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文言助读之十一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843980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文言助读之十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粤教版语文文言助读之十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粤教版语文文言助读之十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粤教版语文文言助读之十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粤教版语文文言助读之十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文言助读之十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文言助读之十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助读之十一 1 121庖夫 昔有庖夫(厨师),甚迂。于集上市鸡及 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门(登家门),遂 入室畅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庖夫 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亏待)尔?”犬 猫似不闻,啮之愈甚。庖夫又曰:“吾素忠 厚,向(一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 (不一会儿),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摆动)尾 而去。人曰:迂哉,庖夫!此乃犬猫也,何 能视之以人,当责己乃是。 文言知识 1现代汉语中,人称的单数与复数是有明确 区别的。 “我”、 “你”、 “他是单数;“我们”、 “你们”、 “他们” 是复数。但文言中的人称却很少有单数与复数的区 分:“吾”既可指“我”,也可指“我们

2、”;“尔既可指“你” ,也可指“你们”。上文“尔何不仁”中的“尔”,就是你 们(犬与猫);“向善待汝”中的“汝”,也指你们。 2 “迂哉,庖夫!”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按现代 汉语的规律, “庖夫”是主语,应置于谓语“迂哉”之前, 故应译为“这厨师迂腐啊”! 启发与借鉴 把仁慈赐给恶人,结果比厨师会更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迂 ;适 ;亟 ;素 ;是 2上文有两个“乃”:“此乃犬猫也” 中的“乃” ,解释为 ;“当责己乃是” 中“乃” ,解释为 。 122食粥心安 范仲淹家贫,读书于南都学舍,煮粟二 升(旧时的容器),作粥一釜(锅),经夜遂凝, 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腌菜或酱 菜)数

3、十茎啖之。留守(职官名称)有子同学(在 一起学习),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 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我父亲)闻 汝清苦,遗(送)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 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 (顿时)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文言知识 “馔”与“撰”。 “馔”与“撰”同音,但它们的含义不 同。 “馔”是食字旁,指食物。上文“盛馔”是指丰盛的 菜肴。 “撰”指写,如“日撰三千”,意为每天写三千字; “王某撰”,意为那文章是王某写的。 文化常识 上文所说的“学舍”即书院, “南都书院”在河南, 是当时很有名的书院。书院的设立,有公办的,有 民办的,从唐朝开始。一些著名的学

4、者往往去书院 讲学。他们讲的都是儒家的学识。唐、宋时期著名 的书院还有白鹿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等。 启发与借鉴 有人说,苦难是一所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 清苦是一件好事,它能催人奋进,它能培养人的意 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啖 ;馈 ;置 ;厚 。 2翻译:既而悉败矣 。 123狮子王与豺 曩有狮子王,于深山攫一豺,将食之。 豺曰:“请为王月送二鹿以自赎。 ”狮子王 喜。豺以时而进,已亦攫得狸、兔自存。期 年之后,鹿尽,豺无可送者。狮子王遇豺, 曰:“汝杀众生亦多矣!今次至(轮到)汝, 汝其图之(你还是考虑怎么办吧)!”豺无以对, 文言助读之十一 2 遂为狮所食。 文言知识 1期年。 “

5、期”在文言中可解释为“满”, “期年”即 满一年;“期月”即满一月。又, “期年而归”,意为一年 后回来;“期月而成”,意为一月便成功了。 2 “攫”与“手”旁的宇。 “攫”指抓。上文“攫一豺”, 意为抓住一只豺。凡是“手”旁的字,都与“手”或手 的动作有关。如“搡”(推)、 “据”(占有)、 “摔”(揪)、 “拽” (拖)、 “搦”(拿),若有些“手”旁的字不识,可从边旁部 首推测它的含义。 启发与借鉴 助纣为虐,到头来恶果自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曩 ;亦 ;存 2翻译:豺无以对,遂为狮所食。 124一箧磨穴砚 古人有学书(书法)于人者,自以为艺成, 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竹箱)物,

