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综合训练、提升能力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443500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5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综合训练、提升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物理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综合训练、提升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物理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综合训练、提升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物理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综合训练、提升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物理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综合训练、提升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综合训练、提升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综合训练、提升能力(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查漏补缺 综合训练 提升能力 2006年高考理综物理第二轮复习建议北京教考科学技术研究所 潘爱国,一、近年理综物理试题特点简要分析: 特点之一:反映了时代的特点,突出了时代主题 。 (1)题型、题量和试卷结构稳定。 (2)继续突出了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题目不偏、不深、不怪。 (3)难度稳定,整体呈下降趋势。 特点之二:兼顾了大学选拔新生和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两方面的要求 。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性质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突出了能力的考查,加大了中等难度题的分量,提高了整体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例:05年全一25题图1中E为电源,电动势=27V,内阻不

2、计。固定电阻R1=500,R2为光敏电阻。C为平行板电容器,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极板长L1=8.010-2m,两极板的间距d=1.010-2m。S为屏,与极板垂直,到极板的距离L2=0.16m。P为一圆盘,由形状相同、透光率不同的三个扇形a、b和c构成,它可绕轴AA转动。当细光束通过扇形a、b、c照射光敏电阻R2时, R2的值分别为1000 、2000 、4500 。有一细电子束沿图中虚线以速度v0=8.0106m/s连续不断地射入C。已知电子电量e=1.6 10-19 C,电子质量m=9.110-31 kg。忽略光束的宽度、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时间及电子所受的重力。假设照在R2上的光强发生变化

3、时R2阻值立即有相应的改变。(1)设圆盘不转动。细光束通过b照射到R2上,求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2)设转盘按图1中箭头方向匀速转动,每3秒转一圈。取光束照在a、b分界处时t=0,试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随时间的变化图线(06间)。要求在y轴上标出图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值。(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按画出的图线评分。)yR2 R1 C SoE L1 L2,y /10-2m 2.0 1.0 t/S 0 1 2 3 4 5 6 图2,点评: (1)此题放在物理试题的最后,题目的文字就有四五百字之多,加上图象,共有八百

4、多字符; (2)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稳衡电路及动态分析、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平行板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类平抛运动、光敏电阻等; (3)考查的能力有:阅读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计算与推理能力、运用几何图形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等; (4)此题虽然有一定的综合性,但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它并不可怕,其核心就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问题。,特点之三:稳中有变,稳中求新。 (1)题型的变化:05年开始,全国理综物理试题单选改为不定项选择,这是一个最明显的变化。(2)图象问题多:(3)试题的情景和设问方式有所创新: 如全一19题从熟知的矩形线圈切割磁感线改为梯形线圈切割磁感线;通过定量计算

5、后的作图等。 (4)没有跨学科的综合:特点之四:反映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潮流,二、05年全国卷与北京卷物理试题考点分析: 1、试卷结构分析: 全国卷一:选择题 实验题 论证、计算题 总分 力学:14、16、18 22(1)(5分) 23(16分)、24(19分) 58 电磁学:19、20 22(2)(12分) 25(20分) 44 热学:21 6 光学:17 6 原子物理:15 6 全国卷二:选择题 实验题 论证、计算题 总分 力学:14、18、19 22(1)(5分) 23(16分)、25(20分) 59 电磁:20、21 22(2)(12分) 24(19分) 43 热学:16 6 光学:

6、15 6 原子物理:17 6,全国卷三:选择题 实验题 论证、计算题 总分 力学:14、20、21 22(1)(5分) 24(19分)、25(20分) 62 电磁:16、17 22(2、3)(12分) 23(16分) 40 热学:19 6 光学:18 6 原子物理:15 6 北京卷:选择题 实验题 论证、计算题 总分 力学:17、19、20 23(16分)25(力电综合20分) 约54 电磁:18、21 22(18分) 24(力电综合18分) 约48 热学:14 6 光学:15 6 原子物理:16 6,2、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四套试卷共涉及到考纲17个单元中的16个单元,只有第12单元“电磁场和电

7、磁波”未涉及到。每套试卷考查的考点大约在2125个,四套试卷共考42个主要考点,有较强的互补性。 全一:6、7、10、12、17、21、24、29、30、31、38、45、51、58、60、63、69、76、78、91、111、116、126等; 全二:6、9、10、17、21、24、26、28、29、38、45、51、56、69、78、91、99、103、113等; 全三:9、10、12、13、17、21、26、31、38、45、58、62、63、69、76、103、113等; 北京:6、7、10、12、21、24、25、26、28、34、38、41、46、51、56、68、78、82、83

8、、90、96、97、99、108、127等。,结论:(1)每份试卷涉及的考点不超过25个,给高考研究工作留下了巨大的空间。(2)每年必考的考点: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能量守恒、匀变速直线运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等。(3)“得力学者,得天下”基础知识。,三、2006年理综考试大纲修订情况的分析1、继续坚持分学科的方式; 2、“命题指导思想”更名为“命题要求” ,且表述方式有所变化;3、题型示例部分,增加了一些试题 ;4、没有实质性的修订。 四2006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命题方向性预测 1. 形势分析(摘录于教育博客苑) (1)2004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将各学科的考试说明改为了

9、考试大纲,考纲与教学大纲各自独立;同时全国卷试卷结构作出了重大调整组卷的排序方式为卷生、化、物,卷物、化、生。,(2)2005年首次根据不同的考试要求分别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命题省市制定了对考纲的相应说明(考试说明)。考纲中能力要求出现了重大变化理、化、生综合在一起的能力要求被分解回归为各学科的能力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考试说明对试卷题型作出了重大调整物理选择题由单选变为了不定项选择。 (3)200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首次为“文综/理综”命制了四套全国试卷,2005年为“文综/理综”命制了三套全国试卷,全国卷的“区域化”特征凸现。 (4)2004年在11个省市大规模的进行了分省命题的尝试,2005

10、年进一步推广为14个省市。2006年又增加了四川等省。 (5)2005年高考考生的增长比例首次大大高于高校招生增长比例,2006年这种情况还将延续。 (6)高中课改在风雨飘摇中放慢了激进的步伐。,结论:高考命题的“五不”原则:不泄密、不出错、不超纲、不创新、不出彩 。 2、个人预测:(仅供参考)(1)继续突出一个“稳”字;题型、题量、试卷结构基本不变;突出主干知识,兼顾非重点知识这一方向不变;难度系数基本不变; (2)加大创新力度 情景设置: 信息提供的方式 :,例:一物体沿一木板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上滑,它能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与木板对地的倾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图中最低点P的坐标。,例:2004年1月25日,继“勇气”号之后,“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再次成功登陆火星在人类成功登陆火星之前,人类为了探测距离地球大约3.0 105 km的月球,也发射了一种类似四轮小车的月球探测器它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行走,且每隔10 s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探测器上还装着两个相同的减速器(其中一个是备用的),这种减速器可提供的最大加速度为5 m/s2某次探测器的自动导航系统出现故障,从而使探测器只能匀速前进而不能自动避开障碍物此时地球上的科学家必须对探测器进行人工遥控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