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442676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整理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和审查要点(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 技术要求 审查要点 项目报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技术要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编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编制 预算编制基本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成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第一部分 项目规划第一章 前言 介绍项目来源,项目建设目的;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的批复情况,项目规划的任务、依据和实施期限等。,第二章 项目概况,1、项目区所在县的概况; 2、项目区(各片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涉及乡镇、行政村,所在图幅号、项目区经纬度),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种植情况; 3、项目区基础设施(水利、电力、道路等)现状、对项目建

2、设的影响; 4、土地利用现状(类型、面积、结构和土地权属、项目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5、土地适宜性分析(以确定土地利用布局方案); 6、水资源平衡分析(以确定灌排方法和技术); 7、新增耕地(依据项目建设目的而定)潜力分析。(计算方法、新增耕地率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各自新增耕地面积与各自建设面积的比率 、3种指标要求),第三章 规划目标和方针,1、确定规划目标(围绕项目建设目的和第二章的分析,本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如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各项工程的配套建设); 2、根据目标,确定规划原则(各项工程的综合布局原则、技术经济原则等)。,第四章 规划方案,1、规划标准(工程防洪标准、道路建设

3、标准、灌排标准等); 2、土地利用布局(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适宜性评价以及项目目标,配置各类用地); 3、土地利用工程布局(包括土地平整工程、道路工程、农田灌溉排水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以及不同类型、等级工程的建设数量); 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根据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初步计算各类用地数量,并且按土地三级分类附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5、土地权属调整(由于土地分配是土地开发整理后期工作的重点,涉及到各权力主体的切身利益,因此,规划方案只提权属调整的原则、程序、注意的问题等,暂不提出各村、组具体分配的土地数量或按可研报告提出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6、投资规模概(预)算和资金筹集使用(投

4、资规模依据有关概(预)算定额标准计算);,第五章 规划方案评价,1、社会效益(对项目区农业、农村社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如新增耕地面积、生产条件、就业、收入分配,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利用率、生产力、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能力等); 2、生态效益(绿色植物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程度,解决土壤退化效果,灌溉水质改善程度等); 3、经济效益(产出包括新增耕地产值、原有耕地质量提高后的产量增加、经营成本节约等;项目经营成本和收入,投入产出率,项目投资回收期)。,第六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1、项目组织管理 2、项目实施管理 3、项目资金管理,第二部分 项目规划说明,1、项目规划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5、 2、项目调整情况(经过项目实地踏勘和有关部门批复,项目所做的位置、规模等的调整说明); 3、主要资料来源和引用(项目规划中所采用基础图件、关键数据资料,如地下水情况,灌溉定额。所引用的资料必须注明资料编写、出版单位、时间);,4、规划标准与有关技术问题(规划标准必须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所使用的技术能够为当地农民所接受,必须考虑到维护管理方便性和使用的长期性); 5、与有关部门规划(涉及农林水环电等部门意见)的协调处理; 6、规划方案的选择(各主要可能方案(二种以上)的优缺点比较择优); 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规划报告与说明注意要点,1、规划设计报告应与备案项目的可研报告相一致,

6、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区位置和范围,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土地权属等状况,规划基本方案(如土地利用结构和种植结构规划、土地平整方案、取水灌溉方案)等; 2、报告总体结构、主要内容和格式应符合规程要求; 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与所采用的灌溉用水方案应基本相符; 4、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方向基本相符; 5、项目中的防护工程和生物防治措施与项目区主要灾害分析情况应相符;,6、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是否符合实际,其潜力来源能够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明显反映;(有图斑面积显示) 7、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准确无误;(建设规模规划前后一致,地类面积增加、减少来源清楚,合计数为零) 8、田块大小、

7、形状、方向应与地形描述基本相符; 9、新增耕地不低于批准该项目建设要求的面积与比例;(可研批准入库指标) 10、工程布局方案合理,即工程建设是必须的,又是最经济的;属于中央投资建设的主要工程等级不超过规程或规范的标准,必须说明方案选择的比较过程;,11、土地平整方案符合地形实际;(丘陵、平原、滩涂) 12、权属调整方案充分考虑了土地权属现状,切实可行。各权属主体的土地面积准确无误; 13、项目建设方案、建设期限与投资进度安排相符; 14、引用关键资料必须注明来源; 15、同一指标及其对应的数据必须前后一致。(如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与比例等) 16、为保证项目规划设计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应由项

8、目所在县(或市、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农林水环保等部门专家进行项目论证并且听取当地群众意见,作为设计文本附件附于报告中。,第三部分 项目工程设计说明,第一章 项目工程简介 工程特性表(各种关键性指标、主要工程量等) 项目位置、建设规模、水文、地质、地形等特点(对工程设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第二章 工程设计,一、设计任务(本项目规划要设计的工程类型、数量)、依据(相关行业技术规范); 二、土地平整工程设计(依不同地形设计田块高程,尽量减少土石挖填工程量并保持挖填基本平衡。不同项目片区,地形变化较大时,通过典型田块分别计算挖填方工程量) ; 三、农田灌溉排水工程设计(依据项目规划、不同等级渠道控

9、制的灌溉面积、土地利用方式、作物种植情况、灌溉制度等,计算渠道流量、断面形状、尺寸;不同等级排水沟根据排水面积、排水量、排水时间要求等设计断面形状、尺寸。土石挖填工程量大且地形变化明显的渠沟应绘制纵断面图);,四、电力工程设计(根据电力设备总容量,受载系数和同时率,计算负荷量。合理布置变电器,确定主变容量和电压等级,负荷分配及保护方式等;输配电和低压线路布设,要与排灌、道路等工程设计相结合); 五、道路工程设计(根据确定的道路类型,设计路面结构,确定建筑材料); 六、建筑物、构筑物工程设计(包括桥、涵、闸、倒虹吸等,涉及承重建筑物和生命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经过严密计算);,七、农田防护工程

