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90010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教学设计_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姚友勇 教学设想 文章记事详略安排得当,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注意积累重点字词,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可直接从对左传的介绍开始谈起,引出齐鲁长勺之战,以引入新课教学。二简介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1 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 ,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

2、散文著作。2。相关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 685 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三、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其中字词的读音。读后引导学生解决字词读音。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刿(gi) 间(jin) 褊(bin) 帛(b)孚(f) 辙(zh) 靡(m)四、学生自由

3、散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学生齐读后,-教师注意及时指出学生朗读的优点和不足,特别注意指出学生在句读方面存在的问题。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学生朗读全段。2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文句的意思,并标注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句。3采用学生自由提问的形式,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注意重点的字词,如:(1)曹刿请见:曹刿请求面见。(2)肉食者鄙:当官的目光短浅。(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牺牲玉帛,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如实反映。(4)小信未孚:小的信用不能使鬼神信服。(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详细审察,但一定按照实际情况处理。(6)忠之

4、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忠心尽力为人民办事。可以凭借这点一战。作战时请让我跟您同往。4依次思考如下:(1)“十年春”指的是哪一年?此句中解释为“讨伐”可以吗?(2)此时的曹刿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他为什么要去拜见鲁庄公?(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要求学生学习筛选信息,只要找准相关句子,这两个题目很容易解答。5提问: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热爱自己的祖国,深谋远虑。六、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这一段。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段。学生翻译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翻译错误,并提醒学生注意本段的重点字词,以加深

5、印象。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长勺:在今山东莱芜东北。驰之:之,音节助词,没有实际意义;驱车追赶。辙:车轮行过的痕迹。轼:车前的横木。4学生思考讨论:(1)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2)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学生讨论后明确:选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 ;“鼓” ,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 ,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5学生记

6、忆并背诵第二段。七、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二段,并导入新课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段。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疏通字词意义。3以口头考查学生的形式,强调重点词句。注意以下重点词句:既克:既,已经;打了胜仗后。夫战:夫,句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一鼓作气:鼓,名词作动词,击鼓。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惧有伏焉:焉,指示代词,意为“那里” 。4思考:(1)这一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一段写了曹刿论述了取胜的原因。5学生记忆并背诵第三段。三、学生再次默读全文。思考1从本文来看,你认为曹刿是一

7、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讨论后,先指名几名学生发言,然后归纳: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 “民从” ,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 “民从” ,具备了这个条件, “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这些人识见鄙陋,就包括考虑不到这点。二、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

8、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写道:“春秋时候,鲁与齐战” , “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 , “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 2归纳中心思想。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3题目为“曹刿论战” ,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 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 2 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 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4归纳写作特点。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 1 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 3 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四、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