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下石油安全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817278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买下石油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买下石油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买下石油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买下石油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买下石油安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买下石油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买下石油安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买下石油安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面临的能源供应压力与日俱增。受限于国内原油产量,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过半,且连续多年成为最大原油进口国。为弥补巨大需求缺口,在传统石油安全惯性思维下,中国不断加大寻找和开发海外油源的力度。然而,由于全球能源供应整体趋紧,资源国加强对本国石油资源的控制力度,部分产油国大力发展下游石化工业,加上其他新兴经济体竞争及国际地缘政治动荡不安等因素,中国进一步扩大海外石油生产面临诸多挑战,难以承担保障石油供给重任。从全球经贸合作与产业分工来看,以贸易保供给,应当是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首选。由此,一系列挑战次第出现:原油商品金融属性日益增强,国际原油价格的期货化程度不

2、断加深,及早构建以本土原油期货市场为核心的多层次石油金融体系,以平抑价格波动,促进贸易安全,进而实现价格发现功能,参与国际原油价格制定,是迫在眉睫的命题。而一个欲寻求国际油价话语权的市场,必然是一个深度融入全球金融贸易体系的有效市场。这需要中国市场的加速开放,需要从商品到金融的多层次市场体系的持续建设,也需要相应市场监管能力的迅速提升。市场不开放,石油无安全,贸易有起伏,金融可避险。一言以蔽之,如何在开放中动态确保金融稳定和石油安全,需要我们有更大的智慧与胆识。不只是石油及能源安全如此,随着中国深度卷入全球经济循环,如何以更开放和更有效率的金融体系来配置全球资源,平抑市场风险,宜早作决断,早为

3、之计。而结论亦非常清晰:唯有更彻底的市场化、更深度的全球化,才能获取更持续的大发展,更深层的大安全,我们相信,这是新一轮中国改革和开放必须面对的核心议题。编者编者半年之间,国际油价“阴晴不定”,波动幅度接近 30,令许多中国等石油消费大国和相关公司、产业无所适从,中国石油供给安全亦令人担忧。6 月 15 日,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轻质原油收盘价为每桶 98.85 美元,两个月前的 4 月 15 日,此价格为每桶 109.39 美元,四个月前的 2 月 15 日,每桶价格为 84.67美元。不过,与近年来国际油价如过山车般的涨跌之势相比,最近半年的价格波动又有“小巫见大巫”之感:2006

4、年至 2008 年原油价格一路冲高,从 30 美元涨到 147 美元。随后,金融危机导致油价一路狂跌,2009 年 1 月触底 33 美元。今年以来,中东局势风云突变,日本核电重创,油价再起波澜,几度上破 100 美元心理关口,又几度跌破此心理线。各主要石油消费国在此过程中备受折磨,原油现货与期货交易颇难决策。分析油价起伏,即使是最严谨的分析师,也需要在供求基本面外,探寻那些影响国际油价的复杂因素。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对进口原油依存度已超过50,如何更好应对国际油价变动所带来的冲击,亦面临原油交易产品的创新挑战和油品定价机制的变革阵痛,围绕石油的金融体系构建,已不容

5、回避。以原油进口为例,2010 年中国的进口总量为 2.39 亿吨,相当于每天 476 万桶。在没有相应的期货交易对冲风险的情况下,原油价格每上涨 10 美元,中国每天就要为此多花掉 4760 万美元。近日,中国国务院正式批转了国家发改委关于 2011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推进包括成品油在内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今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 6 月 8 日亦表示,相关改革是一个难点,但应当会在年内启动。不过,成品油价格机制的局部调整只是提升了与国际油价的对接力度,整体而言,中国仍然只是国际油价的被动接受者。而这其中的根本缺失,还是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石油金

