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考历史5月第五次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76719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考历史5月第五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考历史5月第五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考历史5月第五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考历史5月第五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考历史5月第五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考历史5月第五次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考历史5月第五次模拟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20182018 届高三高考届高三高考 5 5 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第五次模拟)(第五次模拟) 1.1.郑国“子产没,商贾哭之市,哭子产者皆如丧父母” 。 左传中还记载了郑国商人弦 高矫命犒劳秦师救郑的故事。由此可知当时 A. 郑国惠商政策效果良好 B.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出现 C. 郑国商业经济十分发达 D. 商人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子产实行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因此“子产没,商贾哭之市” ;从弦高矫命犒劳 秦师救郑也可以看出商人对国家的贡献。因此可知当时郑国惠商政策效果良好,故答案为 A 项。商

2、鞅变法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反映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状 况,也没有反映商人地位的变化,排除 C、D 项。 2.2.东汉初期,光武帝在洛阳建立太庙以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 对,光武帝只好祭祀汉宣帝和汉元帝,视他们为自己的祖父和生父。材料表明 A. 光武帝企图强化皇权 B. 儒家思想影响政治行为 C. 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D. 皇帝重视统治的合法性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皇帝由于祭祀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体现出名正言顺的儒家 思想观念,B 正确;光武帝目的是祭祀祖先,不是夺权,A 错误;君主权力至高无上,不受 丞相制约,C 错误;皇权

3、继承的合法性,不是统治合法性,D 错误。 3.3.下表为唐、宋科举取士人数对比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项目取士总人数每年平均取士人数 2 唐太宗 2059 唐高宗、武则天1000 余 18 宋太宗近 10000 454 宋仁宗 4570111 A. 唐代对科举人才重视度不如宋代 B. 封建官僚政治在宋代进一步完善 C. 宋代取士多表明科举日益形式化 D. 唐代取士少是因为儒学受到冲击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宋朝时期科举取仕人数有大幅提高,说明通过考试为 官而不是世袭为官的现象更为普遍,即通过朝廷任命方式为官的封建官僚政治在宋代进一 步完善。故答案为 B 项。材

4、料信息没有涉及对科举人才的重视程度,排除 A 项;C 项材料 不能反映,也不符合史实,排除;唐代取仕少与当时的儒学地位没有关系,排除 D 项。 4.4.清代濮院镇“近镇人家多业机杼,间有业田者,田事皆雇西头人为之。西头,谓石 (门) 、桐(乡)邑界,其地人多而田少,往往佃于他处,每于春初挈眷而来,年终挈眷而 去。名曰种跨脚田” 。 “种跨脚田”现象在濮院镇出现的原因是 A. 工商业比较发达 B. 西头人多田少 C. 土地被大量兼并 D. 租佃制度日益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近镇人家多业机杼,间有业田者,田事皆雇西头人为之”来看, “种 跨脚田”现象在濮院镇的出现是由于该

5、镇人口大多从事工商业,导致种田人口减少,只得 雇人进行农业生产。故答案为 A 项。B 项不是濮院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排除;C 项材料 3 没有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日益完善”的表现,排除 D 项。 5.5.下图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数量变动示意图,造成图中市镇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是 A. 南方地区统治相对稳定 B.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经济重心南移的持续影响 D. 江南地区人口急剧增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示意图中的时间信息来看,江南市镇数量急剧变化是在鸦片战争后。联系所学 史实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推 动了商品经济的

6、发展。故答案为 B 项。南方在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排除 A 项;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在南宋时期已经结束,排除 C 项;人口增长与市镇的增加没有 必然联系,排除 D 项。 【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在外国资本主 义的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鸦片战争后, 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侵入中国。由 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为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维护封建 统治,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企业兴起,对外国 的经济侵略起到

7、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受 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大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6.6.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遇到各国在华轮船公司的恶性竞争。基于此,清廷对轮船招商局加 大扶助:官方贷款“分年还本,缓缴利息” “沿江沿海各省,遇有海运官物,应需轮船装运 4 者,统归局船照章承运” ,最后在竞争中损失惨重的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在 1878 年与 轮船招商局达成妥协,签订了“齐价合同” 。材料主要说明 A. 清朝政府积极地对外开展商战 B. 民用企业发展形势乐观 C. 轮船招商局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D. 近代工业成长需要政府扶持 【答案

8、】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反映的轮船招商局由于清朝政府的扶持,从而在与外国公司的竞争中 逐渐处于优势地位来看,材料主要说明近代工业的成长需要政府扶持。故答案为 D 项。A 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民用企业发展形势乐观” ,排除 B 项;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洋务企业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从本题材料信息来看,侧 重点在于清政府对于洋务企业与外国企业竞争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对于本题的解答 一定要根据材料主旨来确定答案。 7.7.万象杂志于 1941 年在上海创刊,1943 年由左翼作家柯灵担任杂志主编,该杂志 从 1943

