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4课:《漫话清高》课件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599103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4课:《漫话清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4课:《漫话清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4课:《漫话清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4课:《漫话清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4课:《漫话清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4课:《漫话清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4课:《漫话清高》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论是丰富, 还是贫瘠; 无论是安逸, 还是磨砺 清高, 自是一种骨气, 默默的积蓄, 一旦憋足了气, 便突的炸响一个惊雷, 让所有庸俗的眼睛看明白 世间还有另一个洞天!,清高: 1、旧时指不慕荣利、洁身自好。 也指不愿合群、孤芳自赏。(辞海) 2、指人品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现代汉语词典),清高是什么?,漫话清高,金开诚,作者像,禅( )让 怪癖( ) 孤僻( ) 模( )式 恬( )淡 钟罄( ) 辅佐( ) 颍( )水 勾( )当 羡( )慕,注音:,shn,p,p,tin,qng,zu,yng,gu,xin,m,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第1节:释清高。 第2节:传说中第一个清高的人的事迹

2、。 第3节:清高与富贵无缘。 第4节:纯正的清高者陶渊明。 第5节:要享有清高之名,必须有才。 第6节:评定清高是相当严格的。 第7节:评定清高的标准是模糊的。 第8节:当代应如何扬弃“清高” 这一概念。,从 古 至 今 逐 层 深 入,漫话清高,谈古,论今,“清高”的概念:清白正直而又孤僻,“清高”与显贵、富贵无缘,清高的 模式,“清高”还需不平凡的本事,清高的评价标准,严格性,模糊性,“清高”的现实意义:市场经济中清高可持,课文回顾:,全文写了哪些人的事例? 文中人物都“清高”吗?作者对他们的态度与古人一样吗?说明了什么?,深入探究思考讨论,传说尧年老时因儿子不成器,便想找人继承他的王位。

3、有人推荐了隐士许由。他就亲自到河南登封县箕山里去拜访,几次皆未遇。有一天,尧到嵩山巡视,忽听得山上的茅屋中有人在弹剑作歌:“叹彼唐尧啊,独自愁苦。劳心九州啊,忧勤后土。说我明德啊,禅让易祖。我快乐啊,不看不顾。”尧知是许由,寻声而去,找到了许由,请他出山辅政,并要把帝位让给他。许由当晚就逃回了箕山。尧又追到了箕山,许由仍不从,并逃到颍水边,用颍水洗耳。这时,巢父牵着小牛来河边饮水,见状问其原因。许由说,尧要让他当帝王,玷污了他的耳朵。巢父说:“这都是你的不是。你若诚心隐居,何不到高山深谷藏起来?偏偏要到处浮游,高淡阔论,还用歌词去激尧帝。你在此洗耳,岂不把这清水河也洗污了!”许由自觉惭愧,就带

4、着妻子儿女南下,来到了九疑山,在一奇峰下的小溪旁,结庐隐居。,许由的故事,淘渊明四十一岁时放弃了彭泽县令的职务,回到了庐山山脚西南部的老家。不久他作了一篇归去来辞赋。在这篇文赋中,那种从囚笼中放飞而出的欣喜心情,三千里外,一千六百年后晰可闻见。考虑到几千年来中国众多士人对官场的渴求、眷恋、嗜爱以致于有种种不堪入目的表现,他对官场厌恶的姿态着实令人困惑。,陶渊明的故事,北宋著名诗人林和靖(9671028),曾在孤山北麓结庐隐居,他平日除了作画吟诗,还喜欢种梅养鹤,“梅妻鹤子”的传说即由此而来。林和靖一生写过许多吟梅诗,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了咏梅的千古绝唱。据说林和靖“种梅

