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英春:语文,走向何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整合策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441737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0.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英春:语文,走向何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整合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毕英春:语文,走向何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整合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毕英春:语文,走向何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整合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毕英春:语文,走向何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整合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毕英春:语文,走向何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整合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英春:语文,走向何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整合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英春:语文,走向何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整合策略(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走向何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整合策略,寿光世纪教育集团 毕英春,吕叔湘,“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1978年3月人民日报,吕叔湘,对,话,大,师,“以往少慢差费的办法不放弃,怎么能转到多快好省,必须赶紧研究,总要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得到切实有效的改进。”“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 圣 陶,叶圣陶,对,话,大,师,霍懋征,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01,02,03,04,03,全班46

2、个学生中除了两篇二类文,其余44人的作文都是一类文。语文总平均分达到98.7分,而且试卷卷面整洁,字迹端正。,有人说,当前的语文课像思想品德课、像人文教育课,像青少年修养课、像政治课、像班会课、像活动课、像生命哲学课、像音乐欣赏课、像图像展示课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语文课。,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纪伯伦(黎巴嫩诗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可见听、说、读、写宜并重。 叶圣陶(1949年8月),“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的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1.儿童本位是语文教育的起点。 2.社会生活是语文

3、教育的立足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育的终点。 4.训练是语文教育的着重点。,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四个基本点:,语用2011版课标关键词之(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丰富学生语汇是发展学生语言,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工作,很多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和熟练技巧的培养注意不够。全国语文教学会议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报告选辑教育部小学教育司 1956年,课本内容教学内容,有人说,当前的语文课像思想品德课、像人文教育课,像青少年修养课、像政治课、像班会课、像活动课、像生命

4、哲学课、像音乐欣赏课、像图像展示课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语文课。,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纪伯伦(黎巴嫩诗人),实践性语文课教学内容的选择,1.积累语言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 2.表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难点 3.强化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 4.基于学生实践的方法规律指导,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

5、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评价指标,课标对朗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低段知识点:,1朗读 (1)正确朗读(音量适当,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倒读) (2)流利朗读(适当停顿,语气连贯自然,不拖腔拖调) (3)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跳行,边读边思考)2. 认识自然段。3. 阅读中积累词语。4.查字典。5.认识比喻句、被字句、把字句等。,4 哪座房子最漂亮一座房,两座房, 青青的瓦,白白的墙, 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三座房,四座房, 房前花果香, 屋后树成行。 哪座房子最漂亮? 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6、设计,识字一秋天的图画,设计,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为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读熟。,清 陆世仪论小学,写字课,设计,第二学段(3-4年级),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中段知识点:,1理解词语:结合上下

7、文、联系生活积累、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2.文章段落: (1)认识自然段与意义段的区别。 (2)运用摘句法、句意归并法理解意义段的主要内容。 (3)认识并列、承接、总分等常见的构段方式。 3.表达形式 (1)初步认识人物语言、动作等打描写方法,并体会其效果。 (2)在具体语境中认识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点面结合等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质疑,阅读积累。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设计,第三学段(5-6年级),2.默读有

8、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高段知识点:,1.阅读方式 (1)默读,达到

9、每分钟300字。 (2)边读,边批注。 (3)浏览,通过网络等查找资料。 默读是为了思考问题,一般要带着问题一行一行的读;而浏览是为了快速地获取需要的信息,或者辨别这本书或文章是否值得细读。 2.概括内容,理清表达顺序时间、事情发展、地点转换、事物的几个方面、总分、总分总结构顺序。,高段知识点:,3.表达形式 场面描写、详略、顺叙、倒叙、过渡方法和前后照应、常见的开头结尾方式、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 4.文体阅读 诗歌、说明文、神话、小说、非连续性文本等。 5.阅读积累,质疑问难。,勿忘国耻,铺垫,设计,浓浓乡情,梅花魂 桂花雨 小桥流水人家,设计,向繁琐的分析教学猛砍一刀!向繁

10、琐的阅读分析式教学说再见!,崔 峦,目标指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巧妙地把思想、情感、情趣的熏陶感染有机地统一在一个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教育过程之中。(就是老老实实地把学生引领到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去)钱梦龙先生给徒弟肖培东我想浅浅地教语文序,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 温儒敏教授也指出:“语文最基本的,还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很自然地可以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带动起来。”,语文能力,积累词语,文章结构,质疑能力,动静结合,比喻等修辞,概括内容,作批注,发散思

11、维,抓关键词,理解词语,体会中心,文体特点,场面描写,内容与语用的关系,“言语作品,绝不是内容与形式的简单相加,因为本来就不存在可以脱离形式而单独存在的内容,也不存在可以脱离内容而单独存在的形式,它们是共生共灭的。语文教师如果只关注课文的内容,势必会把小英雄雨来上成思品课,把自然之道上成环保课,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上成科学课,把文成公主进藏上成历史课。” 浙江师范大学 王尚文,实践2011版课标关键词之(二),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程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应注

12、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设计思路),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语文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读出来的,练出来的。 学会,不是学过。,江山(读),手抄报(用),一课一得,一以贯之,人教版四下第七单元,认知实践运用(学会),读什么?,小学:情节的阅读,被情节所吸引。 初中:情感的阅读,丰富自己情感。 高中:思想的阅读,是非观念形成。,到什么年龄读什么样的书,读什么?,绘本 小古文 同主题的书 经典名著 童话等,一年级:每学期1本 二年级:每学期2本 三、四年级:每学期4本 五、六年级:每学期7本 小学阶段共计拓展:50本,二年级刘睿熹,语文教学的过程,无非是教师帮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叶圣陶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吕叔湘,4,3,1,2,6,5,六大教学策略,三布置三不布置,及时矫正反馈,先学后教,三讲三不讲,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创设有效问题途径,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迁移提高的作业 不布置重复性作业惩罚性作业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读读写写 写写读读,读读写写,八个字,四个字,语文教学,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走向简单,真正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