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山风景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09732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龙山风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龙山风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龙山风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龙山风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龙山风景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龙山风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龙山风景区(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龙山风景区云龙山风景区云龙山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城区的南端,海拔 142 米,长约 3 公里,绵延九节,状如游龙,所以称之为云龙山。苏轼在他的千古名篇放鹤亭记中这样描写云龙山的景色“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作为国家级 4景区,云龙山既有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又集佛教文化、苏轼文化、名人文化、唐宋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于一身,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素有“徐州诸景之首”的美誉。 景区平面图景区平面图 【主入口主入口-北大门北大门】 云龙山上文物古迹众多,拾阶而上,走进云龙山北大门,北大门采用的是我国传统的牌坊式建筑风格,造型古朴端 庄。

2、但你仔细观察,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云龙山的山门上怎么没有“龙”?原来云龙山北麓的老山门上面是雕龙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砸掉),现在的北山门建于 1980 年,由南京工学院设计。当时中国刚刚拨乱反正,人民心中 还存在阴影,设计者为“安全”起见,就把“龙”从山门赶走了。这多多少少成为云龙山人的遗憾。2001 年应广 大市民的要求我们在云龙山西麓新建西山门,大门总跨 18.4 米,主楼高 12.5 米,为雕龙柱牌式建筑,选用福建泉 州产花岗岩精雕而成。这时便理直气壮地有了一朵朵祥云和一条条上下翻腾、左右长吟的雕龙,生机勃勃,气势夺 人。 【云龙山名石刻大字云龙山名石刻大字】 云龙山北大门内,靠上山道右

3、侧路边凸起一道高度约 1.5 米、长度约 7 米的像一面墙似的岩石,上面刻着“云龙山” 三个比斗还大的楷书大字,距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它的作者是明朝徐州兵备右参政莫与齐。其字体雄浑厚重,力 透岩石,是十分难得书法精品。说到云龙山的山名的得来还有一个传说: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在徐州拉开战场, 刘邦被困云龙山,项羽派了很多的士兵搜山,想生擒刘邦,结果空手而回。兵退后,却有一位老者给刘邦送饭,刘 邦吃惊的问这位老者是如何找到他的。老者说是顺着一股“祥云和龙气”找到的。刘邦听后大喜。因为“祥云和龙 气”,所以得名“云龙山”。 【三义桥与利济亭三义桥与利济亭】三义桥原名云鹤桥,此桥系何年何月由谁

4、所建,已无从考证。据利济碑记载:清光绪年间,云鹤桥原是一座石板桥,因年久失修而塌陷,行人通行很不方便。为利济行人,彭城义士杨文一倡议重新修桥,得到其好友蒋运清、刘震魁等响应,于是共同捐资重修了云鹤桥,将原来的平板桥改为石拱桥。为纪念三位义士此桥改名为三义桥。其后,他们又捐资在路对面修建了利济亭,以方便行人纳凉歇脚。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桥为 1999 年重修。 【曲港跳鱼与卧牛泉曲港跳鱼与卧牛泉】 曲港跳鱼是一个南北向狭长的水池,长 30 米,宽 6 米,水深达 5 米。曲港跳鱼之水原本来自其南面 150 米远处半 山坡上的卧牛泉。卧牛泉因其上面有一凸出地面的岩石形似卧牛而得名。卧牛泉由地下水和

5、地表水汇集而成,很久 以前,泉水清澈见底,水底游鱼清晰可见。北宋大文豪苏轼当年曾题诗赞道:“水清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 。“曲港跳鱼”四字亦为苏轼所题。但由于后来山中地下水位下降, 卧牛泉水逐渐枯竭,地表水渗入地下,山涧中 潺潺清流从此消失了踪影。现在景区管理部门又在原址上修复了这一景点。 【苏步桥苏步桥】 传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公务之余常率宾客僚属游览云龙山。有一次游云龙山时经过一条山涧,苏轼不慎摔到沟里。 周围的老百姓听说此事,都很心疼。因为苏轼刚到徐州不久便赶上彭城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他身先士卒,率 领彭城军民昼夜奋战在大堤上,目不交睫,坚守一个多月,终于战胜洪魔,赢得了抗洪的

