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luoxia****01801 文档编号:56215912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一、引言选题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 一系列严峻问题也凸显出来,土地耕地的占用滥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的产生 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显得尤为迫切。1990 年,西方部分国家提出 了基于生态发展理念建立的新型发展模式,其中以产业发展、工业发展为模式展开的循环 经济理念因其既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科学发展观,又兼顾了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 效应而得到广泛关注。由此,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对策研究这一课题被提出,研究农业生 产、自然和经济如何达到和谐统一成为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方向。鄱阳湖

2、作为全国最大 的淡水湖,在生态农业探索进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运用优劣势对比分析,辅以经济生态区周边县市德安县的农业生产资料和 经济数据,分析德安县农业发展规划制度下的优势点,客观地将环境与经济结合起来,具 有交叉融合性。同时对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现状和历史进行客观分析,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 概念和新型农业的理念进行阐述和分析,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论证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现代化农业的不足和对策,以期促进区域循环发展、可持续良性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2. 研究意义本课题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羁鼋?行分析,着重选取较为代表性的德安县 农业产值数据,根据现有观

3、察到数据及其对策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优化生态产业结构, 响应“中部崛起”的号召和“生态兴省”的目标,为农村经济、生态提供新思路。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农业发展历史鄱阳湖地区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 8000 年至公元前 7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时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鄱阳湖地区稻属植物从野生到驯化的演化过程已经完成。春秋战国时期, 政策的影响加上铁犁牛耕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力得以提高,在当时已有不小的影响力。秦朝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铁犁牛耕的推广和农具的进步,湖区农业在全国占重要 地位,随着北民南迁运动的兴起,南方获得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湖区成为主 要粮食供应地之一。唐

4、代开元盛世和宋代的经济重心的南移,耕地扩张,品种改进,作物种类多样化。 明清时期,农业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小农经济达到鼎盛,农业稳定发展,湖区农业逐渐向 近代农业转型。历经军阀割据,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后,湖区农业遭受重创。新中国成立后,国家 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湖区发展。自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组织科技人员对鄱 阳湖进行研究并开展山江湖工程。整改成功后,通过发展“四水一牧”产业,推动农民实现 共同富裕的目标。农业发展现状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其中农业又在农、林、 牧、副、渔五大生产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的发展比较稳 定,整体

5、而言有所涨势,形成粮食作物生产为主,油料作物和蔬果生产为辅,同时引入棉 花和糖料作物种植的农业生产格局。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的稳步发展,现代机械科 技的不断推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得以不断建设,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的大发展方向。本文以德安县为例。2016 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 35193 万元,多种经营产值 23611 万元。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其他县市农业产值状况对照,其农业产值不尽相同,但比例构 成基本一致,且多以经济作物为主。其中粮食作物产量达产值为 11582 万元,粮食产量 44410 万元,油料产量 5838 万元,棉花产量 6337 万

6、元,糖料产量 470 万元,蔬菜产量 28017 万元,水果产量 5386 万元,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的以粮食作物 为主的特点。德安县在 2016 年中,粮食作物产量达到 47804 吨,其中谷物产量为 46477 吨,占粮 食作物比重为%;蔬菜产量为吨,占主要农作物的比重%;油料、棉花产量分别为 7097 吨、 10960 吨,分别占主要农作物比例%、%。在 2016 年中,粮食作物产量达到 50061 吨,同 比去年增长%,其中谷物产量为 48021 吨,依旧占粮食作物比重%;蔬菜产量为 38247 吨, 同比去年增长%,占主要农作物的比重%;油料、棉花产量分别为 8944

7、 吨、111595 吨,分 别占主要农作物比例%、%。其中特别的是瓜果同比去年增长%,油料同比去年增长%,说 明德安县逐渐重视经济作物的种植,瓜果种植的面积产量逐年增大。经济作物种植中以油 料为主,棉花和糖料作物的分布较为零散不均,产量相对较少,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 和客观经济条件的提升,蔬果种植也日益发展扩大。总体而言,随着现代技术的引进和种 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粮食作物及其他作物的单产也在增加,生产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 地域状况的多样化而促进了专业化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着农业效率的提升。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优劣势因素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因素 1. 经济优势因素

