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564331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 2 节,本节内容是图形 变换的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承接“轴对称”和“平移” ,旋转也是现实生活中 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 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 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似)进行图案 设计打下基础。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 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丰富内涵。二、教学目标及教法、学法分析:二、教学目标及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

2、过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含义, 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说理能力; 了解观察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情感目标:体验和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究性,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 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基于教材特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为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制 定教法、学法如下: 1.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原则,在为学生创造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引导 学生自主思考、交流、讨论、类比、归纳、学习。2.借用多媒体课件与实物辅助教学,力求使每个学生

3、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既满足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探索欲望,又排除学生许学习几何方法的缺乏,和学无所用的顾虑,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与进步三、教学过程设计: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引出课题“生活中的旋转” 。(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并介绍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2)大风车的转动;(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4)汽车上的括水器;(5)由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图案(设计意图:数学来自于生活,播放动画生动形象)第二环节:出示学习目标并解读:第二环节:出示学习目标并解读:第三

4、环节第三环节 探索新知,形成概念:探索新知,形成概念: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逐步引出“旋转的概念”及“旋转的性质”旋转的概念: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称为旋转方向,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旋转的性质:旋转的性质: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_和_;、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_沿相同_转动了相同的_;、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_,旋转角_;、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设计意图:播放动画探讨知识点,直观形象,探讨性质设计填空题,有引导启发的作用,教学

5、效果特别好)第四环节: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第四环节: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我来说我这节课的收获吧!我还有疑惑,说出来大家帮帮我,我可不想掉队哟!第五环节:目标检测:第五环节:目标检测:分层设计(基础题、提高题,中考题),由易到难,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第六环节:学以致用,设计图案。第六环节:学以致用,设计图案。让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升了学习的层次设计。四、教学设计反思四、教学设计反思本设计力图: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具体设计中突出了以下

6、构想:(1)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首先播放一组生活中熟悉的体现运动变化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2) 过程凸现,紧扣重点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旋转性质得到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首先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并及时反馈。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 动态显现,化难为易教学活动中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打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了他们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的、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4) 例子展现,多方渗透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俗易懂,本节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