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6097516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九上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 1 学时】 第 1 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 一、能量的转化与转移 1、多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动能和势能) 、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 、内能、化学能、 电能、光能、太阳能、核能 【能量是多种形式存在的,但要注意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形式的能】 (1)机械能:存在于运动的物体(动能)或具有一定高度的物体(重力势能)或发生弹性 形变的物体(弹性势能)中; (2)内能: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又叫热能; (3)光能:能发光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太阳能属于光能; 2、能量的转化与转移 (1)能量的转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

2、 分析某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和所要研究的过程; 物体在起始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 物体在最终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 (2)能量的转移: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4)要获得一种能量必须以消耗另一种能量为代价,所谓“消耗能量” 、 “利用能量”或者 “获得能量” ,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第 2 学时】 第 2 节 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力对物体

3、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 “有劳无功” (1)没有力,但有距离: “无劳无功” 如: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也就没有什么力做功; (2)有力的作用,但没有距离的移动:也就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 “有劳无功” 如:一个静止的汽车,一个人用了很大的力推他,但不动,因此推力推力对汽车汽车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的移动,这个力对 物体没有做功; “劳动无功” 如:手提着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水桶虽然受到提力的作用,但是由于力的方 向始终竖直向上,且移动的是水平距离,不在同一方向上,故而提力对水桶没有做功;

4、 3、做功的表示说法:力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做功、力做 功; 二、功的计算 2 1、计算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W=Fs (F 的单位是牛 N,s 的单位是米 m,功 W 的单位是焦 J) 【明确】 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 公式中的 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公式中的 s 是物体在力 F 作用下通过的距离; “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要引起重视; W=Fs 中的 F 是使物体沿着 F 方向移动 s 距离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大小和 方向是不变的; 2、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 1J=1N

5、m 3、把一只鸡蛋举高 2m 所做的功大约是 1J; 4、 【思维逆向】将举高物体时 F 所做的功可以视为:克服阻力(重力)G 做的功,即 W=Gh; 5、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是因为它具有能;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力 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因此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的单 位与功的单位一样; 6、能量转化越多,做功越大;能量转化越少,做功越小; 三、功率 1、比较做功的快慢 (1)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所用的时间越少做功越快,所用的时间越多做功越慢; (2)相同的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做功越少,做功越慢; (3)比较做功的多少与时

6、间的比值,比值越大,做功越快;比值越小,做功越慢; 2、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 (2)功率大小反映了做功的快慢,做功越快,功率越大;做功越慢,功率越小; 能量转化的越快,功率越大;能量转化的越慢,功率越小; 【小贴士】 功率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能表示做功的多少,如功率大做功就多,这句话不对,还的 看时间,由此可得,功率的大小决定于做功的时间和做功的多少两个因素决定的; 功率与机械效率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物理量,不要混淆; (3)功率的公式:P=W/t 【功 W 的单位 J;功率 P 的单位是瓦 W;时间 t 的单位是秒 s】 【思维拓展】 功率公式 P=W/t 是指平均功率,

7、即在时间 t 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 当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以速度 v 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 W=Fs、v=s/t、P=W/t 可得 P=Fv; 例:汽车上坡时,需要一定的功率,减慢速度就是为了增大上坡的牵引力,这样有利于上 坡; 3、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 ,W 1W=1J/s 1KW=1000W 1MW=1000KW=106W 4、常见的功率: 韶山型电力机车 4200 千瓦 汽车约为 50100 千瓦 喷气式飞机约 11 万千瓦 人步行约 70 瓦,短时间快速运动可达 1 千瓦 3 5、1000W=1000J/s 的意义:物体在每秒内所做的功为 1000J;物

8、体在 1 秒内有 1000J 的能 量发生转化; 【第 3 学时】 第 3 节 认识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如果再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1)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 2 个条件:要有 2 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 个阻碍它转动,且能绕固定点转动; 如:瓶盖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是不能称为杠杆; (2)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 2、杠杆五要素: (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 O 表示) ;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 F1表示) ;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 F2表示) ; 【不论是动力还是阻

9、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作用于杠杆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尤其是阻 力方向的判断是杠杆学习的难点之一,要明确阻力是阻碍杠杆(即硬棒)转动的力;】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 它是指从支点点到力的作用线线的垂直距离,千万不能理解为支点点到力的作用点点的长度; 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力的作用线即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 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中间,也可以在杠杆的两侧,一定在杠杆上; 当力作用在支点时,力臂为 0;】 3、力臂的画法 “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出垂线段” (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 O;

