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附word下载]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98271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亭送别》教案[附word下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亭送别》教案[附word下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亭送别》教案[附word下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亭送别》教案[附word下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亭送别》教案[附word下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亭送别》教案[附word下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教案[附word下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亭送别长亭送别教案教案 附附 wordword 下载下载 长亭送别教案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 14 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四丞相高会丽春堂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二)介绍西厢记剧情     (三)介绍长亭送别在西厢记中的位置、作用和本折中的字词。     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长亭送别是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

2、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 ,莺莺在长亭为他送别。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1)旦:女角。    (2)末:男角。    (3)洁:和尚的别称。这里指长老。    (4)回避:避忌,顾忌。   

3、 (5)做亲:举行婚礼。    (6)长亭:古代道路上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旅行休息用,常常是饯别的场所。     (四)介绍长亭送别三个场景    (一)奔赴长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二)长亭饯别: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    (三)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收尾     (五)分析莺莺感情经历的起伏变化。    &

4、nbsp长亭送别这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崔莺莺对张珙缠绵依恋,两人刚刚订下白首之约,就要劳燕分飞,莺莺自然是难舍难分,在送别之中,她满心装的都是离愁别恨之情,但这些离愁别恨在送别的前前后后也经历了一些      起伏变化。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崔莺莺的内心,体会主人公不同寻常的情感经历。      长亭之别正值深秋时节。在奔赴长亭的路上,碧空浮云万里,遍野黄花萎积,耳边可以听到西风疾吹,眼底可以看见北雁南飞,一种离愁别恨油然而生。特别是清晨看到经霜的叶子如同酒醉的容颜,一定是离人的血泪将它染红。此时此景,坐在车内的莺莺是一

5、种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注意滚绣球这支曲子。      一支曲子唱下来,有一种情反复吟唱,这就是“恨” 。首先恨相见得迟,莺莺与张生两情相悦,相见恨晚,要成佳配又每每遭变故;所以,莺莺的心中很不自在,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便是这恨的缘由。是说刚刚结束了相思,又开始早早面对别离。所以莺莺一路上恨柳丝长却系不住离人马,恨疏林留不住斜阳,恨一声人“去也”折磨得她身心交瘁。      长亭饯别的筵席上,老夫人安排大家入坐: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一桌宴席好似银河隔开牛郎织女,再加上长亭外也是黄叶纷飞,衰草萋迷,更加令人伤怀不

6、已。酒席上,张生无精打采“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张生这些蹙眉垂泪,长吁短叹,莺莺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其实,莺莺的心情又何尝好?“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夜,清减了小腰围” 。面对即将分别的恋人,莺莺唱出了一腔怨情。这怨情正是深情的痴语。请同学们一起看幺篇满庭芳朝天子这三支曲子。     幺篇是怨张生年少情薄,全不挂念数月来两人耳鬓厮磨的恩爱生活     满庭芳是怨供食太急,子母们当回避,分别在际,竟不能与张生举案齐眉,厮守片刻。   &nb

7、sp 朝天子怨美酒无味,清淡似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怨世间人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竟忍心“拆鸳鸯在两下里”      此时在宴席上,莺莺的内心有了一些变化,奔赴长亭的路上她恨两人聚少离多,让她从此后不得不独饮相思的苦酒,但随着筵席的进行,分别的时刻越来越迫近,眼前的张生又只是唉声叹气,所以此时的莺莺内心非常怨恨功名利禄拆鸳鸯在两下里。      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人终于要面对最后的分别。这一刻更是千头万绪,百感交集。但是,请同学们注意莺莺叮嘱张生的第一句

8、话和最后一席话。      第一句说,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最后一席话是“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在休似此处栖迟。 ”      这些叮嘱超出了一般的缠绵之情。这说明在莺莺的内心隐隐有一种忧虑。因为张生得中与否都是对他们爱情的巨大考验:如果落第,老夫人不会承认这个白衣女婿;如果得中,张生又极可能成为高门望族的择婿对象;如果张生不是忠厚至诚的君子,那么,莺莺弃妇的命运就是不可避免的。应该说这种怕被抛弃的心

9、理是当时女子很普遍的心理,只不过两情相悦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暂时忘记,一旦别离在即,它就会凸现出来让人不安,莺莺是一个多情的女人,自然也不能例外。所以最后分别时,莺莺的内心又凭添了忧虑。      送别张生,莺莺懒上车儿,此时的心境又怎样?“便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是说凡是人间可经历的离愁别恨现在都填满了莺莺的胸膛。看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怎一个“恨”字了得?怎一个“怨”字了得?实在是言语无法传达了。      好,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来总结一下长亭送别一折,莺莺的感情经历了那些变化? &nb

