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

上传人:luoxia****01804 文档编号:55881930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打造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打造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造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是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学科之一,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 高中物理不再像初中时那样直观、形象,所以传统的照本宣科解说理论和题海战术并不能 让更多学生深入学习。新课改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新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设定教学方法,通过明确的导案引导和问题启发,让学生 积极参与到知识生成和互动中来,或者结合实验完善形象认知。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学以 致用的教学目的。鉴于此,我就下文优选几个角度来谈一谈怎样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一、通过导案指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实践生本理念的策略之一。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只能让少数学生掌握知识, 为了

2、规避优差分化的马太效应,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探索,让他们通过体验来深入 认知。具体操作中,为了避免盲目探索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我们可以设置一份具有针对 性的导案,明确学习任务和探索方法。第一步,设置预习导学内容。预习是课堂的前奏,为了让预习更有针对性,我们要 设置预习导案,这样便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及时发现细节问题。比如,针对“带电粒子在电 场中的运动”这节课,我们的预习导案可以这样设置:通过阅读文本和分析,理解和掌握带 电粒子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能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偏转等物理 现象第二步,设置课堂自主学习导案。课堂上,我们不能将课堂全部占用搞理论说教, 我们要能在适当

3、的时机给学生留出空白让他们自主探索。比如,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 动”课堂上,我们可以这样设置引导问题:教师打印加速图片,然后提出问题“质量为 x, 带正电荷 a 的粒子,在静电力作用下由正极板向负极板运动的过程中,静电力对它做的功: W=;速率为 v,它的动能为 Ek=。这类基础知识的导学案让学生对公式内容有了基本了解, 减少了课堂时间。这样的设置,通过导案有效规避预习和自主探索的盲目性,有效节约课堂时间,让 学生通过充分体验来探索物理知识,成为学习和知识的主人。二、通过问题启发深入思考问题是启发学生深入探索的绳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能抓住知识转折的关键节 点进行启发式提问,这样才能有效

4、引导学生紧随知识转换思维。问题也不能凭空抛出,我 们要能结合形象、直观的演示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究。比如,我们在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时,笔者这样进行问题启 发和引导。师:同学们先回顾一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匀速直线运 动的位移图象”,然后让学生参照“位移时间”图象的方式,创设“速度时间”图象。我们 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看哪位学生画得最好。生独立完成。师:通过回顾知识和思考、讨论我们知道了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 v-t 图线与 t 轴 所围成的面积,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否也对应 v-

5、t 图线与 t 呢?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可以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进行验证?生讨论:可以将匀变速直线运动先转为匀速运动,然后再进行验证。生:可以分步骤进行变速情况的计算,然后再整合计算验证结果。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一个相应的环境。 本例中先引导回顾理论知识,然后形象展示图象都是在为提出问题和学生思考做铺垫。只 有做好铺垫,再提出问题,才能有效牵引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才能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和讨 论深入探索其中的物理原理,把握其中的知识精髓。三、通过实验完善形象认知实验是探索自然科学的法宝,物理作为传统的自然学科需要我们借助实验来形象展 示其中的抽象理论。当然,实验方式

6、和方法也是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的物理知识。比如, 学习力的合成知识后,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将一根皮筋固定一端;另一端两条细 绳,然后分别用两个弹簧秤呈一定角度将皮筋的结点拉到 A 点;记下两个测力计的刻度, 用笔顺着两条细绳画出方向;在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力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 合力 F;在只用用一个测力计的情况下通过一根细绳将皮筋上的结点拉到 A 点得出 F,这 时大家会发现 F=F,于是验证成功。上面是我结合多年的课堂经验对怎样以生为本提升课堂效率的几点分析和探索。总 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置形象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通过体验、思考和讨论完善学习和认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