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件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5823262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一 夯实基础 构建体系,基础过关 新思想的萌发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以制夷,译书 仿造西方战舰枪炮,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关注世界、思想启迪作用。,器物阶段,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 李鸿章,(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冲击了“夷夏之辩”的旧观念,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基础过关:维新思想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借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方政治学说,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特点?原因?),抨击君

2、主专制,要求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保种自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实行变法;,基础过关:维新思想(补充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维新派,资产阶级,19世纪90年代,实行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推动维新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思想启蒙,革命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主共和(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制度,高考真题演练,(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

3、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B,高考真题演练,(10年江苏卷)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C,基础过关,新文化运动:(前期)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资产阶级,1915年开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 蔡元培,提倡民主科学 反对专制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思想空前解放;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局限),思想,高

4、考真题演练,(10年江苏卷)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D,陈独秀说:“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从这句话分析,新文化运动反对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 A. 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B . 实现资产阶级真正的民主政治 C. 提倡法治代替人治 D. 用科学思想取代封建思想,B,探究: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与新文

5、化运动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从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解放程度分析),借助,完全否定,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封建势力强大;儒家思想影响深刻;因此需借助孔子外衣减少宣传变法的阻力,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实行真正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发展资本主义。,探究例题:一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6、?,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坚持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 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要相互融合,积极创新。 立足传统,广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中国新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基础过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新文化运动后期(1918年),五四运动以后(主流、广泛传播),李大钊,李大钊毛泽东等,新青年 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早期组织刊物宣传补习学校,为中共

7、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成为工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中国化,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新青年,高考真题演练,.(2009广东)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 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A,小结: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器物层面,维新派(戊戌变法):君主立宪,革命派(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

8、动):民主科学 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思想层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特点,1、主题: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内容、广度与深度: 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过程; 3、方向: 从学习西方(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4、过程: 学习西方思想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二 横向联系,原理: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学法指导: 思想史的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背景把握“阶段特征” 关注政治 、经济”,1840,1856,18

9、60,1894,1898,1900,1911,1915,1919,192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851,戊戌变法,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潮萌发,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洋务运动,北洋军阀统治(尊孔复古逆流),启蒙思想的传播,十月革命,三 中西对比,学法指导: 思想史的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关注中西相似思想的比较,中国的维新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政治上兴民权,建立资

10、本主义政治制度;,推动戊戌变法(失败),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强大的思想武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社会基础;缺乏成熟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完整的理论体系,思想启蒙;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封建思想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内容,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启蒙,反对教权、王权、封建等级制度,召唤了法国大革命,导致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1、召唤了五四运动,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主要反对儒家伦理道德,四 关注新史学观念,学法指导: 思想史的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历史史观 阶级史观、文明史观、 近现代史观、全球史观等,从现(近)代化史观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开风气之先,在思想文化领域为中国的近代化谱写了前奏曲。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 由民主共和思想指引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

12、文化、社会习俗方面)。 民主和科学思想指引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领域的革命,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文明史观看: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的向外扩展。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西学东渐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结果,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中西文明的碰撞与较量,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而得以新生。,中国启蒙运动肇端于中西文明的冲突。这一由西方

13、现代性激活的外源性的启蒙运动,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之间难免具有深刻的价值断裂性。儒学作为宗法农业中国的文化典范,其家族主义伦理秩序、威权主义政治文化和反商主义经济伦理,与现代性具有根本的价值紧张。因而,传统与现代性的冲突,在中国表现为古老的中国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如果说,西方自由主义源于希腊罗马“法律下的自由”和犹太-基督教“二元社会观”的政治传统;那么,帝制中国“儒表法里”的意识形态,其“道德化的专制”和“大一统社会观”,则与西方政治传统迥然相异。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

14、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2010年南京9月统考,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井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15、(1)特点:现代化启蒙 原因: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此处答“国情”、“社会性质”等不给分。,改题,材料: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2)材料中的“中国的启蒙运动”的含义?,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改题,(3)中国的启蒙运

16、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不断的原因 传统的思想成为严重的束缚 西方国家启蒙思想的传入推动 近代愈演愈烈的民族危机 新的经济成分的不断发展,材料: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4)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4)作用:思想解放推动中国救亡图存;推动近代化进程;,变式训练,材料: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5)如何理解“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