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神经2010年住院医.1新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5982351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25.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神经2010年住院医.1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颅神经2010年住院医.1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颅神经2010年住院医.1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颅神经2010年住院医.1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颅神经2010年住院医.1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神经2010年住院医.1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神经2010年住院医.1新(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颅神经,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神经内科教研室 张玉梅,颅神经 (cranial nerves),脑神经, , , ,单纯 感觉,单纯 运动,混合 性N,Cranial nerve,颅神经 (cranial nerves),12对I 、II大脑IIIXII脑干,感觉神经:I II VIII 运动神经:III IV VI XI XII 运动+感觉:V VII IX X,解剖生理,- 嗅神经(Olfactory nerve),嗅神经(Olfactory nerve),解剖: 嗅觉上皮细胞(鼻腔上1/3) 嗅丝(I 级神经元)嗅球( I I级神经元) 嗅束嗅三角内、外、中间嗅纹。 内侧嗅纹半球内

2、侧面胼胝体下回 中间嗅纹前穿质 嗅觉的反射联络 外侧嗅纹海马沟回前部、杏仁核、颞叶勾回(嗅中枢)嗅觉系统是唯一不在丘脑换神经元,将神经冲动直接传到皮质的感觉系统,嗅神经,胼胝体下回与前穿质发出的纤维与面神经核、僵核、灰结节、乳头体等发生联系,形成嗅觉与食欲有关的反射弧。, 嗅神经,嗅觉减退或消失 鼻腔局部病变:双侧嗅觉减退或消失,见于鼻炎、鼻部肿物 颅前窝颅底骨折累及筛板,可撕脱嗅神经,额叶底部肿瘤压迫嗅球、嗅束可导致一侧或双侧嗅觉丧失 嗅觉过敏:多由于心理因素引起 幻嗅:嗅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嗅中枢刺激性病变可引起嗅幻觉,临床症状, 嗅神经,Foster-kennedy Syndrome

3、: 一侧额叶底肿瘤患侧嗅觉消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视神经(Optic nerve),视神经(Optic nerve),视神经全长约50毫米,可分四段,即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视神经球内段:为视神经穿眼球壁的一段,长约0.7毫米。,视神经(Optic nerve),视神经眶内段:长约30毫米,自巩膜筛板至视神经孔处,略呈S形弯曲,其意义在于眼球转动或病理性凸出时,不致因牵拉过紧而损伤视神经纤维。此段视神经的周围有许多三叉神经的分支,即在上方有鼻睫神经及其分支睫状长神经;内侧有筛前神经和筛后神经;外侧有睫状神经节。,视神经(Optic nerve),视神经管内段:长约6毫米,

4、为通过视神经孔(管)的一段;在视神经孔内尚有眼动脉经过。由于此段视神经紧贴视神经孔而无活动余地,因此,眶尖部的骨折极易引起视神经和眼动脉损伤而发生眶尖综合征。,视神经(Optic nerve),视神经颅内段:是从视神经孔至视交叉的一段,长约10毫米。此段无硬脑膜包被,在其上方为大脑半球额叶和大脑前动脉,下外方为颈内动脉和眼动脉,下方与蝶窦毗邻。, 视神经,解剖特点 视乳头处无锥、杆细胞,故在视野中形成生理盲点。 视网膜后极有一区域对光及其敏感-黄斑区,直径1-3mm,只有锥细胞。 黄斑纤维终止于双侧距状裂深部,且分布区域相当大,故常常中心视保留。, 视神经,临床症状,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全盲:

5、直接侵犯视神经: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损伤,视神经 肿瘤和蝶鞍附近肿瘤 双颞偏盲:视交叉中部病变,垂体瘤和鞍上肿瘤 同侧偏盲:视束或视辐射(颞叶,顶叶,枕叶) 受累 向心性视野缩小:视神经萎缩,多发性硬化,癔症,损伤及表现:,视神经损伤:,同侧盲,视交叉中部损伤:,双颞侧偏盲,视交叉外侧部损伤:,同侧眼鼻侧半偏盲,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中枢损伤:,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1,2,3,4,5,6, 视神经,视皮质病变: 损毁症状:皮层盲:双侧视皮层病变双眼视觉丧失,但瞳孔对光反应存在,调节反应存在,无视神经萎缩。 刺激症状:17区:单纯性幻觉,如闪光、亮点18、19区:复杂幻觉,如人影、物体、景

6、象, 视神经,临床症状,视乳头异常,视乳头水肿眼底:早期: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生理凹陷消失、静脉淤血,严重时视乳头隆起、视乳头中央有片状出血,视乳头萎缩,视乳头水肿的鉴别(1),视乳头水肿的鉴别(2),原发性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的鉴别,眼肌的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各眼外肌的作用是使眼球沿着三个互相垂直的运动轴转动垂直轴:内转(鼻侧)和外转(颞侧)水平轴:上转和下转矢状轴:回旋运动,其中角膜12点处向鼻侧旋转叫内旋,向颞侧则为外旋。,眼肌的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内、外直肌:眼球向内或外转动上、下直肌:眼球上转、下转、内转上斜肌:眼球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眼球外转,上

