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种植技术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837856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树种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果树种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果树种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果树种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树种植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果树食心虫的防治技术果树食心虫种类很多,主要有桃小、梨小、李小、梨大等。 李子食心虫防治李子食心虫防治李小食心虫又名李子食心虫、李小蠹蛾,在黑龙江省各地分布很广,危害性极大。李子食 心虫为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害虫(北纬 40 一 50 地区较多),是危害李子果实最严重的害虫, 常常被害率达 80%一 90%。在虫孔处流出泪珠状果胶,被害果实不能继续发育,渐渐变成 紫红色而脱落。被害果虫道内积满了红色虫粪,老乡称“豆沙馅“。 李子食心虫成虫 体长 4.6mm6mm,灰褐色,无光泽,翅展 10.5mm15mm,前翅 前缘有 10 组大小不等的白色斜纹,翅上密布白色磷毛,翅中端部有一明显的小白点。幼 虫

2、体长 10mm13mm,淡黄或粉色。蛹黄褐色,体长 6.8mm7.4mm。 发生规律在黑龙江每年发生二代,以第二或第三代老熟幼虫在土下、草根附近或石块下做土茧越 冬,在距主干 30cm90cm 的地方,土下 1cm5cm 处虫量最多,越冬幼虫第二年 4 月 末出土 5 月下旬陆续羽化,6 月上旬为羽化高峰。第一代幼虫 5 月末、6 月初始见,幼虫 期为 1540 天,6 月中旬开始老熟,陆续脱果,入土做茧化蛹,蛹期 78 天。第一代成虫 6 月下旬出现,成虫期为 1 个月,盛期集中在 1 周左右。整个过程完成约 1 个月,慢的约 1 个半月,产生世代重叠现象。成虫羽化当时就可产卵,卵期三四天。

3、第二代成虫 8 月上 旬陆续羽化、产卵,直到 8 月下旬、9 月上旬第三代幼虫陆续老熟入土,做土茧越冬。越 冬幼虫出土前有做二次茧的习性。越冬成虫在终花期产卵于叶面或叶柄,以后两代成虫产 卵在果实胴体部,产卵量渐增大。第二代卵,在有的果实胴体上产 24 粒,第三代则达 到 56 粒。幼虫孵化后有在果上爬行的习性。第一代幼虫为害率为 18%,第二代幼虫为害 率为 60%,第三代幼虫为害率为 80%以上。防治方法:李子食心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各代成虫盛期和产卵盛期及第一代老熟幼虫入土期。1.在各代成虫和产卵盛期,用 90%敌百虫 800 倍液,或 50%马拉硫磷乳油 1000 倍液, 或 50%敌敌

4、畏乳油 800 倍液进行防治。2.在李子生理落果前,可采用在树冠下土壤普遍喷洒 1 次 50%辛硫磷乳油 10001500 倍液的方法,进行地面防治。3.在落花末期(95%落花)小果有麦粒大小时,喷第 1 次药,用敌敌畏、敌杀死、速灭杀 丁、来福灵均可,每隔 7 一 10d 喷 1 次。4.从综合防治的角度考虑,可用生物制剂进行树冠下土壤处理,如白僵菌等。秋后应把 落果扫尽,减少来年虫源。或在果园里放小鸡进行防虫。5.经常保持园内卫生,将落果扫净,以到减少翌年虫源的目的。 另外,在一个地区统一 防治,这是决定防治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6、使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可采用桃小和梨小性诱胶囊。具体做法是在

5、罐头瓶中盛洗衣 粉水,把胶囊用铁丝固定在离水面 1 厘米的瓶口上方,然后将瓶挂在树冠中部,约每 20 株 挂一个带药的瓶,每天取出瓶内诱到的蛾子毁掉。性诱胶囊有效期长,整个生育期不需更 换。7、消灭越冬幼虫:在 4 月末于地表亩撒 5%的辛硫磷颗粒剂 57.5 公斤,或 50%辛硫磷乳油 0.5 公斤加 60 公斤细砂和土混合撒于树冠投影范围内。或亩用 50%辛硫磷乳油 0.5 公斤加水 100 公斤喷于树冠下。8、树上喷杀:从 6 月初起,用 50%辛硫磷乳油 800 倍液,每隔 1520 天喷一次,整 个生育期喷 45 次;67 月份喷 50%杀螟松 1000 倍液;89 月份喷 20%灭

