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凤亭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上传人:luoxia****01804 文档编号:56212455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甸县凤亭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罗甸县凤亭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罗甸县凤亭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罗甸县凤亭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甸县凤亭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甸县凤亭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1. 地质背景 罗甸县凤亭多金属矿位于罗甸南部,面积约 35Km2。矿区处于右江造山带北缘,水 城紫云南丹柳州裂陷槽之中段4,八茂背斜轴向从北东向转变为北西向的特殊部位, NE 向与 NW 向构造相互切错、叠加,构造形式多样复杂。 区域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三叠系1。二叠系中下部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组合,上部 为硅值陆源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三叠系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岩浆岩侵入二叠系、三 叠系等地层中刚性岩体与软弱岩体之间,辉绿岩体出露于软弱地层之中,呈小岩株状,属 偏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金属矿产以金铜铅矿为主,非金属矿产以罗甸玉为主。 2. 矿区地质特征 地层

2、 主要出露四大寨组和领薅组地层,四大寨组第三段为中厚层砂岩、粘土岩、炭质页 岩、硅质岩等,是该矿区多金属矿主要赋矿层位,第四段为中厚层含燧石灰岩;领薅组下 部为薄层硅质岩夹粘土岩,上部为薄至中厚层状砂岩、粘土岩,局部见铁帽,是相邻区域 多金属矿主要赋矿层位。另外,矿区北部出露小岩株状辉绿岩体,长 30m,宽 22m,呈灰 绿色,具辉绿结构、辉长结构、斑状结构;主矿物为基性斜长石、辉石,副矿物为磁铁矿、 黄铁矿、黄铜矿。 构造 八茂背斜在该段从 NE 向转变为 NW 向,毛瑶背斜轴线呈北西向,中苏背斜轴线呈 北东向。矿区发育 NE 向和 NW 向两组断裂,现分别简述于下: 北东向组:F1 断层长

3、约 2km,走向北东,倾向 315,倾角 6585,局部见反倾现 象,为压扭性断层,破碎带宽 8m18m,带内主要为碎裂岩、构造透镜体、断层角砾岩、 片理化粘土岩及断层泥等,普遍具硅化、黄铁矿化、白铁矿化,局部见石英团块。F2 断层 长约 2km,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 8083,为一高角度正断层,破碎带宽 6m8m。带内主要为断层角砾岩,见硅化、褐铁矿化。 北西向组: F5?嗖愠?200m,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 70,破碎带宽 2m3m,逆断层, 带内主要为构造透镜体、片理化粘土岩及断层泥等构成,普遍具硅化,黄铁矿化。F3、F6 断层发育于四大寨组第四段灰岩与第三段碎屑岩接触面之间,正

4、断层,F6 断层破碎带见褐 铁矿体;F4、F7 断层为正断层,未见矿化蚀变。 矿床地质特征 该矿区多金属矿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类型,现分别简述如下: 金、锑矿体:金、锑矿共生,受 F2 断层破碎带中控制,呈透镜状产出,矿体长 360m,倾向 300315,倾角 6580,沿倾向延伸 40m,矿体厚度 6m10m,金品位: 10-6,锑矿品位%,蚀变为硅化、褐铁矿化及粘土化等。矿石主要为氧化矿石。 金、铜、铅矿体:金、铜、铅矿共生,产于 F2 断层破碎带与毛瑶背斜轴部交汇部 位,呈透镜状、扁豆状、脉状产出,矿体长 60m,倾向 315,倾角 65,沿倾向延伸 40m,矿体平均厚度 28m,金平

5、均品位为10-6,铅平均品位%,铜平均品位%,蚀变主要 为硅化、黄铁矿化、白铁矿化等,局部见孔雀石、铜蓝。矿石品位及矿体厚度变化较大, 主要为氧化矿石。 铅矿体:产于 F5 断层破碎带中,呈透镜状产出,矿体长约 200m,走向 160,倾向 70,倾角 75,矿体平均厚度,倾向延伸 40m,其中:铅品位 11%23%,另外,含银 10-6,含铟10-6,普遍具硅化,黄铁矿化等。主要为原生矿石。另外,矿区分布有多处 铁矿体,为铁帽型褐铁矿,均受小型断层构造控制,矿化不均匀,铁品位在 25%之间, 暂无工业价值。其中,矿区西部铁矿体产于领薅组地层中。 上述多金属矿含矿岩石为碎裂岩、构造透镜体、断层