7、转、外转,眼肌的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眼内肌为眼球内的平滑肌,包括瞳孔开大肌、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均在虹膜内,分别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管理瞳孔的开大和缩小。瞳孔括约肌由环绕瞳孔的环行平滑肌纤维构成, 收缩力强,能缩小瞳孔,对瞳孔调节起主导作用。瞳孔开大肌的纤维呈放散状排列,其外周 端起于睫状肌,内侧端止于瞳孔边缘,收缩力弱,调节瞳孔不起主要作用。睫状肌:在睫状体内,切面呈直角三角形,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能调节晶状体的凸度,trochlear n.,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上斜肌,动眼N 副核,脚间窝 (中脑),动眼N 核,眶 上 裂,上支,上直肌 上睑提肌

8、,内、下直肌,下斜肌,下支,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展神经,外直肌,海 绵 窦,前髓帆 (下丘下方),滑车N核,Abducent n.,展N核,桥延沟 (内),Oculomotor n.,E-W核 正中核 下直肌核 内直肌核 下斜肌核 上直肌核 提上睑肌核,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眼球向上、向下、向内 活动受限,瞳孔散大,同侧直接间接光反射均消失。,外展神经麻痹,展神经麻痹:患侧眼不能外展而呈内斜视,并有复视,滑车神经麻痹,核性眼肌麻痹,定义:脑干病变(血管病,炎症,肿瘤)致眼球运动神经核(动眼,滑车,外展)损害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特点:除外展神经外,动眼、滑车神经的核性麻痹都是双侧

9、性,但不对称。多合并有邻近组织的损害。选择性地只损害一部分眼肌功能,产生分离性眼肌麻痹。常合并长束损害的体征(锥体束、脊丘束)。,核上性眼肌麻痹,定义:由于大脑皮质眼球同向运动中枢及其传导束损害,使双眼出现同向注视运动障碍。 特点:双眼同时受累,无复视,反射性运动仍保存。,核上性眼肌麻痹,两眼同向凝视中枢: 桥脑凝视中枢:破坏性病灶,两眼不能向病灶侧凝视而转向对侧, 即注视自己瘫痪肢体,常是持久性的。 大脑半球凝视中枢:破坏性病灶,两眼不能转向对侧,即双眼向病灶侧注视,常是暂时性的数天内可恢复。刺激性病灶,两眼偏向病灶的对侧(癫痫)。,核上性眼肌麻痹,上丘同向凝视中枢: 上丘的破坏性病变: 引

10、起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称帕里诺综合征 (Parinaud Syndrome)。 上丘的刺激性病变:则表现为眼球发作性的转向上方,称动眼危象。,、眼动神经,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主要损害脑干的内侧纵束,前:脑桥侧视中枢与动眼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患侧眼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外展时伴有眼震。 后:脑桥侧视中枢与外展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受损:患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内收正常,一个半综合症:一侧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已交叉过来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患侧眼球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外展时有水平眼震,动眼神经核性麻痹和核下性麻痹的比较,区别点 核性麻痹 核下性麻痹影响侧别 多为

11、双侧 多为单侧麻痹程度 多为不全性麻痹 多为完全性麻痹眼轮匝肌是否受累 可同时受累 正常眼内肌麻痹状况 可不受累 首先受累其他症状 多为脑干邻近结构的症状 多为动眼神经邻近结构的症状,、眼动神经,瞳孔的大小: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和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共同调节。瞳孔散大:动眼神经麻痹瞳孔缩小:一侧:Horner syndrom两侧:双侧交感神经中枢径路,2.瞳孔对光反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损伤及表现:,视神经损伤:,患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动眼神经损伤:,患

12、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患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眼动神经,幅辏及调节反射冲动 视网膜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枕叶距状裂皮质 额叶 皮质桥延束 E-W核和正中核 沿动眼神经 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 内直肌,调节反射,幅辏反射,Horner征:患侧瞳孔小、面部无汗、睑裂小、眼球内陷。,不同部位损害引起的霍纳综合征,双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常见于神经梅毒,偶见多发性硬化等。是由于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受损所致,调节反射未受损。,阿罗瞳孔(Argyll- Robertson pupil),Right dilated pupil,Right pupil has no

13、 light reflex. The arrow represents the light.,Pupils react to accommodation,Argyll-Robertsons pupil:,一侧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光反射、调节反射异常,伴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又称为强直性瞳孔。多见于中年女性。,艾迪氏瞳孔(Adies pupils),眼球运动神经合并损害产生的临床综合征,临 床 综 合 征 损 害 的 颅 神 经 眶尖综合征 、1眶上裂综合征 、1前海绵窦综合征 、1中海绵窦综合征 、1、2后海绵窦综合征 、1、2、3岩尖综合征 1、,三叉神经,解剖生理,三叉神经,感觉纤维:第1级

14、神经元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周围突: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中枢突:进入脑桥深感觉:三叉神经中脑核触觉: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交叉到对侧组成三叉丘系上行, 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 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 中央后回感觉中枢的下1/3区 运动纤维: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脑桥外侧出颅 ,司咀嚼和张口运动,三叉神经,Trigeminal n.,卵圆孔,圆孔,眶上裂,眶内结构和 眼裂以上 皮肤,鼻粘膜和 鼻背,口裂和 眼裂之间 皮肤 及深面结构,口裂以下和 颞区皮肤 口底结构,三叉神经传导通路,三叉神经,感觉核多且长,核性损害可有感觉分离 周围神经损害按三支分布,核性损害可呈“洋葱头”样分布,核的上部在中央,核的下部在外周 与其它颅神经有联系:角膜反射、泪腺分泌眼心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