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课件解析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6196240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课件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7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课件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7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课件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7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课件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7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课件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课件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课件解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解析,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 【解析】从图片材料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战国时期汉字的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为了方便交流,出现了汉字这一变化。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但B项不是主要因素。C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D项是秦统一后推行的。,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

2、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 C 【解析】明朝,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义利观,逐利成为风尚,材料也没有涉及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问题,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汉代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项错误。汉初通过“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材料中的“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的现象,故选C项正确。材料表明富商的发展态势,并未涉及政治权利问题,故排除D项。,26 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

3、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 【解析】均田制下一般的自耕农授田是20亩,一家的几个男丁的露田和桑田加起来应当超过20亩,结合材料中20130亩占户数比例的74.1%可推知这部分应该是自耕农土地,所以选A项。通过对材料数据的分析可知131亩至300亩以上的土地所占的比例较小,故不能得出B项。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崩溃,故C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

4、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 B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历史事实也可以通过实物证据来呈现。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对于宋太宗是否去过宫中这一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所以B项正确。C项错误,因为不是所有的历史叙述都不客观,有些历史叙述是可以还原历史事实的。 D项本身不说法不准确,多种历史叙述如果都相同也不一定就是事实,且与题意要求不符合。,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行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

5、,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 D 【解析】维新变法运动发生材料所述的作用在1898年故排除A项。B项发生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由材料时间“1897”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签订马关条约后清政府为赔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D项正确。,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

6、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 B 【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的状况。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说明是由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故D项错误。,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

7、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 B 【解析】渡江战役时,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故排除A项。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捍卫了中国领海、领土、领空等主权,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故B选项正确。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还只是在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国民党,故排除C项。 “另起炉灶” 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故排除D项。,图5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

8、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答案: C 【解析】传统的文人画多为山水画,注重写意,其特点是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为一体的,材料中的画不具备这个特点,所以A项错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流行画派是抽象派,表现为二战的伤痛,多用变形的表现手法,故B项与题干内容不符合。先注意图片 “婆媳”、“冬学”信息,结合教材“向工农开门是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可知 是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很多农村妇女都去夜校学习,它是有现实依据的,故C选项正确。画家是依据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不是画家的艺术想象, D项错误。,3

9、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利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答案: D 【解析】“限制权力滥用”应当是在权利行使机制上要有约束制度,或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所以A项不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故C项说法不全面。材料说的是官员在就职前和18岁男子在行使公民权利前,材料“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体现了古代雅典的这些宣誓旨在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所以D项正确。,33雨果中小说九三

10、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答案: C 【解析】法国没有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故A项错误。B项是17891792年法国的政体。1793年后的法国废除了君主制,材料“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说明人民掌握权力,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故C项正确。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

11、,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可知,这种做法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生活问题,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结合材料时间“1953”及所学知识,苏联当时并未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乡的比较,故排除C项。D项是1928年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做法,是实现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在时间与内容上都与材料不符合。,3520世纪70年代

12、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中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 【解析】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政府要减少干预国家经济,所以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要把权力真正的下放到地方。C项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要恢复自由放任传统。,4

1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年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

14、,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10分),40.(25分)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顾及。 目的:建立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意义:维

15、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参考答案】 近代中国的反抗与探索近代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而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东西方列强竞相侵略中国,在巨大的变故面前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断的探索救国之路,由军事而政治,由政治而思想文化,探索的主体由资产阶级而至无产阶级,最终走上了光明之路。明清之际,中国衰落,西学东渐之势渐强,鸦片战争迫使中国人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中体西用成为主流。但后来的一系列中外战争的失败使后继的先进的中国人再次觉醒,进而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最终历史选择了无产阶级来完成任务,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