6、不欲 付(送)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 ”其人受之, 因其封题(封条)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 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从前)用者。 顿觉羞愧,乃返而学,至精其艺。 文言知识 “竹”部的字,大多与竹或竹制器物有关。上文 的“箧”,是指竹箱。 “笈”也指竹箱;“竽”指竹制的乐 器;“笼”指竹制的笼子;“简”指竹片;“箪”指用以盛 饭的篮头。如遇某些字不理解,可以它的部首猜测 它的含义。当然,这是在毫无其他办法解决的时候 才用。 启发与借鉴 学问与技艺都是没有底的。这位老师把几十 方砚台磨穿,那是花了多大功夫啊! 思考与练习 1老师用什么方法教育那个“学书” 的人? 2翻译:愿托置于某山之下。

7、至精其艺。 125卖瓜减字 有一甲父(种田老人),植瓜数亩,遇丰收, 担而售之。于板书曰:此西瓜出售。一秀才 过,曰:“此字可去,但留西瓜出 售即可。 ”田父然之。又一秀才见之,曰: “众皆见尔西瓜,何用西瓜二字?”田 父亦去之。俄顷,又一秀才来,曰:“西瓜 置于市,非售而何?出售二字应去!” 田父愕然,遂依而去之。适旁有一老人,曰: “五字均可去,是也,然价非书不可。 ”田 父颔(点头)之,于板书曰:每斤二文。故曰: 宜省则省,宜繁则繁,视事而为也。 文言知识 “然之”的语法现象。 “然”指“正确”、 “对的”,但它 不能直接带宾语“之”。然而文言中常有“然之”的用 法,因此“然”要作意动词

8、用,相当于“认为是对 的”、 “认为是正确的”。上文“田父然之”,意为田 父认为秀才的话是对的。 “然”的这种用法在文言中 叫“意动用法”。又, “众人贤之”,其中“贤”也属意动 用法,意为众人认为他有才德。 启发与借鉴 当简则简,当繁得繁,说话与写作都用得上这 个道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但 ;亦 ;适 ;是 。 2翻译:西瓜置于市,非售而何? 126王安期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 不得私行。 ”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何 处来?”云:“自师家受业还,不觉日晚。 ” 文言助读之十一 3 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 名,恐非致(达到)治之本。 ”释之,并令吏护

9、 送其归家。 文言知识 治。 “治”在文言中既可作动词用,指“治理”、 “管 理”、 “经营”等,这一点容易理解;它又可作名词用, 指“政治有条理”、 “社会太平”等,这一点较难掌握。 上文“恐非致治之本”中的“治”,即指“社会太平”, 意为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方法。又, “京城 大治”,意为京城里很太平安定;“国家不治,百姓难 存”,意为国家不太平,百姓难以生存。 启发与借鉴 处理问题要实事求是。 “夜不得私行”是为了防 止坏人作案,至于书生学而迟归当另行对待。王安 期不一概而论,不鞭打书生,做得对。 思考与练习 1解释:系 ;云 ;释 2翻译: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 治之本。 12

10、7黠猱 兽有猱,小而善缘(爬树),利爪。虎首 痒,辄(总是)使猱搔之,久而成穴,虎殊快, 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以其余奉虎。 虎食之,甚美,谓其忠,益爱之近之。久之, 虎脑空,痛发,迹(寻找)猱,猱已走避高木 矣。虎剧痛,跳踉(跳跳蹦蹦)大吼,乃死。 文言知识 快。这个字古今含意大不一样。今指“迅速”, 而古指“畅快”、 “高兴”。上文“虎殊快”,意为老虎感 到很畅快。凡属竖心旁的字,大多与心理活动有关, “快”便是一例。又“慢”,在文言中它不指“迟缓”,而 是指“不重视”、 “怠忽”。 启发与借鉴 奉承拍马者必有坏心思! 思考与练习 1翻译:猱徐取其脑啖之。 2翻译:益爱之近之。 128