6、角砾岩、片理化粘土岩及断层 泥等构造岩,主要金属矿物褐铁矿、黄铁矿、辉锑矿、黄铜矿、方铅矿及自然金,矿石结 构为自形、半自形及它形粒状,矿石构造为块状、条带状、网状。矿化蚀变主要有硅化、 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粘土化等。 3. 找矿标志 地层岩石标志 四大寨组第三段中厚层砂岩、粘土岩、硅质岩是该矿区多金属矿主要赋矿层位;领 薅组硅质岩、砂岩、粘土岩组合是相邻区域多金属矿主要赋矿层位。另外,矿区出露岩浆 岩小岩株状辉绿岩体,据程国繁等研究3,蚀变辉绿岩及辉绿岩体周边砂岩、粘土岩组合 是理想的金矿赋矿岩石。 构造标志 矿区金多金属矿受控于构造有利部位。金、锑矿共生矿体受 F2 断层控制,该

7、断层 与八茂破碎带无论从规模上或是破碎带内部特征上差异均较大,可能是在早期北东向系列 节理裂隙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形成的含矿断裂构造,同时显示压扭性和张性断裂特征,具 有理想的储存空间,是该区主控矿断层,在矿区南部控制了矿区金、锑矿体;在矿区北部 该断层与毛瑶背斜轴部交汇后由于背斜轴部虚脱空间的叠加,储存空间规模加大,控制了 金、铜、铅多金属矿体,矿体厚大。 F5 断层是区内次级控矿断裂,控制铅体,具压扭性特征,矿体规模小,但是,矿石 品位高,共生银、铟矿具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价值。矿区内该类次级断裂构造发育,具备 发现其他铅体构造条件。另外,矿区分布有多处铁矿体,为铁帽型褐铁矿,均受小型断裂 构

8、造控制,局部具工业品位,结合本矿区和周边矿区分析,在相同成矿地质背景下,深部 具有多金属矿成矿有利构造条件。 蚀变标志 从该矿区多金属矿物成份看,均为低温热液蚀变矿物,主要?嵋菏幢淅嘈陀泄杌?、 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及粘土化等。其中:硅化可分为两期,第一期硅化主要是沿矿物颗粒 间进行交代,形成交代残余结构及他形石英。第二期硅化主要是沿节理、断裂破碎带充填 交代形成细脉状、网脉状及团块状石英,金、锑、铜、铅等矿化主要与第二期硅化有关; 黄铁矿化主要沿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带分布,地表表现为褐铁矿化,深部为黄铁矿化、 白铁矿化;碳酸盐化主要表现为方解石化和白云石化,常与硅化、黄铁矿化共同产出;粘 土化

9、主要沿断层破碎带、断层滑动面、节理等分布,呈团块状及细脉状产出。 4. 找矿方向预测 据以上找矿标志分析,该区找矿工作应重点围绕四大寨组和领薅组地层分布范围的 NE 向和 NW 向断裂构造带开展,尤其是断裂构造带与背斜轴部交汇部位或 NE、NW 向两 组断裂交汇部位等,其次为小型 NW 向断裂中的硅化、黄铁矿化发育地段,另外,辉绿岩 体周边如有断层分布,值得探索是否有金矿存在。现对本矿区找矿方向作如下预测:F1 断 层:为主含矿断层,在 F1 断层破碎带内走向和倾向上发生变化的强蚀变地段寻找金、锑 矿。构造交汇部位:在毛瑶背斜与 F1 断层、中苏背斜与 F4 断层等交汇部位,F3、F6、F5

10、等断层与 F1 断层交汇等部位寻找金、铜、铅矿。小型 NW 向断层:在四大寨组第三段分 部范围内的小型 NW 向断层出露地段,且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蚀变较强部位寻找铅 矿。进一步解剖矿区西侧领薅组地层铁矿和 F6 断层之上的铁帽型褐铁矿,探索深部是否 存在多金属矿可能。另外,在矿区北部出露小岩株状辉绿岩体周边探索是否存在断层、蚀 变辉绿岩等,可寻找金矿。 5. 结论与建议 根据矿区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初步分析,提出以下认识和建议:该区具备良好的多 金属矿成矿条件2,找矿标志明显,且地表有较多矿化信息,找矿潜力大。根据找矿方向 预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构造部位、理想地层岩石和必要的矿化蚀变地段寻找多金属矿定会 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该区地质工作程度低,地表资料零星,建议结合区域成矿条件研究 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建立成矿模型,有序开展后续找矿工作,实现找矿突破概率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