6、扫利乳油 3000 倍液或 5%来福灵 2000 倍液。 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及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又名桃小食蛾、苹果食心虫、桃食卷叶蛾等。该虫主要危害 苹果、桃、梨、枣、山楂等果树。一、危害症状幼虫多从果梗基部或顶部蛀入苹果,2 天后从蛀入孔流出水 珠状半透明的果胶滴,不久果胶滴干缩,在蛀入孔处留下一小片白色蜡质物。 随着果实的生长,蛀入孔愈合成一针尖大的小黑点,小黑点周围的果皮略凹陷; 幼虫蛀果后,在皮下及果内纵横潜食,果面上显出凹陷的潜痕,明显变形。近 成熟期的果实受害,一般果形不变,但果内的虫道中充满棕褐色的虫粪。幼虫 老熟后,在果实面咬一直径 23 毫米的圆孔

7、,孔外常堆积棕褐色的虫粪。 ; ; ; ;二、发生规律我省一年发生 12 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土中越冬。大 部分在树冠下 1015 厘米深的土层中,还有的在树干老翘皮缝隙内结茧越冬。 翌年当 10 厘米处地温在 10左右时结茧开始向地表上移,越冬代幼虫在 5 下 旬开始破茧出土,出土盛期在 6 月中下旬,出土后多在树冠下的荫蔽处(靠近 树干的石块和土块下,裸露在地面的果树老根和杂草根旁)再做夏茧并在其中 化蛹、羽化,羽化后经 13 天产卵,绝大多数卵产在果实绒毛较多的萼洼处。 初孵幼虫在果面上爬行几十分钟至几小时,才选择适当的部位,咬破果皮,然 后蛀入果中,被害果极易脱落,大部分幼虫随果落地而

8、完不成发育致死。第一 代幼虫在果实中历期为 2030 天,于 7 月上中旬幼虫老熟脱果,或钻入树皮缝 隙内,或入土做茧化蛹,蛹期 7 天左右开始羽化,第一代成虫在 7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出现,盛期在 8 月中下旬。成虫有夜出昼伏现象和世代重叠现象。成虫 产卵选择性不强,但在晚熟的苹果树上产卵较多,在中熟、中晚熟的苹果树上 产卵较少。第一代成虫的发生期与产卵期大致相同,产卵盛期在 8 月中下旬。 第二代幼虫在果实内历期为 1535 天,被害果多早熟不脱落,被害果虫道内积 满了棕褐色虫粪,人们称为“豆沙馅”,果实无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幼虫脱 果最早在 8 月下句,这一代老熟幼虫危害时间不整齐,脱

9、果盛期在 9 月中下旬, 有少部分在 10 月脱果。; ; ; ;该虫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越冬代幼虫出土始期,当旬平均气温达 到 16.9、地温达到 19.7时,如果有适当的降水,即可连续出土。温度在2127,相对湿度在 75%以上,对成虫的繁殖有利;高温、干燥对成虫的 繁殖不利,长期下雨或暴风雨抑制成虫的活动和产卵。; ; ; ;三、防治方法应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一)地面撒药。在 5 月下旬 至 6 月中下句,即越冬代幼虫出土盛期,进行地面撒药。可用 15%乐斯本颗粒 剂 2 公斤或 50%辛硫磷乳油 500 克与干细沙土 1525 公斤充分混合均匀后撒在 1 亩地的树盘地面上,撒时力求细致周到,撒后划锄,使药剂或药土与表土混 匀,以增强药效。(二)地面喷药,用 48%乐斯本乳油 300500 倍液,在越冬 幼虫出土前在树下喷药,喷后耙松地表。(三)树上防治。防治适期为幼虫初 孵期,喷施 48%乐斯本乳油 10001500 倍液,对卵和初孵幼虫有强烈的触杀作 用。也可喷施 20%杀灭菊酯乳油 2000 倍液,或 10%氯氰菊酯乳油 1500 倍液,或 2.5%溴氰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每隔 7 天喷 1 次,连喷 2 次,可取得良好 的防治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