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27页)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558227 上传时间:2017-03-2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2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2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2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2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2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2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PPT27页)(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2 测评的发展历史 1、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 技术 3、新中国素质测评 4、西方素质测评发展 5、测评的发展方向 本讲内容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3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中国古代人才评价选拔制度概貌 商周 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 军功、俸禄制 汉 举荐(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至明清 科举制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4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尧舜先古时代 尧舜时代官员的选拔有一定的标准,其核心是选才以贤,发挥其特长。 上博楚竹书 (二 )容成氏 载“万邦之君皆以其邦让

2、于贤” 。官员的选拔又是根据贤人的特长而授予其职,做到各尽其能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羲和家族精通天文历法,于是尧举羲和等人制定历法;禹家族善于治水,舜任用其为司空主管治水。官吏考核制度也相应确立。 “ 书 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其训曰,三岁而小考者,正职而行事也。九岁而大考者,黜无职而赏有功也。”说明三年进行一次小考,九年进行一次大考,根据大考决定任职者的功绩,表现好的、长期累积有善政的得到提升;反之,降职并加以处罚。鲧便是因治水九年,“功绩弗成”而被“殛于羽山” 。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5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6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

3、术 孔子的人才测评思想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 卫灵公 孔子从才智方面将人划分为上智、下愚和中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 阳货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史记 孔子世家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7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庄子的人才测评思想 “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4、庄子 列御寇第三十二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8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孟子 的人才测评思想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莫如贵任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孟子 公孙丑上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9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吕氏春秋 的“八观六验”法则直接从庄子学派的“九徵”发展而来。 吕氏春秋 论人 中这样说道:“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仁,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

5、以论人也。”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10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 家世 ”也称“品”,本人 才德 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中正”指专门司职品评人物的中央官员州设大中正,亦称都中正,郡设小中正,亦只称中正。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11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人物志 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人才学专著,其中对如何鉴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等问题都做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6、 作者刘劭,字孔才,是三国时期魏国人,曾做到陈留太守,赐爵关内侯。 人物志 共三卷,分 九征 、 体别 、 流业 、 材理 、 材能 、 利害 、 接识 、 英雄 、 八观 、 七缪 、 效难 、 释争 等十二篇。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12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人物志 ,提出了 “八观” 和“五视” 的观察方法。前者如:观其感变,以审常度;观其爱敬,以知通塞;观其所短,以知其长;观其聪明,以知所达。后者有: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 1937年,美国人把 人物志 编译成英文出版,书名为 人类能力之研究 。 2017/3/29 人员素

7、质测评 13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14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考试内容隋炀帝时,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学业优敏即明经科,文才秀美即进士科。唐循隋制,仍行科举取士制。于进士科外,增设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常设科目以及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非常设科目。还有皇帝特别主持举行的制科。武则天在位时增设武科。考

8、生来源一是由中央和地方学校经考试合格的生徒,一是由地方选送的未在校学习而自学有成就的乡贡。明经、进士等科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明法、明书、明算等科;还要考试各科所习专业课程。考试的方式方法,唐至宋初,有口试、帖经、墨义、策问、诗赋五种。宋以后主要试经义。帖经是唐代试士的一种重要项目,各科均须帖经。方法是主试者将经书上的字任取一行,上用纸帖盖 3字,令考生将被遮盖的字读或写出来。墨义是主试者从经书中提出若干问题,令考生就书中原文笔答,不加解说。策问是主试者就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等方面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应试者发表意见,作出书面回答。诗赋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重要考试项目。而且直到清末,

9、一直是进士科的考试项目。北宋神宗以后,废除了帖经和墨义,代之以经义。经义就是以五经中的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写这种论文有较多发挥思想的余地,较之帖经、墨义是一种进步。到了元代,明文规定经义考试首先须从四书中出题,答案须根据朱熹的 四书章句集注 ,不得任意发挥。明中叶以后,又要求阐发经义的文章采用八股文的形式。于是,经义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的要求。 科举制度介绍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15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考试程序唐代进士科的考试基本上每年都举行。宋神宗熙宁时仿周朝三年大比之意,定为三年一考。明洪武十七年( 1384)重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从此至清末成为定制。

10、考试的程序分为地方考试、省级考试和中央考试。地方考试称为院试。考生须先参加县试和府试,取录后再参加由中央派往各省的学道(或称学政、学台)所主持的院试。院试录取者即成为所在地县学(州学或府学)的生员,即秀才。秀才由学政每年考试一次,叫做岁考。在大比之年的前一年,由学政主持举行科考。科考成绩列为头、二和三等的前三名,准予参加次年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乡试逢子、卯、午、酉年举行。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举人称为解元。举人可于第二年进京参加中央举行的考试。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16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明清科举差别不大,从制度上讲,明清两代的科举制是最为完备、最为典型的 。 明清两代,

11、八股文是几乎所有官私学校的必修课。从童试到乡试、会试都要用它。不会写八股文,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就难以得官。而八股文的唯一用途,即在应付科举,此外无实用价值。 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袁世凯等又奏请即停科举以广学校,八月四日,上谕说:“著即丙午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一上谕,宣告了延续 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最后废除。 清朝康熙皇帝提出了“人才至上,德才兼备,纳谏招贤,宽以待人, 从实考核 ”的用人原则。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17 中国古代测评思想与技术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

12、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称科举考试为“中国良好的旧法” 1580年天主教传教土 M利玛窦到中国以后,科举制度逐渐传人欧洲。在启蒙学者的鼓吹下,法国资产阶级在 1791年参考中国的科举制度建立了他们的文官考试制度。 日、朝、越三国模仿中国设立科举制度,各有特色,時間长短也不一样,但对于三国儒家文化的传播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18 新中国时期的人才测评 从人才观看人才测评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至今 50余年的历史中 ,中国人才观

13、的发展也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资历”人才观 “学历”人才观 “素质能力”人才观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19 新中国时期的人才测评 “资历”人才观时期 ( 人才评价的主要标准:出身、年龄、阅历、经验 , 即以资历为主论人才。“红又专” “学历”人才观时期(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1999年 3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这一历史阶段。 人才评价的主要标准:学历 “素质”人才观( 人才评价的主要标准:素质、能力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20 新中国时期的人才测评 如果以心理测评发展作为人员测评的主要途径和内容来说,从 1949年至 1979年,我国在人才测评技术的研究和

14、应用方面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80年后分为三个阶段: (一 )复苏阶段 (1980 1988年 ) 此阶段的特点是从恢复心理测验开始,首先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测验技术和作法。 (二 )初步应用阶段 (1989 1992年 )此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开始建立。这使得人才测评在社会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三 )繁荣发展阶段 (1993年至今 )随着人才测评的应用需求不断扩大 ,新的人才测评手段不断发展 ,从事人才测评研究和服务的机构也不断增多。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21 西方素质测评发展 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学习我国的考试制度,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近代科学测验始于 19世纪,最早是法国医生伊斯奎洛尔和舍加英,用心理测验诊断心理缺陷。 2017/3/29 人员素质测评 22 西方素质测评发展 西方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是从心理测验起步的。 19世纪 80年代以后是以高尔顿、卡特尔、比奈为代表人物的时期。 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爵士 (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动就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