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智能化规划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979871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142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智能化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智能化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智能化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智能化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智能化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智能化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智能化规划(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电网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之四专项规划之四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电网智能化规划二二一一年九月年九月-I-前言前言当前,以能源多元化、清洁化为方向,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战略转型为目标,以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全球范围推进。智能电网在其中发挥着核心和引领作用,并已成为未来电网发展趋势。新形势下,我国的能源发展格局、电力供需状况、电力发展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电网除具备电能输送载体和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功能外,更有可能通过能源流与信息流的全面集成与融合,成为影响现代社会高效运转的“中枢系统”。面对

2、新形势,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核心技术取得全面突破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决策部署,提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努力实现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积极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按照“统筹安排、统一规范、自上而下、同步推进”的原则,智能电网部组织开展了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是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专项规划报告之一。

3、编制以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纲要等研究成果为指导,以坚强智能电网综合研-II-究报告(修订稿)、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2009-2020)(送审稿)、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 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为基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家电网智能2010815 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开展网省公司规划分报告的编制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形成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并与主网架、配电网、通信网和技改、营销、信息化、调度运行等专项规划进行了衔接。报告在分析智能电网发展基础的基础上,明确了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

4、展目标,重点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七个方面提出电网智能化的规划目标、重点项目、建设规模及预期目标、投资估算。最后,报告展望了“十三五”电网智能化发展目标,并提出了本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I-目目 录录前言前言 I1 规规划划编编制依据制依据11.1 规划范围.11.2 规划水平年.11.3 规划基础.12 电电网智能化基网智能化基础础22.1 电网基本情况22.2 电网智能化发展基础及建设实践33 规规划指划指导导思想、思想、规规划原划原则则和和总总体目体目标标.203.1 指导思想.203.2 规划原则.203.3 “十二五”发展目标224 发电发电智能化建

5、智能化建设设方案方案264.1 发展目标264.2 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265 输电输电智能化建智能化建设设方案方案345.1 发展目标345.2 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356 变电变电智能化建智能化建设设方案方案47-II-6.1 发展目标476.2 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487 配配电电智能化建智能化建设设方案方案557.1 发展目标557.2 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568 用用电电智能化建智能化建设设方案方案648.1 发展目标648.2 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659 调调度智能化建度智能化建设设方案方案749.1 发展目标749.2 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7510 通信信息平台通信信息平台8310.1 发展

6、目标8310.2 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8411 标标准体系建准体系建设设10212 关关键设备键设备(系(系统统)研制)研制10713 “十二五十二五”电电网智能化投网智能化投资资估算估算.11113.1 投资估算.11113.2 投资分析11214 “十三五十三五”电电网智能化网智能化发发展展望展展望.11414.1 发电环节.114-III-14.2 输电环节.11414.3 变电环节.11514.4 配电环节.11514.5 用电环节.11614.6 调度环节.11614.7 通信信息平台.11615 保障措施和政策建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议118附表附表 1 智能智能电电网技网技术标术标准体

7、系及制定准体系及制定规规划划汇总汇总表表.121附表附表 2 关关键设备键设备(系(系统统)研制)研制规规划划.126-1-1 规规划划编编制依据制依据1.1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地理范围涵盖国家电网公司所有供电营业区域,共计31 个网、省级供电营业区。规划内容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和通信信息部分的智能化建设内容。1.2 规划水平年规划水平年以 2015 年为规划水平年, “十二五”期间逐年过渡,展望 2020 年作为规划远景年。1.3 规划基础规划基础(1)坚强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告(2)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纲要(2009 年 10 月)(3)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4)

8、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5)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20092020)(送审稿)(6)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综合报告(7)坚强智能电网第二批试点项目实施方案-2-2 电电网智能化基网智能化基础础2.1 电网基本情况电网基本情况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电网覆盖面积(含蒙西、西藏)850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88%,供电服务人口超过 10 亿人,占全国人口的 80%以上。2009 年 1 月 6 日,晋东南南阳荆门 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成功投运,目前已安全稳定运行 18 个月,这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2010 年 7 月 8

9、日,向家坝上海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特高压核心技术取得全面突破和国家电网全面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已基本实现全国互联。东北华北通过高岭背靠背工程实现联网,华北华中通过 1000 千伏交流联网,形成了华北华中大同步电网;华中与华东通过葛洲坝南桥、龙泉政平和宜都华新直流工程实现联网;华中电网和南方电网通过三峡广东直流实现联网;西北与华中电网通过灵宝直流背靠背工程实现联网;青海至西藏 750 千伏/400 千伏交直流联网工程于 2010年 7 月 29 日开工建设。2009 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 8.74 亿千瓦,同比增长 10.37