5、三百六十,梅妻鹤子,余树,花既可观,实亦可售,每售梅实一树,以供一日之需”。他还养了一只仙鹤,外出游湖时,如果家中来了客人,家僮就开笼放鹤,他望见仙鹤飞于湖上,就知家中来了客人,就返棹回家。林和靖死后葬在孤山,传说他养的那只鹤也在墓前哀鸣而死。,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尊。 北宋林和靖 山园小梅,林和靖,在孤山的时间深处,彳亍(ch ch)着一个人。 这个人大约四五十岁,很清瘦。胡须在柔韧的西湖风里,斜斜地指着一个方向,衣袂也斜斜地指着同一个方向。于是,他和他身边同样清瘦、同样指着

6、一个方向的柳条一样,看上去非常的飘逸,而且固执。 当这个人从西湖北岸走过来,踏上西泠桥的刹那,如一只光洁的鸡蛋从蛋壳中脱颖而出,一切繁华的背景被他抛在了身后。他走下西泠桥,往左拐,沿着一条小道,慢慢踱到了孤山的东北麓。从此,这个人留在了孤山,这一留,就是二十年,一段“梅妻鹤子”的千古佳话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这个人就是北宋著名诗人林和靖。他生于钱塘(杭州隋朝之前称“钱塘”),原名林逋,从小资质聪慧,立志为学。成年后,游学于江淮间,以诗会友。他作诗填词、书法绘画,造诣精深,但秉性恬淡好古,无视富贵功名,不求荣华利禄,自题:“道着权名便绝交。”一生不出仕,连宋真宗都请不动他。,倪瓒(1301-137

7、4)元代杰出画家,字元镇,号云林,别号有牛阳馆主、萧闲仙卿等,以云林两字最常用,人皆称为云林先生。元锡梅里镇人。倪家富有资财,性情狷介,自幼好学。亦有记载说他性情敦厚,慷慨助人。清高绝俗,胸襟淡泊。家藏古书极多,尝筑清阁,收藏古代名人书画。他善画山水,初学董源,书画秀逸疏淡,工力极深,自成一家。,不食人间烟火的倪云林,倪云林的山水画,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境,汲黯(?公元前112年)西汉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字长孺。孝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即位后为谒者,并先后任荥阳令,东海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汲黯威武不屈,刚直不阿。太后弟武安候田蚡为丞相,仗势持骄,目空一切,朝臣来拜,多不为礼。汲黯对他

8、这种傲慢的态度,看不惯,遂与之亢礼,见而不拜。大将军卫青,其妹为皇后,人皆敬畏,而汲黯见他,揖而不拜。有人对他说:“自天子下尊贵莫过大将军,你为何见而不拜?”汲黯说:“以大将军之尊,而门有常揖者,表明他能降贵礼贤,这将使他的名声更加提高。”卫青闻后,对他更加尊重。 汲黯不畏权贵,敢于争而折。他指责丞相公孙弘是刀笔,汲黯的故事,吏” , “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以自为功”痛斥御史大夫张汤是“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当面斥责他们“怀诈饰智,惑君乱国的罪行。汲黯秉公事职,敢于犯颜直谏。一次武帝如集群儒说:“我欲振兴政治,效法尧舜,如何?”汲黯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怎么能效唐虞呢?”武帝听了尖

9、锐的批评,怒而罢朝。当时很多朝臣为他担心,纷纷劝他自爱保身,他慨然说:“天子设公卿大臣,不是为了匤正错误难道是专作阿谀奉承的吗?我既在其位,总不能只顾个人安危,见错不说,使皇帝陷于不义之地。”汲黯为官清正,廉洁奉公,死后家无余资,在封建祔官吏浊多清少的环境中他可谓一佼佼者。然而他多次直谏,廷争抗颜,又与权臣弘、汤不能相容,为此,弘、汤恨之入骨,常在武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武帝好大喜功,不分谷莠,对汲黯先施之以疏,后继之以贬,终被出为源阳太守,卒于任中。,公元前年,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苏武的手下参与一个刺杀事件,牵连到他,为了保持节义,苏武自杀未遂,反而使单于觉得苏武

10、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采用利诱威胁的各种办法想逼苏武投降。结果没有成功,单于只好把他送到北海边去放羊,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 一直到汉昭帝即位,苏武才联系上汉朝的使者得以还朝.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苏武牧羊,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 真卿为琅琊氏

