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42317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民版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民版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民版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民版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盛唐伟业的奠基人-李世民,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二课,(599年649年)在位23年(627649年号贞观),【内容标准】1了解唐太宗起兵反隋、发动玄武门之变、征服厥和西突厥等史实,认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2理解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善于纳谏、爱惜百姓等措施对贞观之治出现的作用3掌握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认识唐太宗治国之策对封建王朝产生的影响重点: 唐太宗的主要作为及其与“贞观之治”的关系难点: 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618年907年),衰落,奠基,发展,鼎盛,灭亡,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唐末起义 藩镇灭唐,建

2、立,李渊建唐,一、东征西讨定基业(军事统一全国),1反隋建唐 (1)背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覆亡已是大势所趋。 (2)过程:617起兵,618建唐2统一全国(平定割据政权)平定薛举父子击溃刘武周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功勋显赫,对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构成了极大威胁。李建成要保住太子地位,就必须除掉李世民。斗争中,李建成得到四弟李元吉的支持,处于优势。626年,他俩借突厥进兵之机,共谋调出秦王府兵将,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李世民得知后,与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策划,抢先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李建成、李元吉上朝路过玄武门,发现伏兵,急忙掉头回马便走。李世民

3、从后面大呼追赶,李元吉仓皇转身张弓搭箭,连发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还箭,李建成中箭而亡。李元吉也被李世民部将射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唐代长安,其宫在城北,故北军为卫宫之武力。苟明乎此,则唐代历次中央政治革命之成败,悉决于玄武门即宫城北门军事之胜负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宗,中央政治革命凡四次,俱以玄武门之得失及屯卫北门禁军之向背为成败之关键。,二、玄武门之变,高祖窦皇后四子,四岁曾有相面先生预言,此子将来必能济世安民,因此为名李世民,议一议:你怎样看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王位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成为保证国家权力在一家一姓中和平过渡的理想模式,但它不能选贤与能

4、,也不靠功勋,嫡长子的品质与君主专制需要经常脱节。于是皇位继承经常出现一幕又一幕子杀父、兄杀弟、弟杀兄、叔杀侄一类的争夺皇位的丑剧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政治现象 ,玄武门之变只是其中一例。,性质: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 2、 出现的原因:,客观条件: 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创造了条件 广大农民辛勤劳动 主观条件: 唐初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雄才大略,虚心纳谏和用贤之风,三、贞观之治:,1、概念:贞观是唐太宗年号,历史上把唐太宗 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贞观之治”。,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古代没有公元纪年,用年号来纪年。比如 贞观 开元 康熙 乾隆。庙号是顾

5、名思义就是宗庙里供奉而起的称呼 一般是XX宗 XX祖 唐太宗 宋高祖 清圣祖(康熙黄帝) 谥号是皇帝死后,后人对其的评价而定的称号 要说的是谥号不仅仅皇帝有,诸侯,有功名的大臣等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也有。比如说李世民的谥号初谥是文皇帝,后为文武圣皇帝,后又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以康熙为例,康熙是年号 清圣祖是庙号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这个是最长的是谥号,3、内容,政治,法律,文化,经济,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机构,提高效率,重视法制,颁行唐律,化重为轻,惩治贪赃枉法,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统治基础,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复苏唐初经济,结论,有利于稳定社会

6、和发展经济;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民族关系,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和亲,巩固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4、“贞观之治”的影响: (1)结束隋末社会动荡局面; (2)使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3)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封建统治成就突出,为后世典范。,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统治,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六、总结与升华,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 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

7、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

8、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3、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4、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综合评价,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 1、功: 2、过:晚年难免一些过失,享乐思想滋生。 3、总评: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课堂练习,1.历史记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

9、长城, 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 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 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D,2、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 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 C代表了广大 人民的利益 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3、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

10、一家” D松赞干布归附唐朝,D,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明确了赏罚制度,加强了法制建设,长孙无忌又和其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唐律疏议,成为封建社会成就最高法典,而且一直保存下来。唐太宗特别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以示对人命的重视。在京城要在两日内,唐律残片,贞观律,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这种制度的建立有个惨痛的教训,就是错杀了大臣张蕴古,唐太宗后悔不已。因此决定设立这项制度,同时为了防止和严惩诬告行为,还规定诬告者要“反坐”,即诬告他人什么罪名,就用这种罪名惩罚诬告人。唐太宗曾说:“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常设考试科目: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 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科举制

11、的创立和完善,最早开始分科考试,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扩充国学的规模,首创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多次亲自面试,诗赋成为考试内容,创立,完 善,怎么考?,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均须帖经。,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类似今天填空,类似今天简答,类似今天论述,类似今天作文,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厥:武力征服;设立都督府,羁縻府州西突厥:武力征服;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1)唐初概况:边境不稳,(2)策略:,武力征服、设置机构

12、、册封、和亲,突厥,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民族关系:,(3)具体措施:,“战而后和”,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唐帝国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与当时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帝国并称“世界三大帝国”。,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归安 。(贞观政要卷十),唐 太 宗 李 世 民,唐太宗选官与用人原则,1.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唐太宗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原来太子一派的人,有才干的还委以重任,魏征便是一个著

13、名的例子。唐太宗的宽容化解了许多矛盾,也使许多原来站在对立面的人能够有机会转变过来,成为治理国家的有用之才。 2.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房玄龄杜如晦是一个典型,他们不善于断案和处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用为宰相(“房谋杜断”)。而戴胄则相反,他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卿,负责审理案件,结果他办事异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宗赏识。,唐太宗选官与用人原则,3.广开言路,兼听纳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异常悲痛,他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4.科举考试制度。有一次,唐太宗

14、看着众多新考中的人,高兴地说,天下的良才都来为我服务来啦。科举考试分两种,一是常举,定期举行;一是制举,由皇帝决定临时举行,考中后,原来有官职的人便可以升官,原来没有官职的由吏部考核之后再授予官职。,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被人尊崇,和他纳谏的过人气度是有直接关系的。他和魏征成了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名君和名臣。魏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以敢于直言著称。,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秉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任参予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将其牢记在心,有了好的指导思想,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晚年的“糊涂”,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还有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