开明专制。当时的士绅官僚,习于一切维持原状,而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注重内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注重内省”

12、的相关史实。,解析答案,1,2,3,4,5,6,7,解析 依据明朝中后期历史从科技、思想以及绘画等艺术方面回答;,答案 史实:科技方面,科技成就如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巨著体现了总结性的特征,缺乏创新发展;思想方面,王阳明吸取佛教的观点,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发展心学;绘画艺术方面,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强调表示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即可),1,2,3,4,5,6,7,(2)你是否同意黄仁宇“停滞”的判断,请说明理由。,解析答案,返回,1,2,3,4,5,6,7,解析 属于观点评述题,同意材料中观点可以依据明朝中后期中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方面从消极方

13、面阐述“停滞”的观点,不同意材料中观点可以从明朝中后期经济以及思想领域出现新现象来评述作答。,答案 观点理由:只答观点不答理由的不给分,其他言之合理的可酌情给分。观点一同意“停滞” 政治:中国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答案,1,2,3,4,5,6,7,科技:中国科技缺乏创新,进入总结阶段; 思想:理学居于官方哲学,儒学走向僵化; 文化:八股取士,压抑了人才的选拔。(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不同意“停滞” 经济: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思想:明清之际李贽、黄宗羲等进

14、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具有早期启蒙和民主色彩。(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返回,1,2,3,4,5,6,7,联热点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热考点1 国家治理能力 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考点链接 (1)中央君权与相权之间集权与分权的制度创新。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治理之间制度创新与完善。 (3)历代重视立法与法律作用的举措。 (4)历代完善监察、廉政建设的努力与评价。 (5)趋向公平、公开、大众化的选官制度建设。 (6

15、)不断变革调整的经济、文化政策。,针对训练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解析,解析 分权之下各部门形成程序化分工,必然影响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 中国唐代分相权的目的是加强皇权,而不是以限权为目的,故B项错误; 中国唐代的三省权力相互制约,但最终集权

16、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不可能有权力的平衡,故C项错误; 唐朝的三省体制基本为宋元所沿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分权理论和英国洛克的分权理论为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奠定了理论基础,故D项正确。,热考点2 郡县治、天下安 新时期下,郡县治、天下安的核心内涵是地方各级官员在各自岗位上做出出色业绩,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发展的开路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形成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考点链接 (1)历代地方治理的制度创新、时代特点、发展趋势。 (2)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沿革。 (3)古代基层管理对现实的借鉴意义。,针对训练 “(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C.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隐患 D.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