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定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562419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定稿)(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强文化自觉自信,武汉市第十九中学 雷 逸,第一部分 试题回顾 (文化生活部分),近年新课程卷试题概览,试题特点,试题取材多样,结构稳定; 内容主题鲜明,突出主干; 设问指向明确,层次清晰; 注重能力导向和价值引领。,第二部分 热点探究,一、文化交流 :“引进来”与“走出去”视角1:“一带一路”复兴城市荣光:文化互鉴,交流交融视角2:马克思主义重构中国现代文化:文化交融与发展 二、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视角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角2:完善文化体制机制,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三、文化功能:“以文化人”与“搭台唱戏”视角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2:开展“中

2、国文化年“活动,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经典试题,一、文化交流 :“引进来”与“走出去”,2015届高考备考文化生活部分需要重点关注的主题及话题,视角1 :“一带一路”复兴城市荣光:文化互鉴,交流交融 例1(2014届武汉2月调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

3、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2013年5月14日,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的2013年“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是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近年来,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整体进展顺利,双方积极派团参加在对方国举办国际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既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为中国人民了解阿拉伯文化起到了媒介作用。,命题意图与复习

4、建议,选择材料:丝绸之路;中阿文化交流 考查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究问题 考查知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考查理由: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一直是39题命题的重点 教学建议: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可以按板块加以整理,(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解析】本题采用关系论证类设问,考查学生运用具体知识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分析丝绸之路(A事项)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B事项)的意义。丝绸之路既是商品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传播之路。,丝绸之路,各类商品贸易,蕴含在商品中的文化交流,科技、宗教、艺术等

5、,文化在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中外文化 交流与发展,【参考答案】 丝绸之路繁荣了商业贸易,有利于促进商品中蕴含的文化在不同地区及国家之间交流与发展;丝绸之路促进了科技、宗教、艺术等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开展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举措的依据。,【解析】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将材料信息与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建立联系。开展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带动了两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阿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民众的参与,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作用;文化交流活动丰富了

6、民众的文化生活,发挥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参考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反映时代的要求,促进文化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中阿文化交流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发挥了民众的主体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中阿文化交流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国外求学、旅游或经商,他们往往会感受到当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甚至冲突。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应该怎么样处理好这种文化差异甚至冲突?,【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探究类试题

7、。相对于一般性探究类试题,这类试题没有明确回答问题的理论依据。解答这类试题,需要依据材料和设问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寻找回答问题的理论支撑,再将理论演绎于具体实践中。从历年高考试题的答案看,探究的结论并不拘泥于教材理论,都是对基本理论的具体演绎,这正是这类试题的难点所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构建答案时需要将上述要点演绎于材料提供的话题中去。,【参考答案】 主动了解当地文化,尊重当地文化,做到入乡随俗;(

8、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演绎) 自觉遵守国际社会的文明规则;(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演绎) 积极介绍中国文化,增强当地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学会换位思考,求同存异。(是“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的演绎),时政连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三重内涵,经济内涵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一带一路”的经济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以及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有利于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从经济转型升级角度看,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 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将政策重心放在

9、中西部地区,有利于增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动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安全内涵主要立足点在于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并不涉及政治、安全等敏感领域,但从客观效果上看,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打击三股势力、营造和平相处的国际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角度看,有利于实现我国资源、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同时也为保障海上资源能源运输线的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对三股势力的预防、打击标本兼治,为维护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看,在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注重平等协作、合作发展,这有利于消除国际社会对我国发展壮大

10、的担忧和疑虑,为我国的和平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人文内涵我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将“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经济、文化、商贸友好交流传统继承下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含义,为各国间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扩大各国科技合作、密切人员往来,为中国及沿途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 “一带一路”为加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间的人文交流和相互理解、消除彼此的隔阂与误解、增强尊重互信、共创人类文明繁荣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声音:宣扬国家意志,消解认识误区,增强民众认同 1: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4年6月5日)

11、2.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存根本差别 3.专家建议:“少谈生意多讲文化”; “从政府走向民间”,视角2:马克思主义重构中国现代文化:文化交融与发展 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的伏尔泰甚至号召西欧向中国学习。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而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统治的末期,经济、政治日趋落后,“西学东渐”形成热潮,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系统地把西方的经济学、政治学等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与中国革命与建设

12、的实践相结合,同时与中国本土思想资源在观念上的交锋、碰撞、对话与沟通,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提升,充分“激活”了传统文化中仍有生命力的内容,使其通过转型而获得了新的生存形式和生命活力,同时,通过中国化重新塑造自己的结构和形式,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与中国文化熔为一体。,(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出现从“中国热”到“西学东渐”文化现象的客观必然性。 【参考答案】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从“中国热”到“西学东渐”,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由盛而衰,西方资本主义由弱到强的反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

13、合,是文化发展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从“中国热”到“西学东渐”是东西文化交流、传播、借鉴和发展的过程。,(2)结合材料二,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通过中国化重新塑造自己的结构和形式,体现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提升,充分“激活”了传统文化中仍有生命力的内容,使其通过转型而获得了新的生存形式和生命活力,体现了坚持辩证否定观,实现继承与发展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相结合,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在全球化

14、时代,中外文化相互激荡,外部挑战与内部困扰使得我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我国维护文化安全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为维护文化安全提供物质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坚持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发掘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等等。,例22014福建卷(节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材料一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15、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一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例1第3问的变式题)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属于措施类题目。这是新版文化生活教材的内容,也是今年的新增考点。结合材料,从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等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

16、践,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例1第2问的变式题) 【参考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正确总结。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化了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强大思想武器。 【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和运用。首先要对这一原理的内容进行分解,即“物质决定意识”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两个方面,然后把这两个方面与材料中的信息结合分析即可。,经典试题,二、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1.传统思想: “民本”“德政”“和谐”“天人合一”; 教育思想 、 法治思想、传统家风、宗教文化 2.传统习俗:传统节日及习俗 3.传统建筑:园林艺术;建筑文化 4.文学艺术: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 5.科学技术:中医药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农学;服饰、丝绸、瓷器文化等 6.文物古迹:莫高窟、汉阳铁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