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依次向心房和心室传布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6127004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依次向心房和心室传布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依次向心房和心室传布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依次向心房和心室传布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依次向心房和心室传布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依次向心房和心室传布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依次向心房和心室传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依次向心房和心室传布(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依次向心房和心室传布。这种兴奋的产生和传布所出现的生物电变化,可传播到全身各处,用仪器把这种电位变化曲线记录在图纸上,就称为心电图(ECG)。 是反映心脏各部分电生理活动的良好指标,可作为临床诊断心脏某些疾病的依据。,二、体表心电图,(二)正常典型体表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P波:两心房去极化过程,QRS波:两心室去极化过程,T波:两心室复极化过程,PR间期(P波始-QRS波始):房室传导时间,Q-T间期(Q波始-T波终):心室开始兴奋至复极完毕,S-T段:心肌各部分处于去极化时间,各处无电位差,0期 INa开放,Na+快速内流,1期 Ito开放,一过性K+外流

2、,2期 ICa-L开放,Ca2+缓慢内流 IK开放, K+缓慢外流,对膜电位影响相互抵消,3期 IK开放,K+外流加快,4期 Na+ -+泵 (3:2) Na+- Ca2+交换体(3:1),使离子分布恢复静息状态,窦房结P细胞的AP,0期去极化: 慢钙通道开放(I Ca-L ),Ca2+缓慢内流 3期复极化: Ca2+内流停止,K+外流 4期自动去极化: K+外流进行性衰减; Na+内流(If电流) 进行性增加; Ca2+内流(I Ca-T )。,二、心肌生理特性,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 传导性,电生理特性,机械特性 收缩性,(一)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定义:组织或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

3、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衡量自律性高低的指标:兴奋的频率(次/分) 1.心脏的起搏点 窦房结 房室交界 房室束及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100次/分 50次/分 40次/分 25次/分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称窦性心律。,潜在起搏点 异位起搏点 异位心律,为什么在静脉窦和心房之间结扎后,心室停止跳动? 过几分钟之后,为什么心室又开始跳动?为什么心室跳动比静脉窦慢得多? 在心室和房室结处结扎后,为什么心室又停止跳动?,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1) 4期自动去极速度正变,(3)阈电位水平上移 自律性,(2)最大复极电位水平反变,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儿茶酚胺(NE、E)加速

4、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提高自律性,使心率加快。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迷走神经兴奋时释放Ach可使窦房结自律细胞K外流增加,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故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二)兴奋性 心肌的兴奋性是指心肌细胞对适宜刺激能够产生兴奋(AP)的能力或特性。 其兴奋性高低同样也可用刺激的阈值来衡量,阈值大表示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 1.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心肌细胞的兴奋包括两个过程: 即从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激活Na+通道或Ca2+通道从而产生产生动作电位 凡能影响这两个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心肌的兴奋性。,(1)静息电位(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 RP

5、绝对值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RP 绝对值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阈电位水平上移RP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阈电位水平下移RP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2)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状态 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所处的机能状态,是决定兴奋性正常、低下和丧失的主要因素。以快反应细胞为例,Na+通道具有备用、激活和失活三种状态。,静息电位 阈电位 去极至0 mV (90 mV) (70 mV) 到复极化-55 mV 备用 激活 失活 Na+通道状态: 备用状态 激活状态 失活状态 (关) (开) (关),复活,钠通道状态的变化,激活,失活,关闭 (备用),复活,去极化达 阈电位,迅速

6、,有效不应期 0期-60mv 绝对不应期 0期-55mv 0 Na+通道全部失活 局部反应期 -55-60mv 极低 少数Na+通道恢复 相对不应期 -60-80mv 低 部分Na+通道恢复 超常期 -80 -90mv 高 大部分Na+通道恢复 且电位接近阈电位,时间 兴奋性 原因,分期,2.心肌兴奋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骨骼肌兴奋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局部反应期,超常期,相对不应期,心肌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 有效不应期长(平均200250ms),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生理意义: 不发生强直收缩,实现心脏泵血功能。,3.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心室受到一次窦房结以外的额外刺激,

7、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也称早搏,为心律不齐的表现。 产生原因:足够大的额外阈上刺激恰好落于心室 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后。 代偿间歇:因期前收缩而紧随出现的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产生原因:正常传来的窦房结冲动又恰好落于期 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之内。 生理意义:防止心脏发生强直收缩,维持正常节律。,(三)传导性 心肌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传导性。 心肌的兴奋(动作电位)沿着心肌细胞膜向外扩布的特性。 传导方式:局部电流。 传导特点: 闰盘(缝隙连接)为低电阻区,局部电流很容易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故心肌细胞在结构上虽互相隔开,但在功能上却如同一个细胞,构成一个功能性合胞体。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心脏特殊

8、传导系统具有起搏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兴奋在心脏内的传播是通过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完成的。,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心脏内兴奋传导的特点及生理意义,传导时间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 (0.06s) (0.10s) (0.06s),特点: 1.心脏各部分的传导速度不相等 心房肌0.4m/s;心室肌1m/s;浦肯野4m/s;房室交界0.02m/s 2.房-室延搁: 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开始收缩,房室不同时收缩,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2. 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结构因素: 细胞直径正变 缝隙连接数量 生理因素: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正变 0期速度 与邻近细胞 产生局 传导 新AP 0期幅度

9、的电位差部电流速度产生 快 高 大 大 快 易 慢 低 小 小 慢 不易,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只有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正常,兴奋才能正常地传导通过。,(0期慢、小) 减慢,处于相对不应期 部分失活状态,处于绝对不应期 失活状态 阻滞,邻近部位膜兴奋性 Na+通道状态 传导性,二、心肌细胞的机械特性收缩性,心肌收缩的特点 (一)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 同步收缩,力量大,有利于心脏射血。 (二)不发生强直收缩 保持收缩与舒张的交替进行的节律性活动,保证心脏射血和充盈过程的正常进行。 (三)依赖细胞外Ca2+ 细胞外液Ca2+浓度高,内流增多,收缩力增强,反之Ca2+浓度若过低,则出现兴奋收缩脱耦联。 (四)绞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