11、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史可法是明朝末年的民族英雄。1645年4月12日,史可法冒雨赶回扬州,十万清兵在豫亲王多铎的统领下,将扬州城团团围住,虽身居督师高位,但他以身作則,严以律己,深受广大的军民尊敬和爱戴。后來,清军派人送來了攝政王多尔袞給史可法的劝降信,许予高官厚祿,许他一个富貴的未來。但史可法沒有妥協,沒有退让,明白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激战十二天后城陷,史可法拔刀自刎,血溅征衣,未绝被俘,拒降被杀。清兵屠城十日,遇难者达八十万人,这就是有名的“扬州十日”。,坚守气节的史可法,李白,孟浩然,

12、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 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鉴赏课文,问题: 在作者所例举的这些名人中,哪些属于真正的“清高”,哪些不是?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清高的样板,有些人则不行?作者心目中认同哪一类型的清高?为什么这么说?请用课文中的语言回答。,人物,原因,写作目的,作者倾向,许由,有君临天下的能力和机会,却不屑为人君,“清高”与显贵无缘,刻意回避显贵与富贵,将之与清高隔绝,一定要让清高与清贫与归隐划上等号,缺乏责任感。,人物,原因,写作目的,作者倾向,陶渊明 林和靖 倪云林,有才艺可做官,却不屑做官,“清

13、高”与富贵无缘,这种清高是一种心性使然,而又有自身值得清高的资本,作者较赞同。,诸葛亮 汲黯 苏武 魏徵 颜真卿 史可法,因做官不被评为清高,“清高”与富贵无缘,作者认为他们远非清高二字可比,李白,用世之心过于急切,缺乏恬退风度,清高标准严格,尽管李白不能算清高,但作者心目中李白有更值得推崇的地方,人物,原因,写作目的,作者倾向,孟浩然,求援救世之心明显,清高标准模糊,作者认为孟浩然理应成为清高的样板,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古时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清高”之人?,明确:清高与富贵无缘;有才艺,但不做官 .,问题: 作者对传统的“清高”看法有什么异议?,明确:“清高”算不上是一个重要的为人处世

14、的准则,更算不上是对一个人的较高的评价。,问题:文章花了很多篇幅谈了古人对“清高”的看法,其目的是什么?,明确:谈古论今,作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有点清高可使人失意时获得心理平衡;成功人士有一点清高可以使人清白正直,不利令智昏,这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作者认为“清高”在当代有什么积极意义?,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 、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卧松云:隐居。 、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清芬:指美德。,【韵译】:

15、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解】: 、违:分离。 、当路:当权者; 、假:宽假,优容的意思。,【韵译】: 这样寂寞无聊还有什么可待? 天天碌碌无为独自空手而归。 我想归隐山林去寻芳馨花卉, 但又珍惜友情不愿分手相违。 如今当权者们谁肯提携我辈, 世上要寻知音实在

16、寥寥无几。 或许今生今世命合空守寂寞, 还是回家关闭我的故园门扉。,人物,原因 一,原因二,许由,有君临天下的能力和机会,却不屑为人君,“清高”与显贵无缘,陶渊明,有才艺可做官,却不屑做官,“清高”与富贵无缘,作者对各人物的界定,林和靖,倪云林,人物,原因一,原因二,诸葛亮,因做官不被评为清高,“清高”与富贵无缘,李白,用世之心过于急切,缺乏恬退风度,清高标准严格,孟浩然,求援救世之心明显,清高标准模糊,汲黯,史可法,魏徵,颜真卿,苏武,10、市场经济条件下,清高还有必要吗?,(1)、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而“清高”的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反而有愈发坚挺之势。(2)、 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那么,保留一点清高的气度,也不失为一种精神的安慰,至少能减轻一点心理失衡。(3)、 在市场经济中发财致富乃至既富且贵的人,倘若能讲一点清,讲一点高,对自己,对别人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概念,清高自有在人类道德中存在的合理内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