9、年第 7 期开始变得“粗劣” ,有时内容和预告不符,因为预告时有的内容在刊印时 直接被抽调了,有时页码也有残缺。这一现象表明 A. 战时环境影响刊物质量 B. 国民政府严控意识形态 C. 万象对日伪政权的不屈抗争 D. 杂志主编柯灵工作责任性不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因为预告时有的内容在刊印时直接被抽调了”来看, 万象杂志编 排的有些文章不符合当时日伪政权的要求,可能带有反抗日伪政权的内容,因此从中可以 看出万象杂志对日伪政权的不屈抗争。故答案为 C 项。当时上海已被日军占领,不是 战时,排除 A 项;当时上海被日军占领,不是在国民政府控制之下,排除 B 项;D 项材料

10、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8.8.1969 年 9 月至 12 月,中国出现疏散大中城市人口、物资的活动;在京的中央大批党 5 政机关被紧急疏散到外地,吉林市计划将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疏散至农村,许多高校也紧 急迁出城市,如北京大学师生疏散到汉中和江西鄱阳湖畔,中国科技大学迁往合肥等。这 一现象的出现 A. 有力地支持了落后地区经济建设 B. 推动了南方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 C. 表明了“文革”时期“左”倾思想泛滥 D. 反映了中国外交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六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判断爆发大规模战争甚至 核战争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出现材料中的这一现象。故

11、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中的 现象无关,排除 A、B、C 项。 【点睛】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苏就开始从新闻舆论的论战发展到军事冲突。特 别是六十年代后期的中苏边境爆发武装冲突,导致中苏关系跌到冰点。材料所反映的社会 现象与当时中苏关系的这一变化密切相关,据此确定本题答案。 9.9.古罗马的某些法学家被授予“公开解答权” ,这使他们的解答对各个具体案件产生拘束 力,有“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享有崇高的权威,受到无与伦比的推崇。 “公开解答权”的 出现 A. 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 B. 动摇了罗马法公正理念 C. 束缚了法官依法断案 D. 维护了罗马贵族的特权 【答案】A 【解析】 【详

12、解】古罗马的某些法学家被授予“公开解答权” ,他们通过积极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 释,以充实罗马法律,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故答案为 A 项。B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公开解答权”是对法律的解释,有助于法官依法断案,排除 C 项;这种“公开解答权” 对于法律的解释,其适用不是只针对特定对象,不能起到维护罗马贵族特权的作用,排除 D 项。 10.10.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 6 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 。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 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D. 促进了资

13、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强调个人信仰对于灵 魂得救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个人掌握了宗教信仰的主动权,因此 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赋予了德国民众的自由精神。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符合材料主 旨,排除;B、D 项不符合题干中的“本质”要求,均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宣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 师,即“信徒皆为祭司”的观点,反对罗马教皇、天主教会的特权,提倡个性解放,强调 个人信仰自由,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天主教会 的精神枷锁,摧毁了

14、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从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 11.11.斯大林为了加速工业化,不得不依靠农产品和原料出口来换取外汇,以支付机器设 备等进口费用。这种做法 A. 合理地利用了世界经济形势 B. 表明苏联的农业成就斐然 C. 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 D. 是农业集体化的重要原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斯大林模式下为了加速工业化,苏联政府通过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来摆脱粮食供 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故答案为 D 项。这一政策与当时世界经济形势无关,排除 A 项; B 项材料不能反映,实际上农业集体化运动导致苏联农业长

15、期处于落后状态,排除;苏联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C 项说法夸张,排 除。 12.12.20 世纪 60 年代,全球共有 19 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70 年代增至 28 个,80 年代 7 增至 32 个,进入 90 年代,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已达 100 多个。材料说明 A. 经济全球化的高潮到来 B. 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C. 经济合作发展成为共识 D. 政治格局变化影响经济秩序 【答案】C 【解析】 【详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为加强经济合作而建立的组织,从材料反映的区域经济一 体化组织的大幅增加来看,说明经济合作发展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

16、共识。故答案为 C 项。 A 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排除 B 项;材 料没有涉及政治格局变化的内容,排除 D 项。 13.13.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后初期西欧国家共产党的势力得到很大发展。法共在 1946 年 11 月国民议 会大选中获得 182 个议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意共在 1946 年 6 月的议会选举中也成为第 三大政党。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两年零九个月中对西欧的全部援助中有 88 亿美 元用于采购货物:粮食、饲料、化肥、原料和半成品通过大量的资本和商品输出,美 国为其过剩的经济能力找到了出路。为了更好地实施“马歇尔计划” ,在美国的要求下, 1947 年,英、法等十六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 ,1950 年 9 月,参加“马歇 尔计划”的十六个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 摘编自浅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的影响 材料二:1980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援外工作的几点意见 指出过 去对外援助的种种弊端。与此相应,我国的对外援助政策也进行了改革和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