10、%;全社会用电量 3.66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4%。预计 2010 年全国发-3-电装机将达到 9.5 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 4.0 万亿千瓦时,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 9.9%。2009 年公司经营区域内装机容量达到 7.14 亿千瓦,占全国的 82%;全社会用电量 3.04 万亿千瓦时,占全国的 83%。预计 2010 年公司经营区域内装机容量达到 7.85 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 3.3 万亿千瓦时,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 10.4%。2009 年公司 11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 66.23 万公里,变电容量 20.08 亿千伏安。其中 22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 32

11、.06 万公里,变电容量 13.08 亿千伏安。预计 2010 年公司 11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 71.33 万公里,变电容量达到 22.28 亿千伏安。2.2 电网智能化发展基础及建设实践电网智能化发展基础及建设实践2.2.1 我国我国电电网智能化网智能化发发展基展基础础近年来,公司深入推进电网现代化建设,大力开展先进技术研究与实践,以及科技创新工作,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发展保障。在大在大电电网运行控制方面网运行控制方面,我国具有“统一调度”的体制优势和深厚的运行技术积累,调度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一流,自主研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广泛应用;广域相量测量

12、、在线安全稳定分析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居世界领先地位。在清在清洁洁能源并网及大容量能源并网及大容量储储能方面能方面,公司深入开展了风电、光伏发电监控及并网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风电接入电网仿真分-4-析平台,制定了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相关标准,开展了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等前沿课题基础性研究工作。在通信信息平台建在通信信息平台建设设方面方面,我国建成了“三纵四横”的电力通信主干网络,形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通信网络格局;以“SG186”工程为代表的国家电网信息系统集成开发整合工作已于 2009 年底基本完成,各项功能得到广泛应用。在研究能

13、力方面在研究能力方面,我国形成了目前世界上试验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具备了世界上最高参数的高电压、强电流试验条件,特高压试验研究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能源试验研究体系实现突破,国家风能、太阳能发电研究检测中心已具备现场检测能力。电网防灾减灾、输电线路在线监测及状态检修及在线监测、超导输电技术、数字化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关在关键设备键设备研制和技研制和技术标术标准体系建准体系建设设方面,方面,公司组织力量针对智能电网建设内容和技术领域需求,分别制定了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和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并于 2010 年 6月

14、正式公开发布。2.2.1.1 发电环节发电环节(1)现状-5-近年来,我国发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发电设备装备水平明显改善,电源类型呈现多元化趋势,清洁能源发电迅速发展。部分网省公司已完成常规电源发电机励磁系统参数实测和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参数配置工作,实现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和一次调频的全过程监控,并试点推进自动电压控制(AVC)功能;深入开展了网厂协调技术研究,并对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运行控制、发电出力预测、电网接纳能力、对电网安全稳定影响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掌握了钠硫电池制造的核心技术,建成了多种电池的试验工程等。(2)存在的不足水电、抽水蓄能、燃气发电等快速调节电源配置不

15、甚合理。间歇性、不确定性清洁能源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电网调峰调频的矛盾愈加突出,相应技术标准欠缺;次同步谐振问题日益突出,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发电机次同步振荡及谐振的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AGC控制调节有待优化;涉网设备监测、控制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大容量储能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等。2.2.1.2 输电环节输电环节(1)现状全面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研制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特高压交流设备;开展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状态检修、智能巡检等重-6-大技术研究,提升了线路安全运行水平;积极推进超导输电技术试验段工程前期工作;积极采用大截面导线、钢管塔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可控串补(TCSC)、静止无

16、功补偿器(SVC)等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开展示范应用。(2)存在的不足亟待完善在线监测、状态检修、故障预测等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和规程规范;电网结构仍然薄弱,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线路运行状态、气象与环境监测相关工作有待深入;75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有待突破;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相关设备和柔性交流、柔性直流输电关键装备研制工作亟待突破等。2.2.1.3 变电环节变电环节(1)现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标准日趋成熟;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在工程化和实用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已在 70 多座变电站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初步构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关键变电设备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公司系统 1000 千伏、750 千伏变电设备运行稳定,500 千伏等级 1000 兆伏安、1200 兆伏安大容量变压器大量使用;国内 110(66)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基本实现了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四遥”功能等。-7-(2)存在的不足智能变电站、变电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