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上传人:luoxia****01801 文档编号:56218159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一、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在企业财会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内部控制是伴随着盈余管理而生的,内部控制产 生的理论基础是信息不对称。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掌握是存在 差异性的,而这种差异性则会由于契约不完备性与信息不对称性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道德风 险与逆向选择两个结果。但是随着企业对内部控制需求和要求的日益提升,内部控制所产 生的制衡-监督效果越来越明显,这使得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使信息更加透明化,进而能够 有效抑制盈余管理。从内部控制要素视角来看,良好的控制环境是抑制盈余管理的关键因 素,信息与沟通则是其关键途径,自身内部监控是抑制盈余管理的

2、关键环节,风险评估时 防治盈余管理的前提,控制活动时拟制盈余管理的基础。二、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设计研究假设与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在对近些年来国际市场上的一系列上市公司因内部失控而导致的破产案例进行总结 后,本文提出了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负相关的假设,即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上 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二者呈现负相关。在实证分析的样本选择方面,本文结合研究需要选 择深圳 A 股、上海 A 股的上市公司,其相关数据来源则是参考巨潮资讯网与高权国泰安 CSMAR,并最终从符合实证要求的上市公司中选取适量适合本文研究的样本,构成样本群 体。并且在本文所选取的样本中,有注册会计师对其内部

3、控制进行审计的企业占多数。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变量和相关性模型过往的数据资料证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经过审计与未经过审计两种状态下,其盈 余管理程度是不同的,在研究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上,需要将内部控制的控制变 量进行量化研究。涉及二者相关性的内部控制相关变量主要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 险评估、监督、信息沟通等。在本文中,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变量解释如表 1 所 示。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特征,选择 Jones 模型进行适当的修订作为研究模型, 并用建立在行业基础上的横截面估计法来衡量盈余管理程度。被修订后的 Jones 模型中, 盈余管理为被解释变量,内部控制为解释变量,那么

4、模型为:三、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检验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从前文的描述可知,所选样本中既有经过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也有未经内部控制 审计的公司,分别表示为 DA2 与 DA1,在理论状态下做出如下假设:经过审计的公司内 部控制质量较高,而未经审计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低,那么 DA1 与 DA2 的均值可通过 一些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统计的结果显示,在操纵性盈余方面,DA1 是 DA2 的 2 倍,并 且 DA2 的均值明显小于 DA1,这说明经过审计的企业内部控制抑制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 这与本文假设保持一致,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操纵性盈余越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将内部控

5、制与盈余管理的所有相关变量进行量化,并在修订后的 Jones 模型中进行 拟合优度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将操纵性盈余作为因变量,而自变量则为内部控制的相关变 量,经过拟合优度分析来判断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内部控制的相关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对 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变量 F1 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贡献不大,而将变量换成 F2 时则模型的拟合优度被显著提升,这说明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操纵性盈余的主 要风险因素。此外,在各变量的回归方程方差检验中,显著性 F 检验的概率为,这说明总 体的线性关系显著,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也就是说,本文进行修订的 Jones 模型能够较好 的解释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

6、间的相关性。在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假设进行验证时,需要对内部控制各变量因素的 相关系数进行量化分析,并且进行 NKSJ 变量的 T 检验。NKSJ 未经审计的量化指标为 0, 经过审计的良好指标为 1,那么在显著水平为 5%时进行的相关性验证结果显示,经过审计 的公司在盈余管理程度上明显小于未经审计过的公司,这与本文假设相一致。此外,在内 部控制的相关变量中,内部环境与操纵性盈余负相关,这是因为股权越分散、董事会人数 越多,相互之间的监督与牵制越强,进行盈余操作的空间越小。信息与沟通变量与盈余管理负相关,董事会经常进行沟通能够使得信息更加透明, 强化了内部控制的质量。公司规模变量与盈余

7、管理负相关,这是因为公司规模越大,其内 部制度越系统、严格,各种制度相对规范,各部门之间的监督更合理,盈余成本增加,进 而使得管理层进行盈余操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净资产收益率与盈余管理呈现正相关关系,这与理论上的分 析并不相符。从理论层面上来看,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对盈余的操纵越少,但本文的 实证结果却显示二者正相关。在进行更为深入的变量挖掘分析后发现,本文所选择的上市 公司大多数为国有企业性质,其多数包含政治成本,这使得公司管理层在企业利润越大时 越愿意进行盈余操作以降低政治成本。并且从激励报酬假说来看,企业高管更愿意通过盈 余操纵来提升自己的激励薪酬,从而使本文的研究

8、结果呈现二者正相关的关系。此外,在 ST 变量中,被 ST 的公司出于自身利益,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 这是因为被 ST 的企业面临特殊处理的危险,如果出现连续 3 年亏损的现象,企业将被迫 退出股票市场,这显然是企业所不愿意面对的,这会使得他们铤而走险进行盈余管理。回归结果分析在进行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未加入 SIZE 变量则与预期假设一致,加 入 SIZE 变量则与预期假设不一致,并且未加入 SIZE 变量时拟合优度明显降低,这说明 SIZE 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力度加大,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需要加入此变量。内部控制的各变量进行盈余操作的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内部控制审计的 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低,二者负相关越显著;内部环境因素中 N1、N2 与盈余管理负相关, 内部环境越好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资产规模变量与盈余管理负相关,企业规模越大盈余管 理程度越低;控制活动与风险评估两个因素中除了财务风险变量外,其余与盈余管理的相 关性不显著;净资产收益率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实证分析结果出现偏差,与预期不相符, 其更为详细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从整体来看,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呈现负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