10、sp  (表面上)恨怨忧    (实质上)依恋      总之,在莺莺心中, “情”字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这种“情”字当头在当时具有闪光的思想。由于长亭送别中,王实甫塑造了具有叛逆意识的崔莺莺的形象,这就使王实甫的西厢记比以往的“崔、张”故事都具有新意。下面我们先简要地了解一下关于西厢记故事的演变情况。     “崔、张”的爱情故事最早见于唐朝元稹的莺莺传 。写莺莺虽然主动偷食禁果,却无力逃脱弃妇的悲惨命运。传奇的结局写张生自诩“善补过者”

11、 ,实际上是为自己“始乱终弃”找借口。在小说中,莺莺没有什么反抗。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把莺莺对张生的爱与“报德”联系在一起。这样就把年轻人越轨行为写得合乎礼数。爱情就有了杂质。      只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写莺莺只知一个“情” 。特别是长亭送别这一折,莺莺对“情”字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所以说西厢记在主题思想上是远远高于从前的两部作品。 西厢记的主题是“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这就是说爱情才是婚姻的基础,只要男女间彼此“有情” ,就应该让他们同偕白首;而一切阻挠有情人成为眷属的行为、制度,则应

12、受到鞭挞。      作业:(1)熟读全文,选择喜欢的曲子背诵。          (2)说说长亭送别中有哪些曲词反映出莺莺珍视爱情,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鉴赏曲词,分析艺术特色     西厢记流传至今,广为传颂,不仅因为它提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还因为它“词句警人,满口余香”的艺术语言。下面我们从两个角度作一点鉴赏。     (1)从“情、景

13、、 ”的角度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情、景、境交融得极出色的一折。莺莺的离愁别情与不同环境中的特殊景物融合在一起就营造出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下面请同学们看端正好和一煞这两支曲子端正好一曲,是莺莺乘车去长亭时唱的,为我们展现一种非常开阔的境界。头上是一方青天,脚下是一片菊花地,境界是如此的空旷,人站在其中,一定会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无依无靠、空荡荡的孤独。这支曲子,莺莺唱到碧云、黄花、西风、归雁、霜林这些深秋之景,而这些深秋之景中,最惹人愁思就是霜林,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它让人联想到莺莺的血泪在一夜之

14、间将枫林全部染红。所以此时的霜林已经不是普通的霜林,它已经成为莺莺愁思的见证。这一支曲子将途中之境、深秋之景、离人之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一煞一曲,写莺莺目送张生离去,青山无情,挡住了送行人的视线,疏林不与人方便,没有挽留住斜阳,一骑绝尘去,转山坡,穿疏林,熟悉的身影在淡烟暮霭中依稀可见。分别后陪伴莺莺的只有冷清清的斜阳,秋风掠过禾黍,飘来声声马嘶,都撕裂了莺莺的心。这一曲描写的是四顾无人的郊外之境,又时值黄昏,因而这比端正好中途中之境更见凄凉。 “青山” 、 “古道” 、 “夕阳” 、 “烟霭”不仅是这种自然环境下特有的自然景象,同时它们也都是传情寄恨的载体。而且这一支曲子通过时间的变化,写出

15、了莺莺对张生的痴情:那种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之情。这一曲又是情、景、境的高度融合。     (2)从“曲、词、意”的角度    西厢记是一部杂剧,以唱为主,由于古代的音乐没有音响资料流传,因此宫调的问题就成为曲学的难点。现在,我们只能从一些文字记载来揣测唱腔的风格。那么什么是“宫调”呢?      宫调是音响的高低组成的调式。古代音乐有七声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 ,余称“调” ,合称“宫调” 。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 ,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

16、、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 。 长亭送别用正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正宫的声情是“惆帐雄壮” 。可见长亭送别这一折的音乐应是惆怅的、悲壮的。      上面我们说了宫调,下面我们说一说曲牌和曲词。曲牌就是曲的名称。比如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等等,曲词是按照一定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一般要压韵,讲究对仗。     西厢记的曲词历来被人称道。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 长亭送别这一折又尤其突出。      首先,曲词熔炼了很多古典诗词,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