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案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931950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迫症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强迫症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强迫症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强迫症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强迫症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迫症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迫症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来访者情况:张某,男,十九岁,待业。自己来心理门诊,自述 情况如下:“我家在农村,父母均为农民。在家我排行老大,下 有一弟一妹。从小我就很懂事,知道父母很辛苦,对自己要求极 为严格,一点儿时间也不许自己浪费,成绩一直名列班上前几名, 初一后还任班干部,深得老师喜欢。初一后半学期,父亲节约开 支给我买了块表,作为奖励。 初二上半学期,我开始害怕将表弄丢了,结果果真在一次早 操中将表丢了,我深知父母挣钱不容易,内心极度内疚,常常有 意识地到寝室和马路边努力寻找,希望能够发现,但始终没找到, 也不敢告诉父母,成绩也开始下降。 ” 说到此处,他有些颓丧。这是强迫型人格障碍初始阶段表现 出的特征,如在此

2、阶段能及时发现注重自我调整,是能够得到纠 正的,但是他没能意识到也不知具体怎么做。 “后来我家添置了沙发,平时我喜欢坐在沙发上看书。一次 母亲说别坐坏了,以后不准坐在沙发上看书。从此我果真再也不 敢坐沙发,后来发展到看见椅子也害怕了。初中我勉强读完,其 后一直待业在家,成天为看病四处奔波,父母为此花去了不少钱, 我更觉得不好受。 我最苦恼的,还是小便失禁,老想去厕所,但又自觉不该去。 越想控制则想去厕所的念头说强烈。尤其是吃饭之后想去厕所, 拼命克制自己不去,结果吃了饭就吐,按胃病治了很久也未奏效。 如此症状持续了 3 年,什么事也做不了,真是苦不堪言。 近段时间以来,我老是想着自己是否渴了或

3、者饿了,椅子该 不该坐,泡在盆里的衣服是现在洗还是过一会儿洗,见到点灯就 要反复检查点灯开关,出了门要反复看是否关好锁好等等。与他 人交往时,我总害怕别人笑话我,认为别人的眼睛都在看自己。 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段时间的氯丙咪嗪等药,饭后不再 呕吐,能克制一点自己害怕的想法和行为,但停服不久则症状再 次出现。医生,我的病还能治吗?”末了,他显示出一种急于知 道结果的紧张感。 分析诊断:精神医学中把强迫型人格分为强迫思维、强迫行 为和强迫情绪三种。后来强迫情绪从中分离出来,被成为恐怖症。 即指对特定的人、物或场景有按捺不住的恐惧、紧张心理。如某 人对教室、课桌的恐惧,心里明知不对却不能克制。

4、究其根源, 其实大部分是对早期生活体验的异化(如惧怕教室、惧怕课桌, 其根本原因是惧怕教室中的某个人或同桌同学等),才导致这种 焦虑性的强迫观念产生。事实上,它是一种象征性的解除焦虑的 心理防卫机制。通过对来访者进行心理评估,发现他并无精神病 态,调查其家族成员,也无精神病史。因此他表现出的是有别于 精神因素引起的恐怖症,于是心理医生决定从心理方面寻找原因, 并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施治方案:根据来访者表现出的症状及自述特征,心理医生 判断他的强迫行为主要由心理方面的因素引起,时间持续也较长。 便决定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阶段采用认知领悟疗法,旨 在减轻或消除其症状;第二阶段采用以人格矫

5、正为中心的治疗方 法,旨在改变其人格,帮助他建立自信心,逐渐进行彻底治疗。 咨询与治疗: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虽然在智力及生理年龄等 方面均已成熟,但其情绪年龄并未成熟,往往太过理智化,过分 压抑自己的情绪,而一旦情绪外泄时,恐惧感即占了上风。因此 心理医生首先明确地给予他肯定回答:“只要积极配合,一定能 治。 ”随后心理医生向他具体分析了其症状产生的原因,指出他 的强迫观念和行为并非在短时间内形成,还与他的较内向的性格 和看似轻松实则严格的家教有关。 “你的母亲当初责备你,其实并非有意识的要去损伤你的自 尊心,只是你的情绪太显幼稚化了,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 怕井绳” 。以至如今你已十八岁了,

6、仍旧在以儿童时的应对方式 来处理所遇到的问题,你应该放松自己的情绪,真正让自己在心 理上成长起来,而不再做儿童心理的奴隶。 ”通过一席话后,来 访者似有所悟。心理医生又接着说:“现在你的症状并不严重, 只要你持积极态度,不再有过多的心理压力,争取做到每天记下 自己产生强迫意念的次数,并承认有这些意念存在,顺其自然。 如一产生怕小便失禁而竭力克制,不许自己上厕所的意念,就要 放松自己:想去就去” ,做到不与之抗争的原则,就可逐渐淡化 此观念。 两个月后,来访者与其父亲一同来到心理门诊,向心理医生 描述了他近来的情况: “自上次回去后,在家长的帮助下,我坚持到至今,自觉症 状有了极大改善,不再强迫

7、自己去干一些事情,如晚上不用再去 管门窗是否已关好等,反正有父母在。见到椅子也不觉得别扭, 回去的第二天连上了七次厕所”说道最后他笑了起来。 心理医生分析他的自我记录,作出了具体评价,并随后询问 了他现在的问题。觉得他已达到第一步治疗的目的,于是决定引 导他从仍旧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中解脱出来,改变其不合理信念, 进而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绝对完美主义心态,使其逐渐在 人格上得到成长,从而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克服不良的心理 病症。心理医生说:“从现在起,你应逐步树立这样的信念;每 天上厕所两次也绝对能行、坐椅子和沙发原来差不了多少、皮带 松紧时宜原来是这种感觉、别人都在做自己的事而并未顾及我等

8、 等。只要坚持下去,你会克服掉以前的那些强迫观念的。 ” 半年后,来访者来信说“自己现在已感觉良好” 。 总结: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 抑情绪,因此其纠正的方法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同时施 予合理的心理疗法。事实上,无论恐怖还是洁癖都是强迫模式的 派生物,其心理病因同出一辙,即一方面是自幼养成的性格特点, 一方面是青春期的困惑,只有加强认识,并在心理医生的配合下 采用恰当地治疗方法,才可能更快的消除忧虑,愉快坦然的面对 人生。 患者,男,22 岁,某医科大学本科生。有一次他的睾丸皮肤发 痒,抓破了点皮,在上药膏后,他又觉得手不干净,会不会有可 能像黄曲霉素一类致癌物质进入体内,危害自己,危害下一代健 康?(因为他们在课堂上正好学“微生物的危害“一章,胡思乱想。 )可是他又不能彻底否定自己的想法,犹豫不决,弄得他非常苦 恼。还有一次晚上,他和侄子在吃面包,他家的狗在他面包上嗅 了一下,当时不知碰到面包没有,他又忽然想到,狗是否带狂犬 病毒呢?他的这些想法,他明知不对,但又不能彻底摆脱。这种 情况从小学就有,目前有所发展。 诊断分析:患者对病菌存在着强迫性恐惧念头,可能源于他 自身是学医的,了解病菌危害性,这种了解更加提高其“警惕性 “,加上早期存在强迫念头,两者综合起来就导致其人格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