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心理健康魏芳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6378799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魏芳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魏芳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魏芳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魏芳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魏芳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魏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与心理健康魏芳(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魏芳,班主任培训讲座,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二)心理健康标准的国际提法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标准:身体、智力、情绪协调;适应环境, 人际交往顺利;有幸福感;发挥潜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安全感;了解自己;理想、目标切合 实际;适应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良好的人际关系; 控制情绪;适应群体,发挥个性;适当满足

2、个人需要。 美国人格心理学的标准:自我开放(不自我封闭);良好的 人际关系;具有安全感;正确地认识现实; 胜任自己的工作;自知之明内在的统一的人生观。,其一,有良好的适应,没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现象或精神现象发生病理性的变化,它有轻度与重度之分; 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主要属于心理素质或心理质量不高的表现,它不属于心理或精神疾病的范畴,充其量是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 其二,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三)心理健康的标志,(四)适应性指标与发展性指标 1 、判断心理健康的指标 ( 适应性指标与发

3、展性指标) 2 、发展性指标是分析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根本性的指标,(五)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自尊就是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 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 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二、心理健康教育,(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腾飞必须以人才的培养为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

4、分重要的内容;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应激状态的持续等,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可能遇到心理失衡的现象。,(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里的心理素质,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或人格因素。,(四)、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哪些工作 1 、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2 、心理咨询 3 、诊断性评价 4、行为矫正 5 、学习指导 6 、职业指导,重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一、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

5、,1、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人际关系上 (1) 亲子关系的问题 ; (2) 师生关系的问题 ; (3)同伴或同学关系的问题; (4)人际交往障碍问题。,2、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学习上 (1)学习压力问题; (2)厌学问题; (3)学习困难问题; (4)学习障碍问题。,3、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自我”上 (1)自我评价问题; (2)自我体验问题; (3)自制力问题。,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外部因素 (1)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归纳为“两诱惑、三压力”。 “两诱惑”是指物质上的诱惑、精神上的诱惑 “三压力”是指学生面临着学习与升学压力、社会高期望压力、社会竞争压力。,(2)家庭因素;

6、 家庭教育因素可概括为“一溺爱、两缺位、两失准”。 “一溺爱”是指学生成长过程受到溺爱因素的影响。 “两缺位”指学生成长过程,家庭教育缺位和艰苦磨炼教育缺位。 “两失准”指学生成长过程,家长正面榜样教育的失准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失准。,(3)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和管理面临着“两惧怕”和“两忽视”的困局。 “两惧怕”指教育主导者惧怕教育主体者(老师怕学生)和教育管理者惧怕监护者(学校怕家长)。 “两忽视”指学校教育忽视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忽视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小结: “三相碰”:学生叛逆期碰到家长更年期,教育关键期碰到家教缺位期,学生内部高压力碰到社会外界高期望。,2、学生自身因素 生理发育和心

7、理发展不均衡 心理过程发展 不协调 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 自我发展与外界要求不一致,三、心理健康的具体要求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敬业)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4)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 (6)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乐群)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2)能客观了解他人; (3)关心他人的要求; (4)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 (5)积极地沟通;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自我修养)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 (2)通过

8、别人来认识自己; (3)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 我认识的目的;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 (6)具有自制力。,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保证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人,体能,耐力 灵活 速度 力量,体态,体形,无病 无残,身高 体重,信仰 公德 道德 法纪,兴趣 性格 性情 气质 情绪,潜能 智能 实能(知识、技能),一、丰富心理健康知识,明晰学生问题,(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认识的偏差,(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传统德育心理辅导 核心问题:人生观问题成长问题 本质:教育过程自助过程 工作重点:个人对社会义务的教育 个人智能的开发与健康人格的塑造

9、 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使人更好地了解自我及其成长过程 提高个人对国家与社会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提高个人的价值感与成就感 基本手段:示范教育尊重和理解,二、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一)班主任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重要性 (二)关于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 (三)了解学生心理特征的四个观测点,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葛敦纳(Gardner,1983) 他强调人类的心理能力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七种不同的智力(Gardner,1983) 1语文智力指学习与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数理智力指数学运算及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 3空间智力指凭知觉辨识距离判定方向的能力。

