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7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97691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7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7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7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7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7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之战》教学设计_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之四张晓华 科 目 语文 课 题 17、赤壁之战教 师 张晓华 年级 五年级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3、德育目标: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4、创新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战局,从战役的具体过程当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学情分析 (一) 教材分析赤壁之战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

2、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这一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也为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基础。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记叙了战役的经过。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着重叙述了火攻这一仗是怎样打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二)学生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读书的能力,通过自学读书,讨论交流,查找资料,易于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确定五点 重点:了角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体会赤壁一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

3、的条理。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当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德育点:通过了解战事的全过程,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创新点:找到自己读懂之处,谈出自己的体会。空白点:阅读思考:“为攻分哪几步进行的?”理解火攻实施过程当中哪些要素是不可缺少的,这些要素哪个先,哪个后。教 具 电脑 幻灯片主要技术 留空白、激发创造性思考与想象、启发引导技术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一、 导引目标1、师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要求同学们听后抒发感想。2、板书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激发兴趣1、 聆听歌曲,品味歌词,抒发感受。 2、朗读课题

4、,说出自己的了解。二、创设条件1、速读课文,要求:强化效率感,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短时间内掌握主要内容。2、精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借助工具书解决,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及进一步解决问题。 自主参与1、集中注意力,不回读,抓主要内容。 2、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扫清本课的学习障碍。三、组织研究1、 组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2、引导思考:火攻的计策是谁提出来的?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一计策?3、进一步追问:曹操为什么要把船连在一起呢? 体验发现1、接受摸底测试,自检自己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找出相应的段落,读读画画重点词句。3、找到第二自然段,画出重点内容

5、,体会写法上的简练得当。四、引导创新1、引导讨论:曹军坐不惯船,为什么又非“渡过大江”不可呢?2、提问: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3、阅读思考:“为攻分哪几步进行的?”理解火攻实施过程当中哪些要素是不可缺少的,这些要素哪个先,哪个后。4、引导学生根据“写信骗曹操,借风赴曹营,点火烧曹军”的顺序复述火攻的具体步骤。 应用实践1、小组讨论。2、明确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写作顺序。3、讨论明确火攻的步骤。4、复述整个课文,明确中心,积累语言。五、反思小结1、游览全文,对照板书,从整体上明确写作顺序。2、 背诵喜欢的段落。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巩固提高1、明确写作顺序。2、练习背诵喜欢的段落。3、积累语言。六、研究性作业:读三国故事,召开故事会,讲三国故事,评出“故事大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