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毛派发展历史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764725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度毛派发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印度毛派发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印度毛派发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印度毛派发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印度毛派发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度毛派发展历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印度毛派发展历史:已经扩展到 13 个邦 150 多个地区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韩冰 自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印度的共产主义运动历经曲折发展,先后建立了四个共产党, 迄今并肩共存,各自战斗。1920 年成立的印度共产党为反对英国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争 取民族独立解放而长期斗争。1964 年,受国际共运两条路线斗争的影响,党内一部分人认 为印共背离马克思主义,转向修正主义,于是退党,另建印共(马克思主义)。到 1969 年, 印共(马克思主义)内又有一部分人认为印共(马)背离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而另建印共 (马列)。在印共(马列)内部,毛泽东主义影响愈益增强,印度毛派组织纷纷涌现,先后

2、达几 十个之多。其中,于 2004 年 9 月成立的印度共产党(毛泽东主义)(简称“印共(毛)”是目前 印度最大的毛派政党,其成立后势力迅速扩展,积极与尼泊尔共产党(毛泽东主义)进行联 系,进行了广泛的游击活动,最近他们又召开了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备受印度国内外人 民关注。本文拟对印共(毛)的历史演变、基本理论纲领与政策主张、组织状况和实践活动 作一简要综述。一、印度共产党(毛)的发展印共马列主义派早从 1967 年 5 月起就在大吉岭县的纳萨尔巴里及其毗邻地区发动农民 开展武装斗争,通称纳萨尔巴里运动(农民革命战争游击运动的统称)。1969 年 4 月建立印 共(马列)这个独立政党后,70

3、年代早期党内又形成“毛主义共产主义者中心” ,随后又出现 “印度共产主义革命中心(毛主义)” 。2003 年,这两个组织合并为“印度毛主义行动中心” , 并加入南亚毛派政党协调委员会。2004 年 9 月 21 日, “印度毛主义行动中心” ,与“印度 共产党”(马列)人民战争,这两个最强大的毛派组织联合组成印共(毛主义)。这两个纳萨 尔巴里运动的最大组织,实际上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已经开始尝试进行接触,准备联合, 但由于各自领导层之间的分歧等原因,联合过程受到了重重阻碍。其联合进程大体可以分 为三个阶段。第一,尝试阶段。1980 年 4 月印度共产党(马列)人民战争成立之初就提出了

4、“把印 度左翼极端组织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推翻那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买办资产阶级和大地 主阶级的统治” , “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新国 内政府”的构想,这一提议得到了“印度毛主义行动中心”党的赞同。1981 年,双方进行 了第一次会晤,在长达 12 天的会晤过程中,双方最高领导人认为两个组织之间有着广泛的 合作基础,双方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是由于双方进行合并的程序还不成熟,加之两党 在战略、策略上的分歧,个人的冲突等双方的矛盾逐渐加深,随着双方领导人的去世。联 合进程逐渐停止。第二,停滞阶段。进入 90 年代,双方再次萌发了进行进一步联合的想法,并于 1

5、992 年开始对话。1993 年 9 月。双方决定联合加强在马德拉邦、比哈尔邦等其他地区的纳萨尔 巴里运动,并建立一个全印度人民的抵抗组织讨论会,以促进反封反帝运动,这一统一进 程持续了三年,但最终又因在一些国际革命运动问题上发生分歧而暂停。随着 1998 年“印 度共产党(马列)人民战争”与另一派“印度共产党(联合马列)”的合并,双方的关系进一 步恶化,武装冲突不断,大批纳萨尔运动参加者和支持者在冲突中死亡,给纳萨尔运动造 成了极大损失。这一时期被毛派主义者称为“黑暗时期” 。第三,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接触的增多和了解的深入,双方进行联合的行动再次提上了议 程。印度共产党(马列)人民战争首先进

