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核心、条件、关键、基础、中心等总结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942921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次、核心、条件、关键、基础、中心等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首次、核心、条件、关键、基础、中心等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首次、核心、条件、关键、基础、中心等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首次、核心、条件、关键、基础、中心等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首次、核心、条件、关键、基础、中心等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首次、核心、条件、关键、基础、中心等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次、核心、条件、关键、基础、中心等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东汉许慎最早在说文解字里解释教育2、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最古老的教育起源学说:神话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学说是:生物起源说4、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5、德国是最早实施义务教育,也是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的分水岭;10 岁是儿童从自律到他律的分水岭7、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8、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9、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10、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

2、文献是论语 ;世界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学记11、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他的观点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渊源12、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认为理想是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13、古罗马的昆体良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他主张实行集体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夸美纽斯在世界图解中提出“范智”教育思想,在大教学论中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4、各位大大们:教育学之父是夸美纽斯;现代教育学之父是赫尔巴特;幼儿园之父是福禄贝

3、尔;教育心理学之父是桑代克; 课程理论之父和教育评价之父是拉尔夫泰勒;国际平民教育之父是晏阳初15、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提出实验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并把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科学教育学)的建立,还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认为“教育最高的目的是道德”,最早阐明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6、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凯洛夫的教育学 ;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杨贤江的

4、新教育大纲17、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1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19、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20、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钦定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2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出现22、教师的教育机智水平,是衡量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完善人格的重要标志;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人教师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23、自觉性,也叫主动性,这是学生主

5、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24、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孔颖达为诗经注疏;第一次使用是宋朝朱熹在论学中提到的“宽著期限,紧著课程”;西方最早提到课程一词是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的“跑道”;1918 年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1949 年拉尔夫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是现代课程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构架25、课程计划是学校领带和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开设那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培养目标是课程

6、设置的依据和前提26、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师将课程标准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27、教材是课程标准的最主要载体,教科书式教材的主体;教材(主要是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28、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国的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的思想;学生的认知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途径;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感知和理解教材29、个别教学制是古代学校的

7、主要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1862年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中, “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30、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业的布置与反馈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用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31、道德认知是前提和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道德行为是衡量个体思想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志;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源泉;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

8、本过程;说服教育法是德育的基本方法;德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最广泛、占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由皮亚杰提出,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32、班级一词最早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埃拉斯莫斯率先使用;构建班级体的核心是:班干部和积极分子;班级成员的共同目标是班级体形成的基础;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前进的导向和动力33、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也是教育研究中的基本方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主要任务;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小组活

9、动是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形式34、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裴斯泰洛齐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中第一次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他也是“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家;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1877 年卡普捷列夫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俄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897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

10、命名的专著;1908 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024 年廖世承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5、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是个体发展的初级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36、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量表是比奈西蒙量表,经斯坦福大学推孟修订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斯坦福比奈量表,采用的是比率智商37、操作的熟练是技能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操作技能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38、态度情感是态度的核心部分;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班杜拉对品德的基本观点是: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是环境;认知失调是

11、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39、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40、学习需要及内驱力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中占主导地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形式训练说的基础是官能心理学,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41、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最重要的部分;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布卢姆的认知目标最低是知识,最高是评价;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42、维持功能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

12、否的重要标志;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43、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学校心理辅导,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最高目标44、神经元(又叫做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奈塞尔 1976 年出版认知心理学被看做是认知心理学建立的开端45、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认知的起点;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小学生的视觉在整个感知觉中占主导地位46、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主要的特征47、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诸成分中具有核心意义,它是性格结构的“灵魂”,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都不同程度的受其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