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说课稿《听听那冷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65466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说课稿《听听那冷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说课稿《听听那冷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说课稿《听听那冷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说课稿《听听那冷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说课稿《听听那冷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说课稿《听听那冷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说课稿高一语文说课稿听听那冷雨听听那冷雨了解高抬腿跑有利于改进大腿前摆不够的错误动作,后蹬跑有利于改正后蹬不充分、坐着跑的错误。在运动场上设置高抬腿跑区、后蹬跑区、技术探索讨论区,学生根据老师、同学的反馈及自己了解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区域。体育教师在探讨研究区随时和学生探讨其他练习方法并解释合理性。三个区域同时进行。一、说教材听听那冷雨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选为“山水神韵” ,作者从大自然的景物中获得心灵的韵味。本篇承接着上文赤壁赋古文的经典,开启着下文再别康桥现代诗的浪漫,是一篇富含神韵的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能理清文章的“形” ,也就

2、能把握住文章的“神”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也都明确规定,高中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所以本篇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文章的借景抒情的特点”是本篇教学的难点。本文的语言优美,深情,富含古韵,而文章的语言又是体现文章主旨的基础,所以“熟读文章,找出精美句子进行评析,体会语言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关于初中语文说课稿亲爱的爸爸妈妈 ,欢迎大家借鉴!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

3、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我”与小红车主人的“打电话”这部分内容,我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而感悟出诚实与信任的可贵;再进一步地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二、说教法课件展示林中一年四季的 4 幅插图,学生说图意,感受森林景色的美丽,学生喜欢哪一幅就说哪一幅。(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真正要让语文的教学课堂由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学生

4、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本课以电化教育辅助实施情感教学法。语文教学不仅是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运用电化教育优化演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帮助学生进入和理解意境。出色的朗读,和谐的音乐伴奏,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案或图画,这些做法都是强调情感的作用,以情感启迪人的思维。在进入本课之前,用电脑出示资料图片配合教师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播放和谐的音

5、乐,教师范读精彩段落。文配以图,文配以乐,创造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三、说学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弘扬人格精神,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学生不是作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动地走上主体位置,而是教师把他们当做主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在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出自己心中的“冷雨”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谁的画更符合文章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做简单的启发和引导。以图带文激发兴趣,以图带文加深理解,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景抒情的特点。另外,熟读文章,深挖教材蕴含的艺术美、思想性,是学生

6、逐渐明白文章的感情是通过“冷雨”这一形象表现出来的,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四、说教学程序首先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内容,然后思考:看看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有什么感悟接着让学生评价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能否说说他们所能感受的自然的美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本课的教学过程如下:1、结合资料图片介绍时代背景;2、播放音乐朗读课文,创造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学生熟读文章,体会文中 “冷雨”实写和虚写的语句,学生回答问题;4、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心中的“冷雨”图;5、分组讨论谁的图更符合文章的意境;6、小结文中所体现的意境,或概括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7、布置学生作业,及时总结,预习下节再别康桥及时迁移本节课的文学鉴赏能力。山中访友是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三单元的第3 篇课文。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优美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