6、融体系,相关领域改革重任艰巨。近期建立“以石油期货为中心的金融体系”的呼声愈来愈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报告,都认为“建立中国石油金融体系恰逢其时”,建议主要建立四层体系:多层次构建石油交易市场体系;多渠道营造石油银行系统;多途径形成石油基金组合;多方位运用石油外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提出,除了多层次的交易体系外,建立石油银行体系值得探讨。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促进石油产业开发,为石油领域提供信贷等金融服务。“可以考虑将外汇资金直接注入开发性金融机构,条件成熟,还可考虑设立石油储备银行,专司储油、投资、交易及储油折储款付息等特定功

7、能。”同时,设立信贷和投资业务主要限于石油领域的商业银行,向石油企业推销风险管理方案,设计石油场外衍生品给终端客户和炼油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管清友认为,有必要设立能源基金,探索在缺少市场主体多元化和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基础上的中国原油交易平台,逐步增加中国的石油定价话语权。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陈柳钦甚至建议,财政部牵头设立国家石油平稳基金,以及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并允许民间设立中国石油投资基金。还可用外汇储备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建立石油仓单,利用国际期货市场到期交割的交易制度,将外汇储备转化为原油资产。国际油价再坐过山车国际油价再坐过山车供求决定未来高油价走

8、势,而期货、衍生品等金融杠杆则放大了振幅什么因素驱动油价在今年再度急涨急跌,业界一直争论不休,但对于原油价格将持续在较高水平上有所震荡,则是基本共识。一些人指责新兴经济体需求膨胀,一些人认为美元持续贬值难辞其咎,一些人则归罪于中东和北非的混乱局势干扰了原油生产、运输,令石油消费大国出手抢油,也有矛头指向了神秘而势力强大的投机客。国际能源署(IEA)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认为,可以用“最终会回归供需面”来解读:开采成本愈来愈高,存量油田老化,新增油田稀缺,全球石油供需将呈“紧平衡”。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工业化提速刺激了石油需求,2010 年石油需求超过了 2008 年金融危机前

9、的水平。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不久前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状况及价格走势分析会”上也表示,人们要做好未来高油价的心理准备。“石油的供求关系将会支配长期的石油价格,低油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傅成玉说。不过,供求基本面紧张无法解释油价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油价波幅加大更多地是由投资及投机所驱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告诉财经记者:“供求决定未来高油价走势,而期货、衍生品等金融杠杆则放大了振幅。”陈柳钦提供的数据是,2004 年到 2008 年,进入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基金数量由4000 多家增加到 9000 多家,估计投资金额达上万亿美元左右。前高盛

10、石油生产策略分析师麦克罗斯曼在油价为每桶 60 美元时就估计,油价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由投机造成的。另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目前进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投机资金约有 2600 亿美元,是 2003 年的 20 倍。跨国投资集团泰丰资本(Terra Firma)中国区总裁石博向财经记者分析指出,与原油及与原材料有关的金融产品交易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许多复杂的金融产品,波动的幅度原比石油价格大,但是并不被媒体关心,因为它们并不直接影响到日常生活。而石油则不同。石博引用巴克莱资本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3 月底,全世界有 4120亿美元的资产投资在与原材料有关的金融产品,比去年同一

11、时期增长 50多。他认为,“对于银行和对冲基金,石油和原材料交易已经是兵家必争之地。”事实表明,今年以来,对冲基金的确在继续增加对原油的看涨押注,持仓升至近五年来高点。业内人士认为,对冲基金等与实际需求无关的投资家将“中国因素”、中东乱局作为炒作题材,国际石油的走势呈现出了“亚洲因素溢价”和“投机溢价”。而一些谨慎的能源对冲基金公司实质上并没有押注油价走势,而是在不同产品间做对冲,比如卖掉供暖用油转为囤积汽油,赚取差价。各国相继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更导致大规模投资资金流入大宗商品市场。“很多人认为石油日益金融化,我认为这个事情的逻辑是这样的,金融资产,尤其是债券,已经不再安全,逃离金融资产