11、孟母断织 孟子少时,诵(背书),其母方织。孟子 促然(突然)中止。有顷,复诵。其母知其諠 (因分心而遗忘)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对曰:“有所失,复得(又想起来了)。 ”其 母引刀裂其织(织物),曰:“此织断,能复 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文言知识 何为。 “何为”应按“为何”理解,意为“为什么”。 这是文言中词序倒置的现象。又, “何为泣”,意为为 什么哭? 文化常识 上文“其母方织”,一般都理解为“他的母亲正 在织布”。若认真研究,孟母织的不是“布”,而是丝 或麻织物。布是用棉花织的,而棉花要到宋朝才有, 与孟母生活的时代相隔一千多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方 ;有顷 ;对

12、 ;失 。 2翻译:其母引刀裂其织。 3孟子是什么时代人? ;你读过孟 子的作品吗?请举出一篇: 。 129何梅谷之妻 何梅谷,鄱阳(今江西境内)人也。其妻垂 (将)老,好佛事,自晨至夕,必口念“观音 菩萨”干遍。何梅谷以儒学闻于时,止之则 弗从,勿止恐贻笑士论(被读书人嘲笑),进退 狼狈。一日,呼妻至再三,随夜随呼勿辍(停)。 妻怒曰:“何聒噪(噪闹)若是耶?”梅谷徐答 文言助读之十一 4 曰:“仅呼半日,汝即怒我(生我的气),观音 一日被尔呼千遍,安得不怒汝耶?”妻顿悟, 遂止。 文言知识 徐。文言中的“徐”,指“慢”、 “慢慢地”。上文“梅 谷徐答曰”,意为何梅谷慢慢地回答,也可理解为慢

13、 条斯理地回答。又, “徐行”,即慢慢走。现代汉语有 “徐徐上升”,意为慢慢地(或缓缓地)升上去。 文化常识 儒学。 “儒学”就是孔孟之道。 “儒”本指出丧时给 人吹吹打打的人,因孔子年轻时干过这活,所以后 人称他的学说谓儒学。儒学的核心是“仁”,仁即爱 人。孔子学说的继承人是孟子(孟轲),所以史称孔 孟之道。儒学和后来从印度传入的佛学是对立的。 思考与练习 1翻译:梅谷以儒学闻于时。 2翻译:安得不怒汝耶。 130不识自家 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一日出 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 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 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 愚者曰:“无履

14、,非吾室。 ”妻曰:“汝何 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文言知识 1志。 “志”作为“志向”、 “意志”用,它的含义大 家都知道。而上文“常于室外县履为志”中的“志”, 要解释为“标记”,意为经常在屋外挂着鞋子作为标 记。如果有“以赤旗为志”,那么要理解为用红旗作 标记。 “志”又可解释为“记住”,如“永志不忘”,意为 永远记住不忘。 2薄。 “薄”是个多义词,其中一个义项指“靠近” 。上文“至薄暮,愚者归”,意为到靠近晚上时,那蠢 人回家。又, 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曩 ;县 ;徙 ;是 。 2翻译:愚者审视之,乃悟。 131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晒太

15、阳),而鹬(一种水鸟)啄 其肉。蚌合而钳(夹住)其喙(嘴)。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就)有死蚌。 ”蚌 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指鹬的喙被夹住后 拔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 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文言知识 “不雨”的语法现象。现代汉语中是不能说“不 雨”或“不雪”、 “不草”的,因为副词不可以直接修饰 名词。但文言中有时副词可直接修饰名词,如“不雨” ,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 “不雨”即不下雨; “不草”即不生长草。 启发与借鉴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个成语,单说“鹬蚌 相争”也就可以。它比喻双方争斗,结果两败俱伤, 第三者获得了好处。 思考与练习 1翻译: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 擒之。 2填空:不入虎穴, ; 踏破铁鞋无觅处, ; 前怕狼, ; 道高一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