8、分析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德安县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网络。德安县 面积达 863 平方公里,占有%的全省面积。利用现有京九铁路、长江航运的优势,东西连 接上海、重庆,南北连接北京、香港,且可利用水、陆两路出海,京九线穿城而过,近年 建设的合九线、武九线,即将修建的铜九线、九景衢等几条线路相互沟通,形成骨架状的 交通网络,使德安与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主要经济区密切连接。公路网络发达,福 银高速公路,加上穿城而过的 105 国道,途经的 316 国道,即将投入使用的昌九城际铁路 将令德安成为环鄱阳湖经济圈及昌九工业走廊的中心城市,为促进德安县生态经济区农业 生产与市场要素流动提供了

9、良好的环境。2. 自然优势因素分析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德安县干流博阳河全长 93 公里,县内占公里,流域达 平方公里,34 条支流,其中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下头水、庙前港、涂山水 7 条支流的流域面积达 30 平方公里以上,水面公顷。充足优质的资源对经济持续、稳定增 长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也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础,德安县丰富的自 然资源将进一步促进当地的农业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限制性因素1. 自然限制性因素分析土壤的酸碱度是作物种植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土壤 PH 值在时,作物对于各种营 养元素的利用效率是最高的,最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较多的重

10、金属元素使该地区土壤呈偏碱或微酸,不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但总体而言,一系列良好的土壤条件令德安县成为长江中下游的要成矿带中最为瞩目的地 区之一。土壤呈偏碱或微酸,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因此偏碱微酸的土壤 将大大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2. 生态环境制约德安县地处江南低山丘陵地区,雨水丰富,降水集中,极易发生水土流失。自 20 世 纪 80 年代以来的大规模扩大毁林造地、湿地开荒等行为进一步破坏了该地的生态平衡。水 土流失直接导致了德安县种植区域的部分土地退化,直接导致土壤内有机质含量下降,从 而影响到农作物的产出。另一方面,起伏的地形不利于

11、大规模机械化展开;此外,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类型 还不够丰富,其适应复杂地形的能力较差,进口农业机械的价格令普通农民难以承受等也 是机械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3. 科技限制性因素分析水资源工程不健全完善的水资源工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水资源工程开发主要是指水 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它不仅在农作物生长因水分亏缺而产生障碍时能够及时的予以灌溉补 给,确保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而使其正常生长;而且当发生暴雨或雨量偏大等原因出现田间 积水从而使作物根系因浸泡发育受阻时,能及时地予以排涝,以促使其正常生长环境的恢 复。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水资源,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建设和 完善水利检

12、测预警系统,利用科技手段检测好水位的状况,以为旱涝情况做好预警和必要 的准备,科学监测好水资源的质量数量;2.保护好鄱阳湖水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充分 发挥自然环境的自我调控和修复作用,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的良好循环利用,建设 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系统。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在落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从事第一产业“低收益性”,加之外部因素的推动,青 壮年劳动力的长时间流失,使得目前农村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的现象。缺乏足够科学素 养的广大农民也很难将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该有的 地位和作用。根据德安县的实际发展情况,现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1. 育人。 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根据不同的需要培养人才的相应能力,如培育管理人员,则着重培 养其经营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开设进修课程,对人才进行系统的培训。2. 引 人。进一步提高人才引进福利,吸引高端人才。德安县政府应该积极带头,如开展高端人 才招聘会,建立高端人才信息库,为其提供更完善和全面的保障,同时采用更有吸引力的 措施,进一步激励高层次人才的引进。3. 留人。为人才提供更明确的发展路径和更广阔的 发展空间,留住人才。4.加强监管,规范行为。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从而推动德安县人才的素质提升,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德安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