12、的渴望正使得更多资金涌入硬资产领域。资金逃离金融资产以及货币贬值都是源于印刷货币:债务过多印刷货币货币价值缩水持有大宗商品。”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联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创始人雷蒙德戴利奥对财经记者说,此外,经济过热的新兴债权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十分强劲。5 月 24 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开始有史以来最大力度打击原油期货价格操纵行动,起诉两名知名交易员及其所属交易机构在 2008 年以操纵市场方式获利 5000 万美元。根据相关指控,涉案能源巨头一方面控制库存,制造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库存较低的假象推升油价,另一方面提前卖空,待抛售囤货导致价格回落时获取

13、暴利。如果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赢得 1.5 亿美元赔偿金,这将成为该机构史上第二大罚单。实际上,为抑制投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自今年 2 月以来第四度调高原油期货保证金。2 月以来该交易所原油期货保证金已调高 67,使得对冲者及投机客的持仓成本陡增。业界对此举的降温效果并不乐观。美国达拉斯南卫理公会大学能源研究学院副院长伯纳德温斯坦对财经记者分析指出:“私人投资者、金融机构和公共财政都持有大量现金,在全球很多经济体低利率、股市不振、房地产等资产价值低迷的多重作用下,投资者愿意把赌注下在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上。加之中东和北非的政治不确定性,又增加了石油价格的风险溢价。”倒逼成品油定价变革倒逼成品油

14、定价变革在国内油品市场结构仍旧是垄断性市场的约束下,考虑将定价权交给企业,由政府设定价格监测区间,算是次优选择国际油价的起伏不定,令中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备感尴尬。从 2009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行的定价办法规定,国内成品油定价以中东基准迪拜原油、北海布伦特原油和印尼辛塔原油为参考基准,根据 22 个工作日国际原油价格区间(移动平均涨跌超过 4),并考虑成本利润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来设定柴油和汽油的出厂价。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两次,均引发公众怨声。第一次在 2 月 20 日,以上三地的原油加权均价涨幅为 12.9,计价期为 41 个工作日;第二次在 4 月 7 日,三地油价涨幅

15、在 14.8,计价期为 34 个工作日,双双超过发改委规定的 4调价临界以及 22 个工作日。5 月初,三地油价涨幅已达 5以上。5 月 9 日,第三次国内成品油调价之窗如期打开。不过,令人尴尬的是,接下来一周国际原油价格又暴跌 14.7,创下历史最大单周跌幅,国内原本已经开启的油价上涨窗口又被关闭。这意味着,国内成品油此次上调有些缓慢,反因国际油价的下跌而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窗口。新湖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祝捷告诉财经记者,调价往往跟不上国际油价的节奏,调整时点滞后已经成为常态,且每次调整幅度都与国际市场实际波动不十分相符。“调价滞后,迟钝,有时甚至逆调节,国际油价都反转下跌了,我们还正打开涨价时间

16、窗,犹豫着选择涨价时机。”王军对此亦有同感。在业内人士看来,国际油价走势阴晴不定,国内成品油调价难免辗转反侧,陷入失灵之局。而对企业来说,由于调价不到位对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带来抑制,两大集团对市场资源投放屡屡出现控销惜售的操作,几次“油荒”已充分暴露出现行定价机制的尴尬:如果一段时间内国际油价在涨,而国内油价不动,企业一方面炼油动力不足,叫嚷炼油环节赔钱,要求政府加大补贴,另一方面自然更愿意将成品油外销。如此一来,等价格调整时,往往出现涨价与“油荒”齐现的尴尬之局。这种刚性滞后,还往往被叠加以“弹性滞后”,因为价格监管部门要考虑包括通胀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是否生产和捕鱼旺季等等。这种原本应由财政补贴(公共性质用油)和用油企业(偏商业性)自我消化的成本,如今却以暂缓调价来应对,自然又给石油巨头们以口实。中石化和中石油之间的资源互供,也因此受到影响。中石油拥有国产陆上原油多一些,中石化从外部市场购油多一些,如果能严格执行资源互供计划,自然可以互为奥援,更好保障成品油供应。但眼下的情形却是都愿意原油价格走高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