6、行了自我批评,并认为双方的分歧应该通过讨论而 不是武力来解决。2000 年, “印度毛主义行动中心”主动实施了单方面停火决定。 “印度共 产党(马列)人民战争”也以同样的姿态进行了回应。同时,由于“印度毛主义行动中心” 的反省和国内外革命力量的呼吁,双方于 2001 年 8 月再次恢复了对话。在第一次会议后, 双方决定在对自身错误进行进一步反省的基础上进行合并。2001 年后半期到 2002 年 11 月,双方在比哈尔邦和杰哈那巴德邦进行了联合行动。 2002 年 11 月,双方发表联合声明,提出两党要联合起来反对政府。政府的反毛派行动计 划促使双方进一步消除隔阂,联系更加密切,为以后正式合并

7、作了准备。在 2003 年 2 月的 会议上,双方制定了具体的合并计划,对“黑暗时期”的各自行为作了反省和检讨,并决 定以后无论出现何种分歧也不能与各自的阶级战友发生冲突,并制定通过了马克思一列 宁一毛泽东主义 、党的纲领政策、有关国内外行动的政治决议和党的章程五个决议,为以 后的正式合并奠定了基础。一年以后,双方的最高代表团和中心委员会再次进行了会晤,决定正式合并。会议采 纳了上一次会议通过的五个重要文件,并译成十个区域语言分发到各区进行广泛讨论,最 后大会还宣布成立了合并后的临时中央委员会。至此,印度共产党(毛泽东主义)正式成立。二、印度共产党(毛)的基本理论与政策关于印共(毛)的指导思想

8、、政治目标、革命道路等基本理论以及党的具体政策,在 2007 年 1 月党的九大上通过的高举马列毛主义的伟大旗帜 、 党纲 、 党章 、 印度革 命的战略和策略以及关于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决议五个文件以及各种具体的决议中作 了详细论述。1、印共(毛)的指导思想、政治目标和革命道路印共(毛)党章规定,印共(毛)以“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主义为指导思想,目的是通过 实施民主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以最终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在他们看来,毛泽东主义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 中,是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之后世界革命进入第三阶段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发展到新

9、 的更高阶段的标志,是当代世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该党认为马列毛主义是当今国际无产 阶级需要掌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党的近期目标是实施和完成已在印度开始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在新殖民主义 体系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革命应该建立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基础上,农村和 人民战线是当前党的工作重心。扩大人民战争并在各条战线展开战斗,在游击战发展比较 先进的地区,要把游击战提高到运动战的高度,并把武装斗争尽量扩展到其他的邦。 2、当前的革命形势和对策关于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决议指出,当今世界处于二战以来罕见的无序与动荡不稳定的状态中,帝国主义的攻势逐渐强烈,印度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这种情势要 求印共(毛)对内首先要开展和推进人民战争,特别是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在农村进行土地 革命和游击战争,建立人民军队和红色革命根据地,以最终促使印度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转化成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其次,坚决反对由国会产生并得到印共、印共(马)支持 的中央政府,并决定与尼泊尔共产党(毛泽东主义)建立紧密联系,积极参与南亚毛派政党 组织协调委员会,积极支持秘鲁、菲律宾、土耳其及其他地区的革命斗争。三、印度共产党(毛)的组织构成印共(毛)在 2004 年 10 月 14 日正式宣布成立后,原“印度共产党(马列)人民战争” 中央委员会主席贾纳帕蒂当选为新建党-“印度共产党(毛泽东主义)”的书

11、记。在 2007 年 1 月秘密召开的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上,贾纳帕蒂再次当选为党的总书记。关于党的内部组织构成,印共(毛)虽没有具体的对外公开,但据报纸宣称,印共(毛)仍然按 合并前两党的组织方式进行领导,即从上到下包括中央委员会、地区机构、邦级委员会、 部门委员会以及小组委员会,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组织严密的行动体系,为印共(毛)的队伍 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关于党的军队组织,印共(毛)成立后,原来分别隶属于“印度共产党(马列)人民战争” 和“印度毛主义行动中心”的人民游击军和人民解放游击军合并,延用人民解放游击军的 名称。据官方介绍,合并后的人民解放游击队将有 6500-7000 名武装士