10、设计(防护林工程设计立面图和平面图,护坡、防洪堤坝设计断面图); 八、典型田块设计(不同地形情况下,应分别设计典型田块,包括剖面图和平面图); 九、分类工程量详细计算统计表(各类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用材量等)。,第三章 施工组织,一、施工组织与管理(明确项目实施方式等); 二、施工条件分析(土壤、地质、气候等条件对施工的影响); 三、施工计划与程序(分月完成工程内容,各项工程施工的基本步骤、方法、施工机械等)。,工程设计注意要点,1、土地平整方法是否合理(一般采用分田块平整方法:散点法、网格法、纵断面法); 2、土地平整工程量无论是通过典型田块(不小于项目区5%)推算还是分块计算得来的,必须有

11、计算依据和过程; 3、田块大小与规划土地利用类型相适应,设计图件中必须包括典型地块设计; 4、各个田块设计高程从总体上必须与地形相符,与周围地形相适应;,5、主要灌溉渠排水沟和主干路必须有纵断面图,工程量必须依据纵断面图计算; 6、机井工程设计要对地下水可采量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抽水试验或已有实测资料确定机井出水量、水位降深、管径,机井井位和数量必须根据计算确定; 7、渠系建筑物主要有进水闸(分水闸、节制闸)、渡槽、倒虹吸、涵洞、桥梁、跌水陡坡和泵站等工程,在规划图中应该给出建筑物的位置;不同建筑物必须有相应的设计图; 8、道路宽度设计应符合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要求(田间路4米,生产路2米),断面

12、设计图应详细显示出道路结构、材料等;,9、所有单体工程设计图的尺寸标注、图名、图签、签名必须填写清楚; 10、所有工程量、材料用量必须进行逐一累计汇总,并有工程量统计表,能够与规划图一一对应; 11、设计说明书中必须有各单项工程的设计依据、计算公式、参数选取等说明; 12、设计说明中应详细阐述施工条件和方法,施工中注意的问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编制,1、基本要求 土地利用现状图,要求既能反映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又能显示出项目区地形地貌,以满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之需要; 2、比例尺 依据项目区地形复杂程度、项目规模决定具体比例尺。丘陵山区,坡度较大时,一般要求采用1:2000;平原地

13、区,坡度较缓时,可采用 1:5000,但图幅面积不能过小。 3、上图要素 1)线状地物:农村道路、田间道路、生产路、沟、渠、主要田埂、田坎; 2)其他地物:村庄、已有相关工程建筑物; 3)水系:河流、坑塘、湖泊;,4)权属界线:各行政村土地所有权界线,可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土地权属界线图转绘; 5)地类图斑:准确反映不同地类的范围界线,可以通过最新变更土地利用现状图转绘;(地类面积统计与最新变更土地台帐吻合) 6)等高线:平原地区等高距为1.0m,丘陵山区为2.5m; 7)附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界址点成果表; 8)图式:应符合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

14、利用规划图制图要求。,现状图编制注意要点,1、比例尺不小于1/5000,图上必须标明土地利用现状最新变更日期; 2、各类土地利用分类符号和颜色是否匹配、对应; 3、图内有各类用地面积结构表(地类面积统计与土地台帐吻合),与图上显示各类用地比例应大致相符; 4、图名与申报项目名称是否有大的差异(是否为同一块地); 5、权属界线和权属主体是否标注清楚,有无矛盾; 6、项目范围界线是否封闭,建设规模与批准建设规模(可研批准入库指标)是否一致;(一般不高于批准建设规模) 7、主要线状地物(道路及等级、水系及流向)是否标注、有否矛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编制,1、比例尺:1:20001:5000 2

15、、根据地形复杂程度、项目(分片)规模决定比例尺。 丘陵山区,坡度较大时,一般要求采用1:2000;平原地区,坡度较缓时,可采用 1:5000,但图幅面积不能过小。 3、规划图应以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底图(即最新变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实测地形图套合)为基础进行编制,工作底图所有要素进行淡化处理,但要求能够在规划图中显示清楚。,4、规划图的主要内容: 1)各类用地的布局,以地类符号或不同颜色填充表示; 2)各地块设计高程及其编号; 3)道路、渠道(标示流向)、排水沟(标示流向)、防护林、机井、农桥、闸、涵、电力路线、跌水及其他有关建(构)筑物的位置及其编号; 4)居民点位置、范围、名称; 5、与项目规

16、划设计有关联的项目区外附近的重要地物,如道路、干渠、河流、排水承泻区等; 6、附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平衡表(土地3级分类) 7、图幅整饰 内容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统、指北针、编制单位、日期等。,项目规划图编制注意要点,1、图名与图廓整饰是否规范;图签应该有设计单位公章和设计人员签名 ; 2、比例尺不小于1/5000,工程整体规划效果明显,能够显示道路、沟渠、机井、电力线路、交叉建筑物、田块规模、农田防护林等; 3、灌排渠沟布局是否合理,流向是否正确; 4、田间道和生产路布局是否合理,与上级道路是否连接;,5、规划田块方向与地形是否相符,田块大小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要求; 6、防护林布置与主害风方向的关系是否合理; 7、主要交叉建筑物、构筑物(桥、涵、闸等)是否标注、布置是否合理; 8、机井数量、井距、位置是否合理; 9、各级灌排沟渠和道路的相互关系与配置是否合理; 10、项目区外附近的主要道路、沟、渠、排水承泄区应在规划图上明确显示,并与区内相应道路、沟、渠相连。,预算编制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