6、胜利。因而,徐州的老百 姓都十分爱戴他。于是,大家便一齐动手,在涧上修建了一座石桥,从此,行人往来就方便多了。后来彭城的百姓 为了纪念苏轼,给桥取名叫苏步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桥是 1999 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戴碑戴碑】 戴碑碑文为戴季陶所题。戴季陶又名戴传贤,是原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蒋介石的好友,是一个思想很复杂又很矛 盾的政治人物。他于民国十九年(即 1930 年)9 月登临云龙山。因感于时事,便在山崖石壁上面题写了“造林兴 学 富国强兵 发扬文化 保障汉京”十六个字。反映了他希望通过绿化造林,振兴教育,发展经济和文化,增强国 力,以保障国家安全的思想。 【怀古亭怀古亭】怀古亭,原名

7、叫醉亭,后改名为怀古亭。亭子匾额上的题字采用的是苏轼的墨迹。因历代文人墨客登临云龙山,常于此处凭吊古人,并借酒兴以针砭时鄙。故而此亭取名叫醉亭。1952 年 10 月 29 日,毛泽东主席第二次来徐州视察工作,曾在罗瑞卿、许世友和当时的徐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华诚一、张华中等同志陪同下,兴致勃勃地登上云龙山。毛主席来到这里,在亭子中间的石凳上坐了一会儿,与陪同人员谈起了曾经发生在徐州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众多历史掌故。毛主席审视着徐州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当他老人家发现徐州周围的山到处还是光秃秃的石头山时,他指出:乾隆皇帝说徐州“穷山恶水,泼妇刁民”,这是对劳动人民的诬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徐州过去在

8、封建王朝统治下,缺乏建设,现在已经回到人民手中,我们一定要发动群众,绿化荒山,变荒山为富山,把徐州建设好!徐州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于五十年代初,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热潮,使徐州的山川彻底改变了面貌。转眼 50 年过去了,如今,徐州城市早已变得山清水秀,到处充满勃勃生机。 【云龙书院云龙书院】云龙书院,位于云龙山北峰西麓。据道光年间徐州府志记载:康熙六十年(即 1721 年),淮徐同知孙国瑜于云龙山首倡义学。雍正十三年(即 1735 年),徐州知府李根云将其改建为书院,并更名为云龙书院。乾隆年间,又几经扩充增制,形成了由讲堂、文庙、文昌阁、宜福堂、紫

9、翠轩、四贤祠、白鹿洞、望湖亭等众多建筑构成的颇具规模的书院格局。历史上,云龙书院几经兵焚战乱,遭到严重损毁,至民国初年,云龙书院已经变成一片废墟。1996 年,在原址上重修云龙书院时,修复了白鹿洞,重建了望湖亭、可廊,又新建了醉石亭、摩崖石刻半廊和东坡醉中题诗石像。【东坡石床东坡石床】云龙山文化与北宋大文豪苏轼有着很深的渊源。相传,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期间,公务之余常与宾客僚属同到云龙山上饮酒。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 年)九月十七日,苏东坡和他的好友王巩、颜复,同在张天骥家饮酒作诗。此时,正值苏东坡率领徐州军民取得抗洪胜利不久,心情舒畅,举杯豪饮。苏轼酒后游山,醉卧黄茅冈一块大石之上,张口吟出一

10、首脍炙人口的七言诗:“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这首诗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醉石亭下这块长方形的岩石,传说就是当年苏轼酒后醉卧的石床。而南面这尊半坐半卧的岩石雕像,(为纪念 1999 年全国第十届苏轼研讨会在徐州召开特别制作的,)表现的就是苏轼醉中吟诗的情景。【半廊摩崖石刻半廊摩崖石刻】半廊摩崖石刻位于东坡石床以南。在长 30 多米的悬崖峭壁上,集中了大小各类石刻书法作品 36 方,涵盖了宋元丰元年至清道光十九年间各个时期文人、逸士和文官武将共计三十多人的诗文书法作品,其书法风格多样,具有较

11、高的观赏价值和史学研究价值。【可廊可廊】可廊据望湖亭后可廊碑记记载,可廊始建于清顺治己亥年间(公元 1660 年),由户部分司徐谓弟筹资修建。可廊在建筑结构上非常有特点,她的西、南两门呈月洞形,十分敞亮,便于观赏西、南两面景色;东、北两门为矩形,北通摩崖石刻半廊、东接望湖亭,巧妙地与二者衔接。此廊“可有而不可无”,故名可廊。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可廊是依据史料记载于九十年代中期重建的。【望湖亭望湖亭】望湖亭,最早建于清顺治十四年(公元 1657 年),由户部分司丁裕所建。康熙年间,徐州知州姜焯重修。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望湖亭。站在望湖亭平台上凭栏向西南眺望,越过树梢,远处云龙湖碧波万顷,湖光