10、(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再从支点 O 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力 臂用虚线(或实线)表示并用大括号勾出,在旁边标上字母“L1”或“L2” ,分别表示动力 臂和阻力臂; 4、生活中的杠杆:钓鱼竿、镊子、铡刀、钳子、垃圾桶、剪指刀、铁锹、钓鱼竿、天平、 滑轮; 4 二、杠杆平衡的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 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 (1)内容: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2)表达式:F1L1=F2L2 或 F1/F2=L2/L1 3、研究

11、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开始时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为了不计杠 杆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为了方便测 力臂; (3)实验开始前,当发现杠杆向右端倾斜,可使左、 右端螺母一律向左调; (4)实验开始时,绝不能调节杠杆两侧的螺母,而是 通过调节改变动力、阻力、动力臂或阻力臂,来实现杠 杆的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5)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4、由杠杆平衡的原理可以看出,F1L1=F2L2,当 L1L2时,F1F2,即在力臂较大的一端 施加一个较小的力,就可以在另一端获得一个较大的力,所以有人称杠杆对力有“放大作 用” 。 5、杠杆的分类 杠杆

12、类型杠杆特点杠杆优点杠杆缺点应用 省力杠杆 L1L2 F1F2 动力阻力 省力费距离手推车、瓶盖起子 费力杠杆 L2L1 F2F1 动力阻力 省距离费力 缝纫机脚踏板 手柄长,刀口短的剪 刀 等臂杠杆 L1L2 F1F2 动力阻力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天平、定滑轮 【说明】 (1)判断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要通过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相比较来确定, 为了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最好画出杠杆示意图,在图上把杠杆的支点、动力臂、 阻力臂、动力和阻力都表示出来,建立直观的图景,便于判断。例如:天平。 (2)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由于功=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故省力杠杆不省 功;动力在做功过程中

13、,消耗的能量转化成了内能; (3)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设计这类杠杆的目的就是为了在需要省距离而不需要省力 的情况下应用; 如:钓鱼竿钓鱼时虽然费力,但手臂移动很短距离可使鱼移动很长距离; 三、滑轮 1、定滑轮和定滑轮的区别 5 定滑轮定滑轮 含义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位置随重物移动的滑轮 实质等臂杠杆(支点在滑轮中心轴处)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支点在固定端绳子与滑轮相切处) 特点1、不能省力 2、不能省距离 3、能改变力的方向 4、定滑轮中,各个方向上的拉力大小不变 1、省一半力; 2、费距离; 3、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说明】 定滑轮的特点: (1)能改变力的方向;能改变力的方向;

14、 (2)不能省力不能省力,即 拉力 F物体的重力 G(理想状态) ; 实际情况下,要考虑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 f,因此 拉力 F物体的重力 G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 f (3)不能省距离不能省距离, 即 物体上升的距离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h) ; (4)拉力拉力 F 所做的功所做的功 Fs克服物体的重力克服物体的重力 G 做功做功 Gh(理想状态) ; 实际情况下,拉力 F 所做的功 Fs克服物体的重力 G 做功 Gh克服摩擦力 f 做功 fs; (5)拉力拉力 F 作用点移动的时间作用点移动的时间 t 与物体上升所用的时间相同与物体上升所用的时间相同,因此,可以看出物体在整个 过程中的

15、功率 P 的变化;(同时性) (6)定滑轮中,拉力的大小不会随拉力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定滑轮中,拉力的大小不会随拉力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即:拉力大小始终相同; 定滑轮的特点 (1)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省一半的力省一半的力: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由于 L1=2L2 ,则 拉力 F1=2F2, 理想状态:拉力 F1/2G 实际情况:拉力 F1/2(物体重力 G定滑轮重力 G绳子与定滑轮之间摩擦力 f) (3)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的距离的两倍(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的距离的两倍(s2h2h):): (4)理想状态理想状态:拉力 F 所做的功 Fs克服物 体的重

16、力 G 所做的功 Gh; 实际情况实际情况:拉力 F 所做的功 Fs克服物体的重 力 G 所做的功 Gh克服定滑轮重力所做的功 Gh克服绳子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力做功 fs; (5)拉力拉力 F 作用点移动的时间作用点移动的时间 t 与物体上升所与物体上升所 用的时间相同用的时间相同,因此,可以看出物体在整个过 程中的功率 P 的变化;(同时性) (6)定滑轮中,拉力大小会随拉力方向的改变 而改变;竖直向下时,拉力最小,最省力; 四、滑轮组 6 1、特点:同时具备定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 (1)省力情况: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 重的几分之一,F1/n(G 物G 动) n 表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 段数 (不计摩擦和绳子自身重力) (2)确定滑轮组中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 n 的方法: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