10、 4音乐智力指对音律节奏之欣赏及表达的能力。 5体能智力指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6社交智力指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 7自知智力指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葛敦纳后来又在他的模型中增加了第八种智力自然智力,学生的人格是多样的,1)学生性格类型差异 2)学生性格特征差异,3.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不同的,人的大脑分成左右两半球,左半球主要 处理言语类信息,负责逻辑思维,右半球 主要处理是非言语信息,4. 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各具特色的,认知类型的不同:场独立型对场依赖型;冒险型对谨慎型; 聚敛思维型对扩散思维型 学习类型的不同: 1)环境面:学生们对环境的需求有个别差异,故而就有

11、各种不同的学习类型 2)情意面因学生们读书时在心理需求与心理状态上有个别差异,故而会有各种不同的学习类型 3).生理面因学生们读书时各自在生理需求上的个别差异,故而会有各种不同的学习类型 4).社会面因学生们在读书时的社会需求不同,故而会有不同的学习类型,三、尊重学生,实施有效的沟通,(一)尊重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批评中

12、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责难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争斗 虐待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伤害别人 支配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依赖 干涉中长大的孩子,被动和胆怯 娇宠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任性 否决中长大的孩子,他反对社会 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他情绪孤僻 专制中长大的孩子,他喜欢反抗,民主中长大的孩子,领导能力强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自信 公平中长大的孩子,抱有正义感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耐心 赞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喜欢自己 爱之中长大的孩子,会爱人如己,好教师的12种素质,(1)尊重每一个人 (2)友善的态度 耐性 兴趣广泛 良好的仪表 公正 幽默感,(8)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 会发脾气,不

13、过我从未见过。” 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 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 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宽容 颇有方法,1、充分相信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本性向善的,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的,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2、绝对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 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意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发展性需要,不尊重学生的常见表现 1

14、、情绪失控 2、恶言相向 3、侮辱人格 4、态度粗鲁 5、小题大作 6、神情冷酷 7、杀一儆百 8、唠唠叨叨 9、咄咄逼人 10、处事专断,尊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倾听和沟通。班主任应该“蹲下来”,用一颗童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用青少年的视野看世界,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尊重的目的是为了引导 教师坚信学生有无限发展的潜能,才能坚持对学生“高度尊重、适度要求、适时引导”,努力张扬学生的向善本性,变“他律教育”为“自律教育”。 “高度尊重” 要以罗杰斯的 “以学生为中心” 观点为基础。 “适度要求”是指克服传统德育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泛政治化”倾向。 “适时引导”,是指从认知和

15、行为两方面对学生加以及时的引导。,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1、表达理解 2、平等商讨 3、避免争论 4、禁绝体罚 5、注意倾听 6、给人面子 7、就事论事 8、口有遮拦 9、引导自律 10、提供帮助,3、接纳学生的差异。 差异是绝对的。差异来自于遗传与环境 (包括教育)的共同作用。只有理解学生的差异,才能从本质上做到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是现代辅导理念和传统教育观念最大的区别所在(“差生”实际上是差异的表现,“消灭差生”实际就是要消灭差异/ 不能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全优发展”或“平均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对学生的差异并不是持一种尊 重的态度,而是表示着某种歧视。 截至2000

16、年,在中国现有的3亿学生当中,被全 国各类学校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到5000万人。这 个数字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总 人口。 对“差生”的歧视大致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在座位安排上歧视“差生”。 二是在课堂提问上歧视“差生”。 三是在作业批改上的歧视。 四是在班级活动安排上的歧视。 五是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处理上的不平等。 六是分班上的歧视。,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个体。他们今天出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成长中的问题。因此,不必恨铁不成钢,也不可操之过急。,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要点,期别年龄 心理危机 发展顺利 发展障碍 0-1岁 信任-不信任有安全感交往焦虑 1-岁自主-不自主自控自信胆小多疑 -岁自信-不自信勇于表现畏惧退缩 -青春期进取-不进取有能力失败无能 青年期统合-不统合 方向明确 /角色混乱 6、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