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四世同堂》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56575041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舍《四世同堂》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老舍《四世同堂》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老舍《四世同堂》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老舍《四世同堂》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老舍《四世同堂》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舍《四世同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舍《四世同堂》(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舍四世同堂,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作品简介,创作历时5年,全书一百章,80余万言 分三部: 惶惑、偷生、饥荒 也称:小羊圈、偷生、事在人为 历程 :惶惑和偷生是学于抗战期间,饥荒写于抗战胜利后赴美讲学期间 1949年在美国出版节译本,书名为黄色风暴 1982年终为中国读者所知,小说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

2、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小说背景-小羊圈胡同,小羊圈胡同是老舍的出生地, 以它为作品的背景寄托着作 者的家国之痛 “它没有格局。院子是东西长 而

3、南北短的一个长条,所以南 北房不能相对;假若相对起来, 院子便被挤成一条缝,而颇像 轮船上房舱中间的走道了。”院 子里还有一棵枣树。,小说人物,祁老太爷:代表着清朝人。一脑子的中庸之道,主张一切事情“忍”为先。 祁天佑(太太):代表着清朝与民国之间的人。一个正直的生意人,一个总以“和气生财”为宗旨的人,因不忍于日本人“我是奸商”的侮辱而选择跳河自杀。 老大瑞宣:纯粹的民国人。与祖父在年纪上只差四十岁,而在思想上却相差有一两个世纪,是四世同堂的顶梁柱;是一个想革命而不能革命的人;知识渊博,懂英语,为谋生而屈于英国府作事。也因之被日本人带入狱一次,后配合老三搞地下工作,敢于承担大事,时时忧国,是本

4、书真正的主角。,老二瑞丰、蓝东阳、冠晓荷(丁约翰):瑞宣眼中的一群最无聊的人。除晓荷外,他们都曾有过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正如书中所说:“他们丑,脏,无耻,狠毒,他们是人中的垃圾,而是日本人的宝贝”,是由日本的“支那通”鉴定的超等顺民;他们敢于巴结日本人,他们敢于落石下井,特别是瑞丰,在老大入狱时,竟能心安理得的离去,无不使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三瑞全(高弟):活力的象征,希望的所在。敢于反抗日本人的中国人的代表。其勇敢,机智,果断和日渐的成熟,使每个中国人都感到激动和欣慰,虽然他只出现在故事的一前一后,但他抗战的身影却始终伴随着我们,直到胜利。 钱默吟:由诗人演变成战士,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痛

5、苦。虽己年逾花甲,却仍奔忙于抗日的活动之中,其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毅力,让人自惭形秽。如果在现实中碰到这样的一人,我想你一定会自觉地向他敬礼。,大赤包(招弟,胖菊子):乱世中崛起的一条母狼。她的独挡一帜,她的雷厉风行,使人佩服;她的狠毒,她的阴险绝不亚于西大后。如果有霸主的话,她就是北平城天字第一号的女霸主。 李四爷(白巡长,长顺):一个“喜欢”办丧事的人,不过,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不能缺少这样乐于助人的人,可悲的是,到最后他不能替自己办丧事 。 人力车夫小崔:代表下层市民的反抗意识。对敌人没有丝毫的糊涂认识,决不与汉奸同流合污,决不给他们一点方便,最后被无辜的杀害。,小说的特色,时间跨度长

6、空间范围广 塑造人物形象多 浓厚的文化反思色彩,浓厚的反思色彩,作为小说中心的祁家,实质上就是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祁老者引以自豪的四世同堂正是传统家庭伦理的理想结构。四世同堂是传统中国人的家族理想,是历来为人们所崇尚的家庭模式,也是祁老人惟一可以向他人夸耀的资本。他尽一切可能去保持这个家庭的圆满,享受别人所没有的天伦之乐,因此,他对祁瑞宣未经他的允许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满,对瑞宣在中秋节日驱逐瑞丰不以为然,对儿子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杀深表愤怒,对孙女被饥饿夺去幼小的生命义愤填膺,他在忍无可忍之际终于站起来向日本人发出愤怒的呐喊,然而一旦抗战结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过的苦难,对他的重孙

7、小顺子说,“只要咱俩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这把年纪,当你那个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作品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中国人这种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态,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国人不论怎样人口众多,也不管体格如何健壮,最终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与看客。,小说主题思想,四世同堂是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昭示着古老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无畏气概。他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 小说真实反映了北平人在外族侵略者的统治下灵魂遭受凌迟的痛史,剖示了他们封闭自首、苟且敷衍、惶惑

8、偷生的思想精神负累,并进而对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态进行了清醒透彻的反省。,四世同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这种理性的反思又与作者情感上对家族伦理的眷恋之情相伴随。作者理性与情感上不同的审美选择又决定了其对小说中正反人物不同的审美态度,这在某种程度上一方面增加了作品的审美效果,同时又带来了一定的艺术局限。 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表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仅在于其经济的发达、武器的先进,而且还取决于该民族普遍的社会心态。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为什么却遭受日本人的侵略,这不能不引起包括作者在内的知识分子的深刻反省。老舍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灵魂的五四传统,他把

9、造成国人性格懦弱、敷衍、苟且偷安的思想根源指向传统的北平文化,而整个北平文化又是以家族文化为基础的。因此老舍在作品中便集中地审视了中国的家族文化,对其消极性因素进行了理性的审视与批判。,小说以明确的批判意识揭露了浮游在 北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 析。 四世同堂展示的四世同亡的悲剧所触发的哀痛,使作者感慨深沉,又于深沉中见激愤,愤懑中透出傲然正气和壮烈情怀。,小说的评价,老舍的四世同堂不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出版的最好小说之一, 也是在美国同一时期所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美国星期六文学评论在许多西方读者心目中,四世同堂的作者老舍比起任何其

10、他的西方和欧洲小说家,似乎更能承接托尔斯泰、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巴尔扎克的“辉煌的传统”。-著名评论家 康斐尔德 四世同堂叙写了我们民族深重的灾难,处处流露出国家残破的刻骨之痛和“笔尖上能滴出血与泪来”的艺术风格,在这里,对苦难年代中的社会动向的表现是真实的,偷生就是自取灭亡的思想主题由于小说的标准色彩和抒情气氛而更为突出。-中国文学史,电视剧四世同堂,电视剧四世同堂,共28集,北京电视剧 制作中心录制。1985年8月16日至9月9日在 中央电视台播出。根据老舍同名长篇小说改 编,林汝为(执笔)、李翔、牛星丽编剧。林汝 为总导演。史可夫、蔡洪德、史宪富导演,梁世 龙、邢培修、王晓辉摄像。创作集体获广播电影 电视部授予的特别, 作品获第六届(1985年度) 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 特别奖。该剧较忠 实地再现了原著的思想内蕴 和悲剧意识,人物形 象丰满、生动、深刻。北平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 的祁老太爷一家和他的街坊们,在民族存亡的危 急关头和侵略者占领 时期表现出来的双重性格, 即不甘屈服的民族气节和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封闭、 愚昧、妥协、敷衍、无聊、自私等社会心理中的 陈腐部分引人深思。时逢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播 出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因其深刻的思想 性和高度的文学性引起强烈反响,一时成为社会 舆论的中心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