12、兵,拥有 5500 多支 枪炮,其中包括大量的 AK 型来复枪、自动来复枪、卡宾枪、连发左轮枪以及手榴弹、地 雷等。同时,还拥有一支技术型班队,能够制造 12 轮连发手枪和所用弹药,并能修理各种 武器,具有相当的实力。官方组织认为,印共(毛)的成立,大大增强了军事实力,给各州 政府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四、印度共产党(毛)成立后的主要活动与范围印共(毛)在成立后的两年中,势力范围迅速扩展,已达印度 28 个邦中的 13 个邦 150 多个地区,其中包括安德拉邦、恰蒂斯加尔邦、比尔哈邦、奥里萨邦、西孟加拉邦、巴斯 塔尔、卡纳塔克、戈拉布德、杰哈那巴德邦等。现在基本上已有 170 多个地区受到毛派的

13、影响,其中北起尼泊尔边境,南至安德拉邦南部山区一线势力最为强大,活动最为频繁, 被称为“红色走廊” 。印共(毛)正努力把这一地区建成一个革命联合区域,以进一步扩大毛 派组织的影响和势力,并最终实现其势力范围楔入印度重要地区,同时联合诸如尼泊尔共 产党(毛主义)、不丹共产党(毛主义)等其他南亚的毛派组织的目标。合并后的印共(毛)广泛开展了各种游击活动,合并后的第一年人民解放游击军的武装 活动就发展到了全国许多地区。首先是开始于北方邦的金道利县伏击战,这次战斗打死了 19 名警察,之后游击队在 2005 年 1 月比哈邦、杰哈那巴德邦抵制议会选举运动期间开展 了袭击印度政府军的行动。2005 年

14、4 月到 6 月间,印共(毛)组织了更大规模的战术反攻战役,在卡纳塔克邦的达 纳希纳卡纳达地区打死了 38 个中央警察预备队和特种部队成员,打伤近百人。印度政府虽 然调集了中央警察预备队等精锐部队,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政府军损失惨重。之后,印共(毛)在靠近尼泊尔边境的北比哈尔邦马杜班县又发动了历史性袭击,至少有 150 名印共(毛) 分子同时袭击了警察局、银行、区政府机关。袭击者由村民、民兵和人民解放游击军的成 员组成。这次袭击震动了整个地区以至全国。此后,甚至在集结了大量特种部队的卡纳塔克邦,人民解放游击军也在伏击中重伤八 名印度政府军人。这是在西高止山脉地区的第一次袭击。进入 2007 年后

15、,人民解放游击军不仅进一步扩大了活动范围,而且把袭击目标对准了 各地领导人。2007 年 3 月 4 日,毛主义者打死了杰哈那巴德邦的国会议员;3 月 5 口,毛 主义者又枪杀了正在视察马哈拉地区公路建设工程的地方议会领导人;3 月 15 日,在其势 力较为强大的恰蒂斯加尔邦的丹特瓦达县,300 多名印共(毛)士兵杀害了大约 44 人,其中 包括 15 名恰蒂斯加尔邦的武装警察。总体来看,印共(毛)的势力于 2004 年成立以来呈不断扩大趋势,并与其他南亚国家 的毛派政党进行了广泛联合。目前印度的四个共产党分为两派,其中,印共和印共(马)各 有 50 万和 80 万党员,主张通过议会合法斗争和平掌握政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两 个党现在在议会中共有 48 名议员,印共(马)还在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和特立普拉邦执政 达 30 年之久,得到印共的支持与合作;而印共(马列)和印共(毛)各有约上万名党员,主张 暴力革命,通过农村游击战包围城市夺取政权,这两个党现在掌握有几万名游击武装队伍, 活跃在全国 150 多个地区,也就是说全国约有 1/4 的地区,超过 1.7 亿人处在他们的影响之 下。这两派共产党孰是孰非,只能由未来的实践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