12、山色,相映生辉,令人心旷神怡。如果赶上黄昏时,我们会欣赏到夕阳依山,彩霞满天,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白鹿洞白鹿洞】白鹿洞,高 3.5 米、宽 3.1 米,它是一座经过人工修整的天然洞穴。关于白鹿洞的来历,据史书记载,唐朝李渤与其兄曾隐读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李渤驯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南唐开元年间(公元 937 年942 年),曾在庐山五老峰下建“庐山国学”,宋孝宗时朱熹获准在此建“白鹿书院”,自此以后,历代沿袭下来,便将白鹿洞作为书院的一个组成部分。云龙书院自然也不例外。【张山人旧居张山人旧居】张山人旧居,位于云龙山北峰西麓,云龙书院西南侧。张山人,本名张天冀,字圣涂,北宋彭城人,文人隐士。

13、北宋大文豪苏轼迁官徐州时,多次造访云龙山,二人相见甚欢,遂结为至交好友。苏轼曾为张山人作放鹤亭记,其中对张山人生平及生活起居情况作了生动描述。据放鹤亭记记载:“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天骥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其旧居在大水之后便已毁弃。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组建筑是九十年代中期重建的,房间里一应摆设均按史料记载宋代徐州民居进行布置。【大士岩大士岩】大士岩,位于云龙山北峰西麓,为康熙五十八年(即 1719 年)徐州知府姜焯所 建。大士岩内所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据云龙山新开大士岩记中记述,姜焯 重修放鹤亭后,有人提议于亭旁筑室,觅僧看守放鹤亭。民工破土铺

14、基,兴建僧 舍时,发现一块奇石,广约八丈,中有白纹,众人都说可以雕成神像。于是姜焯 授意能工巧匠按照黄茅冈石碑上所存吴道子的观音像雕刻为送子观音,将石中白 纹雕成腰带,故又称玉带观音。因为观音也称观音大士,这里供奉的观音是岩石 雕刻成的,所以,此庵称为大士岩。大士岩除正殿之外,还建有三个配殿,一个 是北殿,名“三圣殿”,里面供奉西方三圣:观音、阿弥陀佛和大势至。南殿, 名大悲殿。西殿,名韦驮殿。韦驮,是“护法韦驮尊天菩萨”的简称。又称“当 家菩萨”。 手中的武器是降魔杵,专门镇压邪恶的。韦驮殿本是封闭的,1954 年改为敞开式山门。山门向西开,门外是陡坡,乾隆年间修筑五十三级台阶,佛 家称为五

15、十三参。关于五十三参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据华严经记载, 善财童子为了学习佛法知识,很虔诚地参拜了五十三位修养很深的佛,后来被观音菩萨收为协士。还有一种解释是: 这五十三级石台阶是供观众看戏的座位,因为其对面就是戏楼。大士岩院内有两株侧柏,至今已经生长了 300 余年, 树高 8 丈,胸径 80 公分。传说,游客蒙上眼睛围绕其中一棵树转两圈,然后照直走过去,如果能够摸到另一棵树, 他就会交上好运。如果是一对恋人,能够顺利完成,彼此将会相爱一生,白头偕老。【戏楼戏楼】五十三参下就是戏楼,实际上只是一个建在高两米的四方形石砌平台上的小亭子。这个亭子究竟何年所建无确切记载。自从姜焯命人将巨石雕成玉

16、带观音像建成大士岩之后,民间陆续就有一些妇女前来拜祭求子,渐渐玉带观音送子十分灵验的消息便在民间传开了。旧历 2 月 19 日为观音大士成道日。每逢这个日子,大士岩前便会聚了很多烧香拜祭者。形成了云龙山庙会的雏形。其后,每逢庙会就有人请戏班子在亭子里唱戏以还愿。于是,日子长了亭子就被当成了戏楼。关于戏楼,还有传说它所处的位置在楚汉战争时被韩信作为点将台。【放鹤亭放鹤亭】放鹤亭,位于云龙山北峰顶,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元年春,为隐士张天骥所建。据苏轼放鹤亭记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之后,张山人旧居被毁,山人将家迁于此地,因为山人喜爱养鹤,每天把鹤从此亭放飞,所以称为放鹤亭。宋神宗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苏轼为张山人新建放鹤亭专门撰写了一篇放鹤亭记,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后来被选入古文观止。文章中,苏轼除了把云龙山四季变幻莫测的秀丽景色作了精彩描述之外,着力赞颂了张山人筑亭放鹤清远出尘的隐士之乐,使一段围绕云龙山张山人放鹤亭所发生的千古佳话得以流传。徐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