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1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422875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S 页数:72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1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1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1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1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1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1(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不良事件的 防范与对策 于 桦,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力,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由此可见全球对医疗安全、患者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四、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患者安全目标,目标五、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

2、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患者安全目标,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 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

3、确的操作。,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 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 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1、建立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 2、病房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目标二:提高用药安

4、全,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输液处置用品备用物品、皮肤消毒剂与空气消毒剂、物品消毒剂严格分类分室存放管理。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程序,认真遵循。 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对于新药特殊药品要建立用药前的学习制度。 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 8、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输液流速,执行对输

5、液病人最高滴数限定告知程序,预防输液反应。,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目标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目标四:严格防止手术患者 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

6、,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象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以备妥。 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的即刻停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部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目标五: 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1 、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2、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规范,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1,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 “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

7、、血糖、血气、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2、“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1 1、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2、认真实施跌倒防范制度并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3、做好基础护理,要配好用好护理人力资源,开放床位与病房,上岗护士配

8、比为1:0.4。如果人力配备不足,管理者应及时进行人力危机值报告制度。,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1、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2、落实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医院要倡导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有鼓励医务人员报告的机制。 2、积极参加中国医院协会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为行业的医疗安全提供信息。,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3、形成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环境、有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的措施。4、医院能够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上,从运行机制上、从规章

9、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医院每年至少有两件系统改进方案,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1、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2、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3、告知患者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 4、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如何保障病人的护理安全实现患者的 安全目标,是每一个护士和护理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护理安全与不良事件,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

10、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内的跌倒、坠床、压疮、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责任心不强, 不遵守规章制度 违反操作规程 技术水平低,主要表现,查对制度不严 : 具体表现用药查对不严,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 只喊床号,不喊姓名 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 只看药名字头不看字尾 对用法查对不严 对浓度查对不严,主要表现,不严格执行医嘱 :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

11、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主要表现,药品管理混乱 :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主要表现,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 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主要表现,违

12、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 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 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 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主要表现,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 ,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 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主要表现,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由于护理工作平凡

13、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措施,严格执行护理三查八对制度。 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措施,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

14、班,做到账物相符。,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措施,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跌伤和压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氧气应有“四防”,保证病人安全。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措施,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

15、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预防护理不良事件措施,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护士在医学发展和促进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面对的是生命的延续和生存的质量,因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案例分析,案例1,

16、病员,女,76岁。咳嗽、憋气及发热2个月入院。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肺心病及肺气肿。入院后由护士甲为其静脉输液。甲在患者右臂肘上3厘米处扎上止血带,当完成静脉穿刺固定钟头后,由于病人的衣袖滑下来将止血带盖住,所以忘记解下止血带。随后甲要去给自己的孩子喂奶,交护士乙继续完成医嘱。,案例1,乙先静脉推注药液,然后接上输液管进行补液。在输液过程中,病人多次提出“手臂疼及滴速太慢”等,乙认为疼痛是由于药液素刺激静脉所致,并且解释说:“因为病情的原因,静脉点滴的速度不宜过快”。 经过6个小时,输完了500毫升液体,由护士丙取下输液针头,发现局部轻度肿胀,以为是少量液体外渗所致,未予处理。,案例1,静脉穿刺9个半小时后,因病员局部疼痛而做热敷时,家属才发现止血带还扎着,于是立即解下来并报告护士乙,乙查看后嘱继续热敷,但并未报告医生。止血带松解后4个小时,护士乙发现病人右前臂掌侧有2*2厘米水泡两个,误认为是热敷引起的烫伤,仍未报告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